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773943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呼吸作用一、教学目标1、 能复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2、 能区别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不同点,找出它们的联系。3、 能说出呼吸作用和意义,分析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4.能通过观察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呼吸的现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三、教学方法1、以导学、自学、助学为基本模式的问题解决为主的参入式教学法。2、以多媒体辅助的小组内观察、探究式学习法。四、设计思路呼吸作用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的过程。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总体思路是以导学

2、提纲导学,以提供给学生发现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材料让学生来实验为途径,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以多媒体辅助点拨,多而完成从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的过程。在“导学、助学、自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 1、播放多媒体动画:在密闭的容器中,小老鼠会死去,你能想办法让小老鼠在密闭和玻璃仪器里存活下去吗? 1、回顾旧知,选择最可行的措施,并简单阐述你的理由。问题已知,方法和答案开放。引导学生。成绩中下等的同学回答(三类问题)二、新课教学(1)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3、(2)种子萌发放出二氧化碳(3)种子萌发放出了热量(4)学生讨论课件中的小资料,为什么体积会减少?得出结论:是因为有机物减少了(一)、呼吸作用的概念(二)、呼吸作用的公式:(三、) 呼吸作用的意义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四)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三、小结:四、形成性测试2、只放入一盆植物就可以了吗?(演示,若无光,黑暗的环境中,小老鼠仍会死去。)3、由上面问题,我们知道,动物能呼吸,人每时每刻也在呼吸,那么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吗?4、到底植物有没有呼吸作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演示:蜡烛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为什么?动画回顾实验过程:引导分析观察结论一:种子萌发消耗氧提出问题:萌发的种子

4、在消耗氧的同时,又会产生什么呢?提示设计实验方案:提示:1、实验中的操作要点是什么?2、观察的要点是什么?个别指导:部分实验技能较差、观察智能较弱的同学完成实验。课件展示:进一步展示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二:萌发的种子放出了二氧化碳。演示:师用多媒体演示萌发的种子中的温度计与煮熟种子中的温度计数值变化过程。提示: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能量有多种表现形式。引导归纳得出结论三:萌发的种子放出了热量。通过前面三个实验,我们知道萌发的种子可以放出二氧化碳、能量、科学研究表明它还可以产生水,那么这些产物都是哪里来的呢?展示课件的小资料引导得出结论四:上述产物的产生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通过上述

5、三个实验和一个材料分析,我们再看我们的猜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实验和讨论,你能试着自己说一下什么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吗?你能根据呼吸作用的定义,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吗?上述三个实验都是以种子为例进行的,那么植物体只有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吗?提示:师课件展示:小麦的茎和叶、月季花等在黑暗处理后的情况。师进一步引导,组成每一器官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把此结论,进一步引伸为:每一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师:从公式中看出,呼吸作用是把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分解掉了,这是一种浪费吗?师:由于呼吸作用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生命活动的动力,因此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屏幕展示比较项目。让学生自己总结:

6、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你认为本节课你最成功的是在什么地方?哪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对本节实验还有什么更好的改进方法或是建议?(允许学生各述己见,要特别针对学困)展示2、讨论达成共识:放入一盆植物。3、讨论、完善答案,必须放入一盆植物且要保证其进行光合作用。4、猜想植物有无呼吸作用,提出证明自己猜想的方案。1、 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因为空气中有氧气的存在。 2、分组实验: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盛有煮熟的种子、正在萌发的种子的广口瓶中,观察现象。3、交流观察结果:在盛有萌发的种子里的瓶中的蜡烛熄灭,而在盛有煮熟种子里的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4、 议一议:此结果说明了什么?1、分析已有装置,

7、讨论可能要用到的知识,制定出实验方案:2、根据方案分小组进行实验:3、交流得出结论。1、学生用手感知萌发的种子 ,有什么感觉?得出什么结论?(找语言智能好的回答)2、结合动画与从感知获得的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萝卜放久了会空心,这是为什么?2、苹果、桔子等水果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减轻,体积会变小,这是为什么?3、将一只重250克的苹果完全脱去水份, 称其重量为37.5克,再将一只同为250克的苹果放置三个月,再完全脱去水份称其重量为36.5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概括归纳、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植物确实存在着呼吸作用。2、尝试说出呼吸作用的定义。尝试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比

8、一比谁写的最准确。提出自己的问题,尝试证明自己的看法:呼吸是种子的专利吗?(各器官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生得出结论:每一器官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生:讨论,并通过观看动画,得出结论: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生:1、分析资料,呼吸作用与我们的关系。 2、讨论分析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呼吸作用。1、根据屏幕提示,完成表格,小组内完成区别一项。2、共同比较,通过表格提示,得出它们的联系。回顾、总结,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1、调查我们潍坊萝卜的贮存的方法,找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在班内交流。2、大棚蔬菜要求短时间内提高产量。那么怎样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降低呼吸作用的消耗?写一份调查报告,并证明其可行性。呼吸作用

9、是学生未知的问题,而光合作用却是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课前动画,让学生充分探讨,使本节要解决的问题自我呈现出来,明确研究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一类问题:为后面解决新问题作铺垫。(成绩下等的同学回答)二类问题:问题、方法、答案对于教师都是已知的,而对于学生都是未知的。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未知的问题: 萌发的种子瓶中没有氧气被种子消耗。四类问题学生互相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1、学生提取已有的知识: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引发探究的情趣。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10、式,让学生经历问题的研究解决。4、课件展示可弥补实验欠成功的小组的观察缺憾,共同达成新知。通过直接感知和所给材料的相结合,分析其内所含的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对于现象的分析,答案可能不一定对,部分学生很容易想到是水的散失。通过第三个问题的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在概括归纳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及认知结构的重建。课前导课中放入植物的目的时,让学生以一公式写出放入它的理由让其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此时,依次作基础,学生就较易比较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学生一下明确植物体的每一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很难,但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花可以进行吗?茎呢?等。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可以分解的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可以感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深刻感知呼吸作用。四类问题:动画展示中汽车运动需要汽油提供能量,人进行运动需量食物中的能量。引导学生自然联想: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哪里来?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密切相关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前面所学知识的比较与联系。这些问题、方法、答案均未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习题设计尽量体现出了创新性和开放性。避免成为新知识的简单再现,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