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三)语文试题.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793654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7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三】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三)语文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高三】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三)语文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高三】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三)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三】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三)语文试题.pdf(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山一中2019 年高三冲刺卷 三 语文 一 文言基础 1 40 题 共 50 分 一 文化常识 1 30 题 每题1 分 共 30 分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 对郡守的 尊称 为郡的最高长官 后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 孝廉 即 孝顺廉正 原是察举考试科目 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 茂才 西汉称 秀才 汉代 察举 科目 东汉因避刘庄 的讳而改称茂才 D 卒 大夫死的称谓 对于死亡 古代天子称崩 诸侯称薨 大夫称卒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太傅 为古代辅佐天子的大臣 天子年幼或缺位时代理国务 B 孝经 阐述和宣扬

2、孝道的儒家伦理经典 强调孝的 天经地义 C 乞骸骨 古代年老臣子请求退职的婉辞 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D 乡党 古代五百户为党 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后指家乡或同乡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 古代男子20 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但体格尚未强壮 故称 弱冠 B 太常 封建时代官职名称 后称为太常卿 主掌祭祀 朝会等 礼仪事务 C 吏部 古代六部之一 主管官吏任免 考课 升降 调动 科举等事务 D 致事 本指将治事权力交还给君王 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忧 父亲的丧事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

3、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 五鼓 即拂晓时分 古人把黄昏至拂晓为五个更 鼓 次 每更相隔两小时 C 耕耒 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 形如木叉 上有曲柄 下面是犁头 用以松土 D 缙绅 原意为将笏插在束腰的大带上 用于对古代的官员或有钱的人的称呼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讽谏 用含蓄委婉的话规劝君主或尊长 使之改正错误 B 华屋 装饰华美的屋宇 是古代君臣朝会 议事的地方 C 寡人 意为寡德之人 是先秦诸侯与后诸侯王的自称 D 为寿 指在老人过生日时向老人敬酒 祈祝他健康长寿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府 三公官署 属中央一级的

4、机构 东汉以太尉 司徒 司空为三公 B 两千石 最高行政长官郡守 因其官秩为二千石 故以 二千石 代称 C 宰相 封建时代辅助帝王处理国事的最高行政职务 位在御史大夫之上 D 君侯 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的官员 汉以后 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践阼 走上阼阶主位 常指即位 古代庙寝堂前东面的主阶称为 阼阶 B 畿 古称王畿 指王都管辖的方千里地面 汉称京畿 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C 祠 供奉皇家祖宗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而为活人建立祠的称为 生祠 D 田秩 指田禄 泛指俸禄 先秦卿大夫的俸给自采地或公田 故称田禄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5、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髡钳 古代刑罚名 指将头发剃掉 用铁箍束住脖子 髡 剃去头发 钳 用铁圈束颈 B 单于 匈奴称其最高首领为 撑犁孤涂单于 并以其名为国号 单于 是汉译的简称 C 孝文 汉帝刘恒谥号 律法 为 文 但汉以孝治国 继嗣皇帝谥号都有 孝 字 D 陛下 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 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 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休沐日 用于休息和洗头的假日 是始于汉朝的五日一休沐的休假制度 B 元年 在位之君或即位新君改换年号称建元 用新年号的第一年称元年 C 耆老 六十岁为耆 七十岁为老 古代专指德行高尚 受人尊敬的

6、老人 D 诣阙 指前往朝廷 又可指赴京都 阙 是宫门两侧的楼台 借指宫廷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字 或称小名 乳名 是孩子出生后父母给起的昵称 供父母长辈 亲近之人称用 B 藩镇 亦称方镇 唐代始设的军镇 藩是 保卫 之意 镇是指军镇 长官多为经略使 C 和亲 即和戎 和蕃 指封建君主为免于战争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 D 箕踞 席地而坐时 两脚岔开 形状像簸箕一样 这是一种不拘礼节 傲慢不敬的坐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师 本指周天子直辖的六军 后指天子直接统领的军队 B 中朝 天子在宫廷内处理政

7、事之处 与之相对的是 东朝 C 工部 古代中央六部之一 掌管全国水利 土木 工程等 D 都堂 尚书省长官处理政务的厅堂 都 意思是 总揽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军 冠军将军 本指列于诸军之首 今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B 宰相 古代辅佐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长官的通称 通常和丞相的职位相当 C 封事 密封的奏章 古时朝廷下达诏书 为防有泄漏 用皂囊封缄 故称 D 逊位 也称让位 退位 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 此指王弘的谦让行为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忧 母亲的丧事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 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

