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PKPD的研究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6781431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感染药物PKPD的研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抗感染药物PKPD的研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抗感染药物PKPD的研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抗感染药物PKPD的研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抗感染药物PKPD的研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感染药物PKPD的研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感染药物PKPD的研究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2 抗菌药物的PK PD研究 3 细菌 人体 RESISTANCE PHARMACODYNAMICS INFECTION IMMUNITY ADR PHARMACOKINETICS 抗生素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其作用靶点不是人体的组织器官 而是致病菌 药物 人体 致病菌是确定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三要素 药代动力学 PK 与药效动力学 PD 是决定三要素相互关系的重要依据 过去对PK与PD多是分割看待 近年来国外关于PK PD研究工作已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抗菌药物PK PD理论成为临床优化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4 选择抗菌药时需考虑的因素 药物 对

2、细菌MIC 感染部位浓度 结果 药代动力学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给药方案 药效学 临床效果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药产生 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目的是要根除致病菌 同时尽量避免ADR和耐药菌株的生成 5 内容简介一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PK 二 抗菌药物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PD 三 抗菌药物PK PD综合参数四 PK PD对不同类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指导意义 6 7 药动学定义 在经典的药理学中的定义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Whatthebodydoestothedrug 即药物体内过程 A D M E 决定着药物在血清 体液和组织中浓度的时

3、间过程 这一过程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药动学参数 通过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可计算出AUC Cmax Tmax Vd CL及t1 2等PK参数 对新药开发 制订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方案 并为新药人体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测定 个体与群体药代动力学轮廓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资料 一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8 评价抗菌药物治疗作用的PK参数 Peakmg L 血清 血浆 高峰浓度 简称血峰浓度 peakserum plasma concentration Cmaxmg L 最高血药浓度 maximumplasmaconcentration tmaxh 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 简称达峰时间 timeaf

4、terdoingatwhichmaximumplasmaconcentrationisreached T1 2 h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简称半衰期 eliminationhalflifeofdrug AUCmg h L 药时曲线下面积 areaundertheplasmaconcentration timecurve VdL 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 9 吸收 absorption 吸收是药物在体内或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口服 舌下 肌肉 皮下等血管外给药途径必须经吸收过程 与吸收相关的PK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 Ka 吸收半衰期 T1 2 生物利

5、用度 F 达峰时间 Tmax 血药峰浓度 Cmax 首过效应 Fmet 10 11 分布 Distribution 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 再由血液循环运送到机体各组织 间质液或细胞液中称为分布 与分布有关的PK常数 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 Vd 药物脂溶性愈低 蛋白结合率愈高 易保留于血浆 Vd相对较小 如磺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 反之 Vd较大 如氟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等 体内分布广泛 血浆蛋白结合量 Dp Dp PT D KD D 12 代谢或生物转化 MetabolismorBiotransformation 许多药物在体内经肝脏或

6、其他组织器官 如胃 肺 肠粘膜等 的药物转化酶作用 第一步 相反应 phase reaction 可通过氧化 还原或水解 使多数药物灭活 少数反而活化 第二步 相反应 phase reaction 与体内物质结合后使药物活性降低 极性增高 而有利于排出体外 生物转化与排泄统称消除 13 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 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 称之肝药酶 现已发现70余种 因遗传多态性和其他影响因素 如年龄 疾病 营养 酶水平或活性的个体差异较大 肝药酶易受药物的诱导或抑制或激活如许多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 和氟喹诺酮类 如依诺沙星 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 利福平则有对肝药酶激活 加速代谢 代谢或

7、生物转化 MetabolismorBiotransformation 14 排泄 Excretion 大部分抗菌药物经肾排泄 部分经肝胆系统排出 尚可分泌至唾液 泪液 支气管分泌物 痰液 乳汁中 肾排泄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大多品种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磺胺类等主要经肾排泄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等非主要经肾排泄 但也可在尿中达到较高浓度 肾功能减退时 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半衰期 T1 2 延长 应适当调整剂量 15 胆汁排泄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利福平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等主要或部分经肝胆系统排泄 氨基糖苷类 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等在胆汁中可达一定浓度 16 二 抗菌药物的药效动力学

8、参数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技术平台 药效学定义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Whatthedrugdoestothebody 着重于研究剂量与药理效应作用关系 即药物对机体的生理 生化及病理生理等功能影响 也就是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浓度与药物效果 药物毒性的关系 抗生素的药效学包括体内外MIC MBC FIC Sub MIC PAE PALE MPC以及体内的ED50与LD50 ED50 TI 等 17 评价抗菌药物治疗作用的PD参数 MICmg L 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50 MIC90 MICmode MICrangeMBCmg L 最低杀菌

9、浓度 minimal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 MBC50 MBC90 Killingeffect KillingCurveMPCmg L 防突变浓度 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 MSW 突变选择窗 mutantselectionwindow 即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 18 1 MIC MBC通常以MIC50 MIC90 MBC50 MBC90来表示 MBC与MIC值较接近时提示该药可能为杀菌剂 2 累积抑菌百分率以MIC试验中的药物浓度为横坐标 累积抑菌百分率为纵坐标描记的量效曲线 可用于比较不同抗菌药物效价强度 19 图浓度 累

