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79374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产业调研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畜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畜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畜草产业发展抢抓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种植等机遇,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提升草业,确保安全,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体目标,坚持走“以种促养、以养带种”、千家万户“小群体、大规模”与养殖专业村相结合的路子,以畜产品深加工和资金投入为突破口,以加快设施畜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草食畜养殖为主的畜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3年底禽饲养量达到393.16万头(匹、只),存栏达到171.15万头(匹、只),其中马属9.7万头(匹)、牛6.61万头、羊18.01万只、猪16.81万头

2、、鸡120.02万只;出栏达到222.01万头(只),其中马属0.5万头(匹)、牛3.03万头、羊18.03万只、猪20.43万头、鸡180.02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0.4万吨、0.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达到4.9亿元,加工业产值3.7亿元,流通业产值达到1.1亿元,草产业产值5.3亿元。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30.6%;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866元,同比增长24.1%,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3%。 (一)产业格局 1.生产方式转变。过去“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下蛋,养羊为擀毡”的传统养殖观念彻底被打破,畜牧业生产逐渐向“高产

3、、优质、高效、安全”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已由过去的粗放模式逐步向现代化设施畜牧业转变,*现有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草产品加工企业2家,省级标准示范场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扶贫龙头企业1个,其中兴达牧业肉羊繁育场为全省良种羊供应基地。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23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82个、规模养殖户1.54万户,规模养殖总量达到107.79万头(只),占畜禽养殖总量的29.09%,占畜禽商品总量的87.5%。. 2.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本地区特点和情况确定畜牧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畜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数量有了稳步提升,至2013年底,全

4、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9.64万头、36.04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长13.41%、173.03%,比2012年增长7.7%、240.32%,牛、羊养殖场(小区)分别占已建成养殖场(小区)总数的21.7%、60.43%,牛、羊规模户养殖的数量分别占规模户总数的37.89%、50.42%。3.区域化布局。本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三大产业带”,以浅山地区小尾寒羊养殖为主的肉羊养殖产业带,此产业带经济基础薄弱,但饲草资源丰富,农户发展肉羊养殖的积极性较高,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基地示范、协会联动,连片发展的方式重点发展养羊规模户,建立发展良种肉羊生产基

5、地。引进无角陶赛特、杜泊、波尔山羊、萨福克等优良品种,推广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化水平。 (二)发展潜力1.优越的政策环境。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提出了创建全省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坚持走“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发展路子,把玉米作为首位产业、畜草作为战略升级产业,举全县之力,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二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畜草产业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畜草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畜草产业开发工作。三是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制定了*畜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畜草产业发展的目标

6、,即通过三年努力,把*打造成全省草食畜产业发展大县、全省重要的草产业基地、全省草畜循环经济示范县。到2015年,力争实现“三个过三分之一”,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比重、草食畜饲养量占畜禽饲养总量比重均超过30%以上;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22.2亿元,年均增长2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870元以上,年均增长25%。到2020年,力争实现“三个过二分之一”,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比重、草食畜饲养量占畜禽饲养总量比重均超过50%以上;全县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年均增长23%;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年均增长24%

7、。四是进一步强化目标考核。将畜草产业发展作为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设立单项奖单独考核奖励。2.良好的资源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总耕地面积232万亩,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既不影响粮食产量,还可优化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是自然条件优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层深厚,质地优良,易耕、蓄水能力强,气候土壤适宜苜蓿生长,具有种植草苜蓿的优势。同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旱作农业区,自然村社之间距离大,工矿企业少,无工业污染,空气环境质量好,具有较好的养殖环境;农民种植农作物和牧草多施用农家肥,很少施用化肥和农药,农作物秸秆、牧草和农作物副

8、产品无污染,所产牛羊肉具备无公害优势,倍受消费者欢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农民就业门路少,农业生产经营单一,家庭闲散劳动力充足,发展种草养畜的劳动力不成问题,养殖成本相对降低。四是饲草资源优势。现有耕地23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5.75亩,是全市人均耕地最多的县。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全县87.67万亩天然草场生态逐渐恢复,红豆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79.81万亩,高粱、燕麦等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万亩以上。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今年全膜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82.76万亩,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达到240万吨以上。 二、主要做法(一

9、)坚持抓基地、扩规模,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大力实施标准化养殖工程。按照在深山区大力培育发展养殖大户,在浅山区和川区布局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在城郊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扶持发展养殖龙头企业的思路,每年将规模养殖户、养殖场(小区)发展和基础母畜扩群等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着力创建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已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235个,培育畜牧养殖、加工、流通企业4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56万户。今年,新引进基础母牛659头、累计存栏达2.13万头,引进基础母羊7466只、累计存栏达4.8万只。二是加快秸秆转化步伐。按照“春抓订单、秋抓青贮、全年抓氨化”的思路,扶持引导养殖农户和养殖企业大力

