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76872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2 节滑轮 一 知能演练提升 1 2017 浙江台州中考 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力为400 N 的物体 不计摩擦和滑动自重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 B 人将绳子拉过1 m 物体也上升1 m C 物体匀速上升时 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 N D 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 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 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 进行了正确操作 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后发现 实验 结果与课本中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的结论不符 面对这一事实 下列做法最不可取的是 实验次数物重G N 拉力F N 1 1 0 0 65 2 1 5 0 90 3 2 0 1 15 A 与同学分析可能原

2、因 B 实验失败 停止实验 C 改进实验条件 重新实验 D 查阅资料 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3 如图所示 在竖直向上 大小为10 N 的力F的作用下 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A 上升速度为0 2 m s 不计滑轮重 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 分别为 A 20 N0 4 m s B 20 N0 1 m s C 5 N0 4 m s D 5 N0 1 m s 4 2017 贵州六盘水中考 如图所示 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 使重 300 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0 1 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 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 N 不计绳重 动滑轮重及摩擦 F及其功率的大

3、 小分别为 2 A 20 N2 W B 20 N6 W C 60 N2 W D 30 N6 W 5 在日常生活中 用 10 N 的拉力不能提起重力为15 N 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A 一个定滑轮B 一个动滑轮 C 杠杆D 斜面 6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 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 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 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 拉出 如果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 000 N 则甲图中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其中比较省 力的是图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7 2017 山东济宁中考 小可在A端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200 N 的水桶 若不计绳重 滑轮重及摩擦 则人拉绳 子A 端 的 动 力 为N 实 际 测

4、量A端 的 拉 力 为110 N 不 计 绳 重 及 摩擦 则 滑 轮 重 力为 N 8 如图所示 工人用 240 N的拉力 在 15 s 的时间内 将重 600 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 m高的楼顶上 绳子自由端移动了m 拉力做的功是J 拉力的功率是W 9 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 如图甲所示 再分别用重 力不同的动滑轮A B C GA GB GC 缓慢提起相同钩码 如图乙 丙 丁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示的操 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1 比较图甲与乙 或甲与丙 或甲与丁 两图可得 2 比较图乙与丙与丁三图可得 3 10 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

5、的省力情况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前 小军用弹簧测 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 0 N 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 5 N 实验过程中 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 码的数量 分别记下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 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 录表中 见下表 动滑轮重 G0 N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所挂钩码的 重力G N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弹簧测力计 示数F N 0 8 1 0 1 3 1 5 1 8 2 0 2 3 2 5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在忽略摩擦 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6、与钩码的重力 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为 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 下 使用动滑轮 11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 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 倍 请在图上画 出绕线的方法 12 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 无论在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 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 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 为此 工程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拉力系统 其简化原理图如 图乙所示 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1 5 10 2 m3 共悬挂 20 个水泥块 已知水泥块的密 度为 2 6 10 3 kg m3 g取 10 N kg 1 请指出图乙中的动滑轮 定滑轮 2 每个水

7、泥块的重力是多少 3 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 4 第 2 节滑轮 一 知能演练提升 1 C解析 该装置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 A 错误 使用动滑轮时 物体上升1 m 则绳 子的自由端会通过2 m B错误 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物体的重力为400 N 则拉力为200 N C 正确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D 错误 故选C 2 B解析实验结论与理论不符应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 或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 或查阅资 料 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而不能因实验失败而停止实验 3 D解析题图中的是动滑轮 但不是正常使用的动滑轮 力作用在动滑轮上 这时不再是省力 的

8、而成了费力的简单机械 根据受力分析 F 2G 则G 5 N 滑轮上升的速度是物体上升的速度的一半 即为 0 1 m s 故该题选D 4 B解析 由题图可知 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为3 则绳端的拉力F Ff 60 N 20 N 绳子 自由端的速度为v绳 3v物 3 0 1 m s 0 3 m s 则拉力F的功率为P Fv绳 20 N 0 3 m s 6 W 5 A解析本题考查简单机械的作用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而使用动滑轮 杠杆 斜面都可 以省力 故选 A 6 解析甲图中滑轮为定滑轮 不能省力 乙图中滑轮为动滑轮 能省一半力 答案 1 000 N乙 7 解析不计动滑轮重 绳重和摩擦 拉力F G

9、200 N 100 N 若不计绳重及摩擦 实际测量 A端的拉力为110 N 时 根据F G G动 得G动 2F G 2 110 N 200 N 20 N 答案 10020 8 解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h 3 6 m 18 m 拉力做的功W Fs 240 N 18 m 4 320 J 拉 力的功率P 288 W 答案 184 320288 9 解析本题是考查使用动滑轮特点的探究题目 主要是比较使用动滑轮与不使用动滑轮用力 大小的不同以及使用不同重力的动滑轮省力大小的不同 在几幅图中虽然不能读出力的大小 但也 可以从指 针的位置进行一定的描述 答案 1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但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10、 2 使用动滑轮提起相同重物时 动滑轮的 重力越小 所用的拉力越小 10 解析本题考查对数据的分析 归纳能力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约为钩码的重力G和动滑轮的重力G0之和的一半 即F G G0 表中前两组数据是动滑轮的重力大 于或等于物体重力的情况 分析可知 在这两种情况下 使用动滑轮并不省力 答案F G G 0 不省力 11 解析本题考查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 倍 则相同 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高度的2 倍 可知有 2 段绳子承担总重 即连在动滑轮上 5 的绳子为2 段 答案 如图所示 12 解析 1 题图中C是动滑轮 A B是定滑轮 2 每个水泥块的质量m1 V1 2 6 10 3 kg m3 1 5 10 2 m3 39 kg 每个水泥块的重力G1 m1g 39 kg 10 N kg 390 N 3 水泥块对钢丝绳的拉力为F1 20G1 20 390 N 7 8 10 3 N 由题图可知 动滑轮由3 段绳子承担 所以滑轮组对高压输电线的拉力为F2 3F1 3 7 8 10 3 N 2 34 10 4 N 答案 1 C是动滑轮 A B是定滑轮 2 390 N 3 2 34 10 4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