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0682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1-2题。1. 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 )A. 人口合理容量 B. 环境人口容量C. 最适宜人口数量 D. 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 资源数量B.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C. 科技发展水平D. 地区的对外开发程度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

2、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下图分别是某国的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图13、该国的主要人口状况是( )A. 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B. 人口老龄化严重C.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4、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B. 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 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D. 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5、读“木桶短板示意图”,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 四川水力资源 B. 内蒙古气候资源C. 黑龙江矿产资源 D. 新疆水资源

3、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以下6-8题。6、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7、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8、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右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9、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

4、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过渡型10、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BCD11、中国逐步实施 “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为了( )A.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 增加总人口C. 解决独生子女的问题D. 提高人口质量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13、图中批发市场区位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位于上风向,污染较小B.交通便利,地价较低C.接近工业区,运费较低D.远离河流,不

5、污染水源下图是甲、乙两地区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14、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乙地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甲图可以表示中国现在的人口增长模式D乙地区51-60岁男性多于女性15、乙地区面临的人口问题一般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C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D劳动力日益短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此完成下题。16、上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

6、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据此回答17-18题。17、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A. 上海、福建B. 新疆、湖南C. 黑龙江、海南D. 西藏、云南18、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条件B. 经济水平C. 养老制度D. 婚姻家庭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19、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7、B. 到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C. 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 到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20、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 尼日利亚B. 日本C. 澳大利亚D. 美国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21-22题。2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大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A.B.C.D.22、阶段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交通通达性差 地价昂贵 污染严重 远离商业中心A.B. C.D.下图为我国黔东南山区某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23-24题。23、该村人口年龄结构形成的原因是( )A. 死亡率高 B. 自然增

8、长率高 C. 青壮年外出务工 D. 少年儿童大量迁入24、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养老服务难度加大留守儿童增多失业率高劳动力短缺人地矛盾突出A. B. C. D.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25-26题。25、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德国Bb肯尼亚 Cc印度 Db日本26、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强制性的政策医疗卫生水平落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 B C D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2017年12月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古镇一一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落下帷幕,乌镇成了互联网镇。除乌镇外,浙江省近年

9、还力推了一系列“特色小镇”,如:义乌丝路“金融小镇”、湖州“丝绸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西湖云计算“云栖小镇”等。据此完成下面27-28题。 27、乌镇能够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主要优势是( )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 基础设施完善 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A.B.C.D.28、浙江大力推行“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承当地基础产业B.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C.保护当地生态环境D.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读下图“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29-30题。29、该省(市)2010年以前人口总量(

10、)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30、下列属于该省(市)在20062010年期间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主要诱因的是( )A. 劳动密集型产业 B.水陆交通便利C.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收入高 D.城镇房价增长快二、判断题(共10分,每题一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3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32、一个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3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 )34、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5、发展经济、提高消费水平可以促进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 )36、城市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11、有背向发展的趋势,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37、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8、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的数量。 ( )39、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由“高低高”型过渡到“三低”型。( )40、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彼此距离越远。( )三、综合题(共30分)41、 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7分)地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全世界240915A国0911B国150609C国370631(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1分)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

12、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1分)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1分)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C国属于上图中的第_阶段。(1分) (5)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率下降,其次是_率下降,最后导致_率的下降。(3分)42、 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9分)(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出现了 增长,该地比较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主要应对措施是 。(5分) (2)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1分) A.自然环境B.经济因素C.家庭婚姻D.求学(3)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_地。(1分) (4)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