10、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揉丝打包、袋装黄贮等饲草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年青贮氨化饲草47万吨,饲草青贮氨化利用率达到53%。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引导群众积极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和“投犊还牛、投牛还犊、投母还羔”等养殖模式,有效带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共扶持发展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协会)82个,直接带动养殖农户4650户,间接带动农户6万余户,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二)坚持抓园区、建平台,着力提升发展水平。着眼于打造*畜草产业发展平台,于2012年9月规划启动建设石滩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该园区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概算总投资8.2亿元,计划于2014

11、年全面建成。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3.432亿元,入驻企业6户。其中:春寅乳业奶牛养殖场完成养殖场区建设,养殖HS(荷斯坦)奶牛580头,日产鲜奶8470公斤。天耀草业草畜肥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场已完成草产品加工厂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已投入生产;有机肥生产加工厂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已收购动物粪便200吨投入生产;基础母牛繁育场已完成7座圈舍建设,养殖基础母牛320头;蚯蚓养殖基地1.5亩,年内计划扩建到80亩。翔成牧业千头肉牛育肥场完成改扩建工程,养殖能繁母牛102头。兴达牧业3000只肉羊良种繁育场养殖肉羊600只。兰州天弘公司10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已全面投入生产

12、。恒芮牧业屠宰加工厂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旱作循环农业研发服务中心已完成地质勘察等工程前期各项手续,已开工建设。园区建成后,将采取“企业示范引导、科研强力支持、政策全面扶持”的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畜草循环经济产业链,辐射带动全县养殖企业及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 (三)坚持抓融资、解难题,着力强化扶持措施。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牛羊养殖扶持意见关于全力推动草畜产业跨越发展努力促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持续深入开展的意见*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工作奖补方案和*2013年牛羊养殖场建设和玉米秸秆转化奖补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采取“奖、补、贴、

13、借”的扶持政策,对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入园企业、各乡镇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农户在基础设施建设、饲草青贮、牛羊引进方面给予扶持。2012年和2013年两年,县财政在畜草产业方面累计投资1650万元,并为7951户养殖农户办理贷款2.31亿元,贴息67.5万元。今年制定了*2014年畜草产业建设奖励扶持办法和*金融支持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家庭养殖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并对养殖业贷款实行贴息,进一步加大对畜草产业的扶持力度。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引导和帮助养殖企业争取项目资金1227.6万元,扶持企业改造升级。2012、2013年两年为兴达、大地农牧和博盛等18家养殖

14、场(小区)争取现代农业发展资金400万元,为陇兴争取菜篮子项目资金25万元,为鑫旺、陇峰源、康宁等3家养殖场争取生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资金80万元,2014年为三份地、泉生锦和庆业牧业等10家养殖场(小区)申请现代农业项目资金200万元,为鑫旺申请菜篮子项目资金25万元,为陇峰源、永忠和盛源等3家养殖场申请生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65万元。同时,为昌源、天耀、晟隆、金鑫源、盛源和永强等6家养殖场申报了2014-2015年草原类项目入库项目,包括秸秆饲料化利用、高产优质牧草种植和转变畜牧业生产等3大类共432.6万元。(四)坚持抓服务、保安全,着力强化技术指导。一是结合“*科技特派员创

15、业”行动,给养殖场(小区)派驻科技特派员。采取包项目、包企业、包重点户的形式,开展畜牧技术进村入户服务,深入前沿指导生产。重点围绕良种繁育、快速育肥、秸秆青贮氨化、人工种草、舍饲养殖、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指导,有效推动了草畜转化步伐。二是强化服务扶持,逐步健全市场体系。从2007年开始,分4批对1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新建、改扩建,办公条件得到改善。自2009年国家“三支一扶”招考以来,我县畜牧兽医站新录入大专及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8名,人员年龄结构年轻化,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聘用村级防疫员334名,同时申请省级财政资金进行定额补助,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得到壮大

16、。乡镇畜牧兽医站已达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办公场所”的“四有”条件,对辖区内养殖户的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我们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多元化建设乳肉制品和饲草料加工生产线,扶持发展了天耀草业、春寅乳业、通和源牧业、兴达农牧等一批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组织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使草畜产业发展由产量扩张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按照“民办、民发、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扶持创建各类养殖合作社82个,逐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使种草养畜户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受益者。三是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全县畜禽改良点达到29个,其中牛冻配改良点17个、羊常温授精点5个、猪常温授精点7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