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00455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2018广东汕头期末,10)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答案A解析清军未对英军在中国沿海调查行动进行阻挠说明清军缺乏海权意识和观念,故A项正确;仅凭清军没有阻挠行为不能得出清军海上军事实力不足,故B项错误;从英军的水文调查可以佐证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不够充分,故C项错误;综合国力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外交、

2、军事等多方面,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双方实力悬殊,故D项错误。2.(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28)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琦善此举目的在于()A.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B.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C.维护清王朝的体统D.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答案C解析据材料“酌酬洋银五百万元”可知A项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不合题意,故错误;材料“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可知B项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不合题意,故错误;赔款的白银“并非由中国皇

3、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可知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体统,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赔款问题,故D项错误。3.(2018浙江丽水期末,7)鸦片战争后,中方代表联名向英方代表璞鼎查发出了一份提议:“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中方让出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协定关税D.传教士传教权答案A解析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非法特权,故A项正确;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故B项错误;协定关税是指交

4、易双方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由双方商定,故C项错误;传教权是指信仰某种宗教的人可以到另一国家去宣传其信仰,故D项错误。4.(2018贵州贵阳摸底,5)在一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而清政府认为“准夷酋之伪钦差驻京,动受挟制”,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这表明()A.中英两国进行了平等协商B.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C.中英分歧巨大,导致签约流产D.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受外国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没有取得和英国平等协商的地位,故A项错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于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控制

5、中国,故B项正确;中国在近代处于被外国侵略的境地,只能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导致签约流产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不是侵犯国家主权,不能体现出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故D项错误。5.(2018重庆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二,31)额尔金对法国公使葛罗说:“我们能带走的只是一些宝贝,这座美丽的园子我们带不走。我们英国有的东西,别的国家可以没有;但是英国没有的东西,别的国家不能有。”额尔金的话最能体现英国的()A.战争目的B.战争经过C.战争结果D.战争性质答案D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能带走的只是一些宝贝,这座美丽的园子我们带不走”,为此

6、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此时战争已近尾声,故B项错误;材料从部分程度上体现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剥夺,但不是很突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能带走的只是一些宝贝”“英国有的东西,别的国家可以没有”“英国没有的东西,别的国家不能有”,都突出反映了战争的侵略性,故D项正确。6.(2018江苏南京二模,6)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中“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反

7、映的是军队编制混乱,各部互不隶属,不能配合作战,再根据材料中“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可知是对甲午中日战争中赴辽东作战时清军各部互不照应、互不配合现象的描述,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7.(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四次质量考评,10)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实非日本海军之胜。”该评论可能印证的是()A.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B.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C.洋务运动的自强梦已告破产D.清政府的军力远甚于日军答案B解析材料中外籍引擎师的言论只反映出中日双方实力的差距,没有体现出西方

8、列强支持日本,故A项错误;材料中外籍引擎师的言论“日炮多不准”,但北洋水师仍然战败,说明了其军事素质较弱,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中日双方实力的差距,没有涉及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清政府的军力远不及日军,故D项错误。8.(2018吉林阶段性统一考试,10)1895年8月,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台湾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中日战争。这体现出()A.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B.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很大C.台湾军民英勇的抗日精神D.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故A项错

9、误;甲午战争日军伤亡很大与材料“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战争”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台湾黑旗军和义军自发反抗日军侵略台湾,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台湾人民抗击日军,没有体现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故D项错误。9.(2018河南八市第二次测评,11)1933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顾关于此役,从中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这反映了()A.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资料B.史料缺乏不利历史研究C.甲午中日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D.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比较第一手还是第二手史料的优劣问

10、题,故A项错误;张荫麟呼吁史学家要十分关注甲午中日战争,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错误;张荫麟先生之所以主张关注甲午一役,是因为其关系我国国运至巨,虽然第一手、第二手史料缺乏,张荫麟也强烈呼吁重视,这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故D项正确。10.(2018山东菏泽一模,28)“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A.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讲

11、述到了“强大的社会动员”“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而缺乏广泛群众基础和并未明确反帝的并不能体现这两个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列强国家对中国人民普遍态度和观念”等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故B项正确;材料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反映了这一运动反对侵略的特点,这与五四运动的相关特点不符,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与“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不符,故D项错误。11.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A.外国势力开始

12、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材料中“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故C项错误;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故D项正确。12.(2018江苏如皋教学质量调研三,11)据庚子西狩丛谈转述,在某次事件中“一眼瞧见载澜跪在帘子外,颤着声气奏道:洋兵已进了城,老佛爷还不快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标

13、志着民主革命拉开了序幕C.使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D.使列强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答案C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A项错误;民主革命拉开序幕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错误;“庚子西狩”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慈禧太后西逃,故C项正确;列强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河北张家口期中,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政府认为深入中国本土风险过多,“暂取沿海各海岛之事”较为可行。外交大臣巴麦尊向义律指示战争部署的信件称:“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占领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或厦门镇,陛下政府还打算立刻开始捕捉,并扣押海

14、军所能够弄到手的一切中国船只。”战争期间,英军“所至六七省,攻陷城池,如入无人之境,且其所陷之地,旋据旋弃,不敢远离船舰,深入腹裹”。这种与古代中国历代国内战争迥异的战略战术使英军虽远离本土、兵力有限,仍能反客为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摘编自林庆元论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材料二下表为清末与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有关鸦片战争内容的记录:清末民国初年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林则徐禁毁鸦片“英兵来攻”“宁波之战”等为题来讲述鸦片战争。如写南京议和:“复用伊里布、琦善驰援请和,遂令璞鼎查于江宁为盟书。其略曰:中国焚英鸦片,偿银二千六百万两,以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厦门为英国

15、交易之区,香港永归英国。中英官吏,以同等交接。”这里也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南京条约的内容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新制本国史,对鸦片之战争写道:“道光时申禁,英商勾结内奸,百计私售。宣宗命林则徐赴粤查办,以兵吓英商。战争爆发,清战败,签订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流毒遍于中国矣。”这里对鸦片战争的叙述,有两处变化:一是在中外条约上,还提到了法国、美国与中国订约。二是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上,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以至于鸦片流毒中国摘编自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军在鸦片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清末教科书关于鸦片战争叙述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战术方针:不深入中国内陆作战;占领沿海岛屿、封锁海口,扣留商船;战略战术机动灵活,集中兵力,各兵种协同作战。(2)相同点:都认为战争爆发与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有关;都指出中国战败,签订条约;条约内容主要涉及割地赔款和五口通商。不同点:民国初期教科书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清末教科书未提到相关影响。原因:清朝腐朽统治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