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21诗歌表达技巧考点__表现手法二课件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77292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21诗歌表达技巧考点__表现手法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21诗歌表达技巧考点__表现手法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21诗歌表达技巧考点__表现手法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21诗歌表达技巧考点__表现手法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21诗歌表达技巧考点__表现手法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21诗歌表达技巧考点__表现手法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21诗歌表达技巧考点__表现手法二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1诗歌表达技巧考点 表现手法 二 以乐写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荫里白沙堤 赏析 即使诗中没有 最爱 二字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 生意昂然的西湖 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 莺争 燕啄 绿杨 白沙 从动态到色彩 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 乐景 以哀写哀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 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 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 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 无处觅征鸿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 一缕红 啼鸟 冷烟 黄昏月 一笛风 创

2、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 烘托出自己的心情 与下片曲折抒发的悲愤相呼应 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 哀情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 哀景 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 猿猴哀鸣 渚清沙白 飞鸟之影映入寒渚 木叶纷纷凋落 江水奔腾涌流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 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文四句叙事抒情 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 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以乐写哀 情乐则景乐 情哀则景哀 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 通

3、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以乐景写哀 则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赏析 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 因战乱道阻 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 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 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别具韵致 以哀写乐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赏析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 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

4、杀敌的豪情 我们感受到的 是不畏艰苦 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 这里的 哀 景 全然用来反衬豪情 于是不觉其悲哀 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 虚 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 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诗歌的 虚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在中国画中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 实境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5、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2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轼中云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 3 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 将倍增其愁 写乐将倍增其乐 杜甫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虚 与 实 的关系 1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 扬州慢 梦游天姥吟留别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赏析 姜夔 扬州

6、慢 中的虚景是指 春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 实景是 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 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2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 雨霖铃 月夜 踏莎行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 上阕写实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 行人 的离愁别绪 下阕写虚 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 行人 的愁苦之象 来写愁思

7、 妻思夫 夫想妻 虚实相生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或一动一静 相辅相成 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 往往有静景 如山 月等 动景 如水流 风摇等等 据侧重点的不同 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 有时动静景兼写 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 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赏析 以 竹喧 莲动 来衬 空山 之静 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淮中晚泊犊头宋 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

8、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赏析 日间船行水上 人在动态之中 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 夜里船泊犊头 人是静止的 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 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 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 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 从容 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这是一首隐逸诗 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 幽深 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 还用了以动景衬静景的方法 返影 斜阳返照 宁静详和 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 更显深林的幽与静 以 返影 衬空山的幽静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万壑有声含晚籁

9、 实质指万壑涵盖所有的声音 突出了晚籁之静 数峰无语立斜阳 数峰本无语 这里经过强调 反而暗示数峰欲言又止 同样写出了一个静字 声与色的结合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 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 让读者如临其境 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 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 一派愉悦景象 有声有色 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 是新绿 翠柳 是初春物候 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 鸟儿成双成对 呈现一片生机 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 自然成行 晴空

10、万里 一碧如洗 白鹭在 青天 映衬下 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 黄 翠 白 青 四种鲜明的颜色 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 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正与侧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 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 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 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 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 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可以使景物的特点 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白居易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 第一 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刘禹锡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11、夜深还过女墙来 赏析 题为 石头城 明显是写 石头城 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 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 山 潮水 月 入手 写出了石头城这一 故国 的没落与荒凉 王昌龄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赏析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 一方面诗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 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点与面的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不是孤立存在的 描写的景物也一样 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 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 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 点面结合 烘云托月 使主体形象更丰满 更有特色 柳宗元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赏析 蓑笠翁 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 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 是诗的中心 孤舟蓑笠翁 属于点的描绘 前两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属于面的铺陈 诗句从 鸟飞绝 到 人踪灭 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 并在 山 径 前冠之以数量词 千 万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 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 指出一点 隐括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