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1446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门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12月联考历史试卷全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题,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表明分封制A. 扩大了周王统治B. 开发了边疆地区C. 利于文化认同D. 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王朝通过实施分封制,使周的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

2、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增强了文化认同感,C项正确。材料强调分封制对文化认同的影响,没有涉及扩大了周王统治,A项错误。材料强调西周实施分封制增强了文化认同感,没有涉及边疆地区的开发,B项错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2.西周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周成王年幼继位,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代理政事。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度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嫡长子继承王位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故错误。材料反映了周公旦代理政

3、事,而不是周公旦继承王位,故不是实行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度,错误。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正确。西周在王位继承上推行嫡长子继承制,故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项正确。3.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A. 官员的选拔以血缘为标准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 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有叛人而无叛吏是指秦朝,秦朝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避免了周朝地方割据的局面的重演,但因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有叛国而无叛

4、郡是指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朝廷;故柳宗元肯定郡县制,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官员的选拔以血缘为标准是世官制,与材料肯定郡县制不符,A项错误。君主专制用王权神授的思想和各种神化崇拜仪典来宣传麻痹人民,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汉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与材料肯定郡县制不符,D项错误。【点睛】理解材料中“有叛人而无叛吏”和“有叛国而无叛郡”的内涵,结合柳宗元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评价,即可知道柳宗元肯定郡县制的作用。4.钱穆国史新论中谈到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一制度是A. 世官制

5、B. 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平民社会”、“跃登上第”等信息可知是科举制,科举制是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吏,B项正确。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与材料强调科举制不符,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选官时强调血缘出身和家世门第,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察举制是指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平民社会”、“跃登上第”等,结合选官制度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是科举制。5.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6、。其依据是A. 军机处设在宫内,由汉人组成B. 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C. 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D.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D项正确。军机处的官员是由满汉族官员组成,故A项错误。B项是军机处的特点,但与题意设问不符,故错误。C项是军机处的作用,但与题意设问不符,故错误。6.下图为园明园遗址遗留的残迹,如今仍默默地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这一罪行发生于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

7、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劫掠圆明园,大肆抢劫珍宝,抢劫过后放火烧园,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没有涉及火烧圆明园的史实,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1895年,没有涉及火烧圆明园的史实,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于1900年,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7.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次大爆炸指的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

8、【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故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A项错误,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项错误。8.下图是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描绘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人形象的新闻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A. 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国际地位B.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C. 掀起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D. 开始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中的穿着可

9、知,身穿官服的是清朝官员,士兵是日本,日本人用手抓住中国的头发,并把中国拉倒,故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项错误。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项错误。鸦片战争的战败,开始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项错误。9.外国史学界把某次侵华战争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次侵略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00-1901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

10、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1860年,英法直接出兵,俄美是帮凶,先后迫使中国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C项错误。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体现的原则是A. 三权分立B. 自由平等C. 民主共和D. 主权在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实行人民主权原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11、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D项正确。三权分立是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三权分立,与材料强调主权在民不符,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自由是指,人民享有人身、言论等自由,人民一律平等,与材料强调主权在民不符,B项错误。民主共和是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与材料强调主权在民不符,C项错误。11.下列关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D.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

12、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A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D项正确。1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确立的党的任务是A.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 推翻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 彻底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

13、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故A项正确。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建立于1927年,与题意时间不符,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与题意时间不符,D项错误。【点睛】本题为识记型选择题,熟悉中共一大的内容即可知道答案。1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出现于A. 辛亥革命时期B. 五四运动时期C. 国民革命时期D. 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

14、【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A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14.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阶段是阶段作战力量进攻目标中共中央军委批

15、示第一阶段苏北兵团淮阴、淮安、宝应、高邮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三个纵队海州、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A. 争取和平民主时期B. 渡江作战时期C. 战略反攻开始时期D. 战略决战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淮阴、淮安”、“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等信息可知是淮海战役,发生于战略决战阶段,D项正确。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为争取和平民主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渡江作战发生于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推翻了国民党统治,B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时期,三军挺进中原,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淮阴、淮安”、“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等,联系解放战争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5.五百人会议从10个部落的任何等级公民中,经抽签各选出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权力,并且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这样做A. 保障城邦居民的民主权利B. 铲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