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03041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信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答案: C解析: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但“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有关民生的财政预算支出所占比例不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及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

2、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发展比例不平衡,故D项错误。2.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四年的经济建设情况,出现表中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收支(亿元)第1年19 5052 451+6.0第2年20 0004 532-21.8第3年17 0004 561-65.8第4年14 3505 044-81.8A.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B.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C.国家经济政策的偏差性D.新科技革命调整经济结构答案: C解析: 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只是说明粮食产量变化的情况,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根据表格中国家财政收支的情

3、况,可知这一结论不正确,故B项错误;由于国家不断发展重工业,国家职工人数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下降,国家财政收支不断恶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经济结构调整的信息,故D项错误。3.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的办法这些措施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个报告()A.纠正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案: C解析: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指将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过

4、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的探索,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与题干时间“1956年”不符,故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可以看出其允许市场经济的存在,这是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与题干时间“1956年”不符,故D项错误。4.下面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B.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

5、重失调答案: A解析: 时政漫画会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材料中“污蔑”“诽谤”反映了人们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故A项正确;材料中“挡不住的阳光”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显然作者未认识到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属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正确探索,但未能坚持实施,与材料“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5.1961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补助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鼓励了个

6、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答案: C解析: 鼓励个体经济与材料“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与材料中“1961年”不符,故B项错误;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这与材料中“1961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相符,故C项正确;1978年我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中“1961年”“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不符,故D项错误。6.20世纪60

7、年代中期起,国家集中力量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三线”地区进行工业基础建设,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主要背景是()A.应对外来安全威胁B.改变旧有工业布局C.呼应国内政治形势D.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是应对外来安全的威胁,故A项正确;“三线建设”属于国防需要,并非为了改变旧有工业布局,故B项错误;当时国内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三线建设”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三线建设”的区域不全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故D项错误。7.阅读材料,

8、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大量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不但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中国原有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9、成立前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摘编自陈争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积极意义。参考答案: (1)表现: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快速发展)。(2)特点: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析: 第(1)问,

10、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得出出现实业投资热潮;根据材料一“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得出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根据材料一“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得出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根据材料一“大量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得出中小企业成为主流;根据材料一“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得出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快速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全面的工业化建设”,得出接受苏联援助;根据材料二“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不但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中国原有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