8、守丧 B 谥号 古代皇帝 贵族 大臣等人死后根据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褒扬的称号 C 蒙尘 本义是指蒙受风尘 古代多指君王因为战乱 逃亡在外 是委婉说法 D 行在所 也称 行在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有时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净 原为道家语 指一切顺其自然 人力不必强为 这里是一种治理策略 B 诣阙 前往朝廷 阙 皇宫前面两侧的高大楼台 常用代指朝廷或者京城 C 持节 持着旄节 节 即旄节 使者所持的信物 以竹为竿 上缀以绵羊尾 D 明府 汉魏以对郡太守的尊称 使君 即 史君 是对州郡长官的的尊称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9、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祠堂 又称 祠庙 是供奉 祭祀神鬼 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B 烝尝 祭祀的名称 冬祭曰烝 秋祭曰尝 这里代指四时祭祀 C 察 指察举 指经过考察 向上推选 再进行策试的选人制度 D 府君 汉朝时称刺史为府君 孔雀东南飞 有 府君得闻之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 党项人在西北部建立的政权 因其在西方 宋人称之为西夏 B 酋 旧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首领 有时也指盗匪 侵略者的首领 C 京师 古代指国家的都城 三国演义 中就经常提到 京师 D 内禅 世袭制王朝的君主将君位禅让与异姓的血亲 称 内禅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

10、正确的一项是 A 元 全称大元或蒙元 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 B 起居注 古代记录帝王将相的言行录 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C 召对 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 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D 太祖 先祖称谓 后一般指开国帝王或王朝始封之君的庙号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契丹 古代国名 后改国号为辽 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B 迟明 黎明 古代常根据天色变化纪时 如 日入 黄昏 人定 寅时 等 C 车驾 原指帝王所乘的车 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 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 陛下 指宫殿立有护卫的台阶下 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 于是借为对帝王

11、的尊称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 指乡试 是科举时代在京城贡院举行的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B 幕府 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 代指将帅办公的地方 C 御史 春秋战国时期掌管文书和记事 秦朝后专司纠察弹劾官员 D 宪府 御史所居的官署 专司弹劾之职 宪 的意思是 法令 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选 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 武科举是由礼部主持的选拔武官的考试 B 夏 党项人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因在宋朝西方 宋人称之为 西夏 C 笏 古代臣子上朝拿着的手板 用玉 象牙或竹片制成 上面可以记事 D 太尉 秦汉时期中央掌军事

12、的最高官员 后逐渐成为一种虚衔或加官 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部 古代官署名 掌管全国田地 学校 赋税 俸饷等财政事宜 B 召对 意思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 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C 金 即大金 国号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王朝 D 检校 加官标识 检校 官职没有事职权 只表示皇帝对其恩宠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第 指考核 科举 考绩成绩优异 这里是指萧燧科举 进士及第 B 秋试 指科举时代地方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 由于秋季举行 故称 C 轮对 又称 轮当面对 宋代制度 指官员轮值 上殿策对时

13、政利弊 D 持节 拿看旄节 节 以竹为竿 上缀以旄牛尾 它代表着官员的高贵 2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理 即大理寺 封建时代掌管刑狱 审核刑狱重案以及监察各级官员 B 藉田 封建时代天子亲自耕种的农田 天子躬耕藉田 以示对农业重视 C 经筵 汉唐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但至宋代始称经筵 D 屯田 是指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 以便取得军粮 税粮供应的制度 2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羽林 皇家禁卫军 汉代称 羽林骑 其意 为国羽翼 如林之盛 B 量移 多指因罪贬谪边远地方任职的官吏 遇赦时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C 禄俸

14、 古代官吏履行职责的报酬 一般 俸 指钱币 禄 指谷物 D 祭酒 古代主管国子学或国子监的行政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 2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 郡的最高长官 秦时称 守 汉景帝更名为太守 后为州郡长官的敬称 B 刺史 始为派出巡行郡县的监察官 后成 州 级最高行政长官 曾改称 牧 C 食邑 古代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 故称食邑 邑 诸侯分给卿 大夫的封地 D 元年 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 也指帝王改用年号的第一年 这里是指后一种 2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贵 宫中的权贵 即指有权势的太监 中 即禁中 指皇宫大内

15、 B 公主 封建社会通常是对皇帝女儿的称谓 公主封地 常称为食邑 C 青宫 古代太子居东宫 东方属木 色为青 故称太子居所为青宫 D 致仕 是古代臣子退休或因故离职的婉辞 致仕 意为还禄位于君 2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褐 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 换上官员服饰 比喻开始进入仕途为官 B 南面 担任大臣 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 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 故事 先例 如果典章制度没有明确规定 古人就参照 故事 行事 D 春秋 是儒家经典 我国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 它叙事简要 深寓褒贬 2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康 今天开封在六朝时期的

16、名称 还曾用名越金陵 秣陵 建邺 应天等 B 行在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天子在京师 或出巡狩 不可豫定 故言 行在 C 致仕 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有疾患则提前 D 参政 参知政事 的省称 为宰相的副职 是封建时代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2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 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 与匈奴君主被称 赞普 不同 B 印绶 印信和系印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 佩带在身 C 承制 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 古代帝王的命令叫 制 D 太学 古学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首设者是汉武帝 3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 也称为辟召 辟除 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作为掾属 B 六艺 指礼 乐 诗 易 书 数等六种古代的学问和技能 C 太学 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始自汉代的汉武帝 D 阉竖 对宦官的蔑称 阉 割去男人的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 二 文言断句 31 40 题 每小题 2 分 20 分 3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2014 年新课标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 修国史 献 五代帝王论 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