10、积抑菌率曲线 20 3 杀菌曲线是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曲线 以药物作用时间为横坐标 以细菌计数为纵坐标描记的时效曲线 曲线一般分三个时相 延迟期 杀菌期和恢复再生长期 可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杀菌速度和持续时间 21 细菌延迟期 速度 计数杀菌期 持续时间 恢复再生长期 杀菌曲线 药物作用时间 22 抗生素杀菌曲线 23 4 联合药敏指数 FIC Fraction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index B药 FIC指数 MICA药联用 MICA药单用 MICB药联用 MICB药单用FIC0 5 1相加效应FIC 1 2无关效应FIC 2拮抗效应 24 左氧沙星与头孢硫脒联用对粪

11、肠球菌 n 30 浓度 累积抑菌率曲线 注 左氧沙星单用 左氧沙星联用 头孢硫脒单用 头孢硫脒联用 25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effects PAE 系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 当药物清除后 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是抗菌药物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 PAE的机理可能因药物清除后 药物在细菌靶位仍长时间结合 而致细菌非致死性损伤 恢复再生长时间延迟所致 5 抗生素后效应 PAE 26 对照组 实验组 FigPAE表示清除抗菌药物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恢复对数生长期时相当于细菌数目增加1lg的时间 27 PAE更新了传统的认为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必须高于MIC水平的给药模式

12、 替卡西林 亚胺培南 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PAE 28 PAE的影响因素 细菌种类及接种量 抗菌药物种类 抗菌药物浓度 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时间 其他因素 机体的病理 生理状态 药动学指标 机体免疫力等 29 6 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 PLAE 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 产生非致死性损伤 由于细菌形态改变 可增加吞噬细胞的识别 趋化和吞噬作用 从而产生抗菌药物与吞噬细胞协同杀菌效应 使细菌恢复再生长时间延长 PLAE是抗生素在体内PAE时间较长的主要机制 CraigWA EurJClinMicrobilsInfectDis 1993 12 Suppl1 6 8 30 7 M

13、PC 防细菌变异浓度 MPC 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 药物的临界浓度值 高于该值 选择性耐药的变异菌株增殖发生率很小实验表明MPC通常高于MIC4 8倍应用MPC值 能预测在达到根除感染目的同时 兼顾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JosephM Blondeauetal Antimicro AgentsandChemotherapy Feb 2001 p 433 438 31 服药后时间 MIC MPC 血清或组织中药物浓度 MSW MPC 防细菌变异浓度 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 MPC 抗菌药物治疗时 当治疗药物浓度高于MPC 不仅

14、可以治疗成功 而且不会出现耐药突变 药物浓度低于MIC 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成功 但也不会选择耐药菌株 但药物浓度如果在突变选择窗内 即使临床治疗成功 也将可能出现耐药突变 32 10亿中有2个 10亿中有200个 10亿中有20000个 耐药突变株的选择性扩增 野生株 耐药突变株 免疫功能受损 免疫功能健康 感染被清除 播散 爆发流行 MIC 33 野生株 耐药突变株 在自身免疫系统的帮助下 感染被清除 X 感染被清除 MPC 耐药突变株的选择性扩增 34 莫西沙星400mg血清浓度与MPC的关系 对于肺炎链球菌 WiseR ClinDrugInvest 1999 17 365 387 B

15、londeauJMetal 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 2001 45 433 438 HansenGTetal 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 2003 47 440 441 时间 h 血清浓度 mg L 35 关闭 缩小和避开 突变选择菌 新药调整剂量和方案联合用药 36 三 抗菌药物PK PD研究基本理论抗菌药物治疗传统上以体外药效学数据MIC MBC FIC Kcs PAE等为指导 然而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 但由于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度中测得的 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实际上是连续变化的 因此不能体现抗菌

16、药物杀菌的动态过程 抗菌药物PK PD研究将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参数合二为一 37 PK PD模型中各部分的关系 38 PK PDparameters g mL Cmax MIC TimeaboveMIC Cmax MIC AUC MIC AUC BC 39 抗生素药代学 药效学关系分类 根据抗菌药物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 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 浓度依赖性 抗生素杀菌作用与临床效果与药物浓度相关 时间依赖性 抗生素的杀菌作用随抗生素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 与时间有关但半衰期或PAE较长 此种分类也为不同药物依据PK PD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40 1 浓度依赖性药物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 两性霉素B等 其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 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 可以通过提高Cmax来提高临床疗效 但Cmax不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 对于治疗窗比较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尤应注意 用于评价浓度性药物杀菌作用的参数主要有 SBA 血清杀菌活性 FBAAUC0 24 MIC AUIC Cmax MIC等 41 SBA或FBA 指给药后在18 24h内可以杀灭99 9 细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