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0726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新草桥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12月调研卷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 ,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现。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在山高路陡的国家级贫困区,地质条件复杂,救援难度很大。人民解放军战士 ,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目标是打造一支蓝水海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得到外国技术上的 。A. 不以为意 不孚众望 鼎力想肋 B. 不以为然 不负众望 全力相救C. 不以为意 不负众望 鼎力相助 D. 不以为然 不孚众望 全力相救【答案】C【解析】试

2、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运用词语要看语境和对象。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第一处联系前后内容可以推测出应是对此不重视,故应使用“不以为意”。不孚众望:不符合众人的希望;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第二处联系后面的句子“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知道解放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故应使用“不负众望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全力相救:拿出全部力量来救助。第三处的对象是“外国”,故应使用“鼎力相助”。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发展要讲节奏。春生夏

3、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_。_,_。_。_。_。发展要讲成本。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这说的是谷雨节喜雨,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

4、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通读所给文段和六句话可知,整个语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发展要讲节奏,后一部分说发展要讲成本。横线前的语句先是总说“发展要讲节奏”,然后举自然界的事例予以说明,所给六句话中与“节奏”有关,应放在前三空,据此排除A项。是“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的结果,应放在第一空,据此排除D项。是对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具体解释,故在前,据此排除C项。故选B。【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

5、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3.下列诗句,依“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

6、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认真分析诗句内意象的特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句,“早雁”;是秋天典型意象;句,“燕”“碧丝”“桑”“绿枝”都是春天典型意象;句,“木槿花”“轻扇”都是夏天常见意象;句,“如”“梨花开”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梨花”指的是雪花,此句描写冬天。故选C项。4.下列诗句加点的古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A. 苏州,北京,镇江,南京 B. 苏州,西安,镇江,武汉;C. 吴县,西安,洛阳,南京 D. 吴县,北京,洛阳,武汉【答案】B【解析】【详解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加点的古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要把诗歌中、文言文中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熟记于心。“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由“寒山寺”可以判断“姑苏”是指今天的“苏州”,“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长安”是唐代的都城,指的是今天“西安”一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京口”是指镇江,如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京口”,“瓜洲”是指扬州。“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由“黄鹤楼”可推知“江城”是指武汉。A项,判断错误,“

8、北京”古称有燕京、蓟城、涿郡、幽州、北平、大都、京师;“南京”古称有金陵、建业、建康、应天等。C项,错,“洛阳”古称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D项,错。故选B项5.阅读下面的讽刺小品,选出结尾中最符合情节的一句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咪咪地提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秀劲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中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好字,好字!请再写几个!”A. 高局长兴奋地抬起头来,“好吧,那就再抄录一首唐诗吧。”B. 高局长拱拱

9、手,谦逊地说:“可不能反客为主呀,还是各位大展身手吧。”C. 高局长一扬手,“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几个字龙飞凤舞,大家赞叹之余,高局长抱抱拳,“共勉共勉!”D.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讽刺小品”,其次要浏览语段,明白是讽刺所谓的书法家其实是一个赝品。A没有讽刺意味了B写其谦虚,无讽刺意味C谦虚,无讽刺意味D有讽刺意味,假书法家,只会看文件,批阅文件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

10、。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

11、,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余

12、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注:髲b,毛发。矼gng,石桥。枵xio,肚子饿。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 筇:竹杖B. 公等何由得上也 由:由于C.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 胜:美景D.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 跻:攀登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B. 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

13、到达了天门。C. 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了登山路线、午饭时间和住宿的地方,非常周到。D. 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像是两截,在山坳里突出悬空,上面还长着松树。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2)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9. 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请简要概括。【答案】6. B 7. B 8. (1)(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2)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师傅)处

14、住宿。 9. 客观上:天气好,有帮助,有工具;主观上:心态积极(意愿强烈),体力充沛,讲究方法。【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何由”是宾语前置现象,“由”在此处的意义应该理解为“从”。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

15、”游踪概括错误,结合文章第二节游踪可知,作者“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然后“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1)句中“从左上”的“上”是方位名词作动词,“一望如玉”句中的“一”是“满”“全”的意思。“为积雪所平”是被动句式。(2)句中“可先登光明顶而 后中食”的“中食”是“吃中饭”,“宿是师处”句中的“宿”是“住宿”意,该句是状语后置句,在“宿”和“是师处”之间省略了介词“于”。【9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的,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