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773214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跳伞表演教材分析教材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加减法来解决,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所给情境,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课前准备相应课件、课件、小棒和圆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

2、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课件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二、探究新知。1、学生仔细观察图,发现数学信息。2、学生汇报:生1,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生2,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生3,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5、同学们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

3、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三、分析解决问题。1、小组讨论,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怎样解决问题。2、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3、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4、学生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5、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6、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四、巩固练习。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五、全课小结

4、。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跳伞表演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14-6=8(个) 14-7=7(个)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不强,他们往往就会被一些无关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致动。这堂课由跳伞表演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来回答。一般都是先请后进的同学先来试着说一说,他们虽然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我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说话。后让优生来说,他们所回答的已经能提高一个层次了。当然我给优

5、等生适当的鼓励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了。我的本意想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让生提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加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跳伞表演?让第二个同学也来提一提时,他说的和第一位同学说的一样,这时,我就想到要求他们提不同的问题了。再提问时,第三位同学提出了减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蚂蚁比小蜗牛多几只?这时,我还不满足,再次提问还有谁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11只小蚂蚁参

6、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蜗牛比小蚂蚁少几只?低年级学生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按以往的教学,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是解题方法,知道这一类型用减法,那一类型用加法,根本无数学的对应思想而言。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如11只小蚂蚁和7只小蜗牛,让学生先用物体来表示物体的数量,然后一起结对子,最后学生发现多出了4个。在学生对大量的具体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我们把这些实物直接抽象成线段图,再让学生讨论哪一部分的线段之间是对应的;最后可以出示一组线段图,让学生根据线段图来举例说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物的对应关系。因为每一线段图都可以表示无数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应,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对应思想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从而得出谁多,谁少。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化一化摆一摆)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各小组可以借助学具演示计算方法。老师分别板书学生的算法。让学生自己选用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允许是自己想的,也可学他人较为优秀的方法。三、理解运用,巩固算法小动物们为谁多谁少“吵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形式丰富的练习,可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并且使练习成为学生的乐趣。这堂课上完之后,我发现中下层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