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狮远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79845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狮远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狮远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狮远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狮远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狮远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狮远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狮远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语文试题姓名: 座位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

2、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

3、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

4、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

5、,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这种美学观以朴实无华、清新自然作为美的最高形态。B.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C. 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 艺术创

6、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过多的艺术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其合理性的一面。B. 在儒道墨法四家中,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还不算尖锐。C. 儒家美学思想中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些观念和主张也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D. 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

7、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的众多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B. 春秋时代,在儒家的一些经典著作中,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C. 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也有一些不同之处。D.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他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

8、治国原则。(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满分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写一本书郝景芳她从一站坐到另一站,从一个终点站坐到另一个终点站。她坐在座位上,春夜的凉风让额头清凉到麻木。路上空寂的灯光像没有内容的故事。车穿过飞驰的夜,穿过暗夜中沉睡的工地大门,穿过繁华富丽和苍茫困顿。夜晚的苍茫从四面八方包裹而来。说不出哪里难过。学校里静默的雪。读书。写作。身体的藤蔓。有这么多不归的车,都在匆匆奔向什么。她仍然记得姐姐的那些句子。姐姐的书有信马由缰的快意。姐姐说小说要有力有些人比喻奇妙,但读久了却觉得不够有力。姐姐不喜欢伤春悲秋。 阿阑靠着窗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茫然。马路延伸着像是无尽头的

9、长廊,一辆辆小车闪过,车窗映出阿阑的影子。她像是看到自己穿过这一切丰沛变幻的不属于她的风景。姐姐说她穿上她的衣服就像她,可是她看不出来。她怎么可能像她?姐姐的身体那么美。而自己这么瘦而平,这么羞涩。回忆如水从四面冲击,现实交杂在回忆中间,切割阿阑的心。她意识到自己在姐姐说出不再写作的那一瞬间,她心里升起的复杂情绪。她有那么一瞬觉得愤怒和解脱:你也就是沽名钓誉,最终还不是这么轻易放弃,我还是比你走得远。但是下一瞬间她又意识到自己的悲伤:我写书,我送书给你看,我走了那么远,就是想和你站在一起啊。阿阑突然跳下车,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她看到一座正在拆的房子。一座小小的古建筑,在一大片在建的广场之中,在

10、大刀阔斧建设的中央,像洋流湍急环绕的一座孤岛。水流中的孤岛。它的房檐、它的灰墙、它的窗棂。从容、古旧、孤立无朋。 她向它走去,不知为什么,莫名被吸引。危险而又静谧。 她走着,忽然在墙上看到了姐姐。一个清晰的身影。她向那影子跑去,离近了才发现,那是自己映在旁边工地里靠墙放置的大玻璃板里的倒影。路灯将人映得澄亮。黑色的裙子,黑色的鞋,金属的项链,镜子里的脸。她再仔细看,发现镜子里是姐姐。她看到姐姐的眼睛和笑容。 你吗?姐姐。 阿阑伸手碰触清楚映照着倒影的大玻璃,玻璃很凉。 是的,是你。我知道是你。她好像松了口气似的笑了。 我知道,你没有离开,你一直都在的。她看到镜子里的人向她笑了一下。她心里有一种

11、酸涩的释然。她站在大玻璃前面,落满石灰的废墟台阶上,抬起手,轻轻触摸镜子里的人的脸庞。镜子里的人眼神怜爱而忧伤。她的指尖没有触感。背后夜行的汽车呼啸而过,刮起她的头发和衣角。 你一直都在对不对?姐姐。我知道你一直在。 这才是真正的你。你没有走。阿阑的手继续抚摸镜子。姐姐,你知道吗?我很想你。突然一瞬间,镜子里的风景变了。玻璃尽头出现高二那年的铁道边,杂草茂盛,头顶是明亮的阳光。姐姐在前面轻捷地跑,头发一甩一甩,阳光照在头发梢上,金棕色发亮,穿着黑色短裙。姐姐就那么跑着,像一头小鹿,背影轻捷,脚步悦动,却并不真的跑远,像是在等她。 阿阑感到天启。她抬起右脚,轻轻跨越镜子的边界,走进去。镜子的波纹

12、悠荡了几下,很快回到平静如湖。她感觉进入了真正的自己,在镜子里奔跑起来,脚下的杂草触感柔软。黑色的短裙在阳光下发亮。她觉得身体充分解放了,心也变得轻盈。她的眼睛被照亮了。她很快乐,从来没有这样快乐。她的脸上充满笑容。她飞了起来。她笑了。她回头看。她知道自己很美。第二天早上,有人在拆迁的土地庙前,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女孩。在她昏倒的地方,身边的玻璃上出现一个漂亮女孩在奔跑。画面印在玻璃上,面容很像前几年出名的一个写作的女孩。人们来往经过,都没有发现奇异,都以为那就是一面原本就印了画的玻璃。 (节选自同名小说,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13、小说以阿阑的意识流动为线索,将不同的时空进行交织,串联起阿阑姐姐的故事:曾经是坚定的文学青年,如今却打算放弃文学梦。B. 小说中多处用到象征手法,如正在拆迁的古建筑正是阿阑心中的孤岛,也是现实中的孤岛-文学:它从容、古旧孤立无朋。C.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通过车辆穿梭于城市,营造出光怪陆离的氛围,既烘托了阿阑内心的迷茫,也暗示了人生中存在的神秘性。D. 小说以两个文学女青年的故事,表现了人们的迷茫: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对于似乎不入流而孤高的文学,我们是放弃,还是坚守?5.小说中的“姐姐”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分析。(4分) 6.小说的结尾阿阑灵魂出窍,固着于一块玻璃,如此荒诞

14、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满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

15、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材料二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