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1441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材料设想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2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D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 国书是近代以来国家派遣或召

2、回大使、公使时,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新中国接受的第一号国书来自( )A. 法国 B. 印度 C. 越南 D. 苏联4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5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3、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6右侧照片拍摄于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被誉为“跨越大洋的握手”。这一外交活动带来的成果是()A“乒乓外交”轰动世界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下列发生在70年代的中国外交事件先后顺序是() 尼克松访华 重返联合国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日邦交正常化ABCD8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

4、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A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 B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C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 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9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下列对此解读确的是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C推动了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D昭示中法两国外交独立自主特性10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

5、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这体现了中国外交()A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以联合国为中心C以非集团化为特点D以意识形态为指导11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12下图漫画中,英国人约翰艰难地行走在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美国山姆大叔问道:“约翰,如果没有这

6、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漫画说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 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 直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ABCD13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A“冷战”下的国际关系B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D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1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B美苏争霸是导致

7、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15.某国际组织规定,参加其会议的国家须具备如下条件“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不结盟运动 D. 东南亚联盟16.“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和平与动荡并存。严重干扰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霸权主义横行南北差距加大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抬头( )A. B. C. D. 17“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

8、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 十月革命 B. 二战爆发 C. 美苏冷战 D. 苏联解体181947年4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美国欲“肩负起领导责任”的真实意图是()A夺取世界霸主地位B控制操纵联合国C复兴欧洲战后经济D主导西方阵营192018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

9、”。由此可推断()A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B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C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D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20本特利认为:“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促成这一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不断变化的因素,包括() 第一届亚非会议的召开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欧洲联盟的成立ABCD21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A苏联解体B北约东扩C东欧剧变D两德统一2

10、2本世纪初,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向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国和德国都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A欧盟成员国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美国综合实力大幅衰弱C欧盟成员国对美政策相对独立D美国霸权主义严重受阻23.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A. 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世界的主题B.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C

11、. 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D. 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24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下田戽(h,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图像材料与诗中内容相匹配的是()A翻车B筒车C高转筒车D风力水车25.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A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6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是统

12、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27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A中国北方常受饥馑的威胁B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C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D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28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29明末马铃薯传入中国。最初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由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筛选、培育。清代中叶中国人口骤增,马铃薯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开始走向平常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农民注重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B马铃薯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口味C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利于物种交流D封建国家忽视农作物品种的引进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