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一轮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训练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4.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梳理.docx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2676817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一轮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训练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4.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一轮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训练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4.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一轮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训练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4.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一轮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训练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4.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一轮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训练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4.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一轮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训练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4.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一轮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训练 2020年河北《试题研究》精讲本语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4.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梳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课标40首古诗词曲梳理七年级下册 第6首木兰诗【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原文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

2、姑娘在叹息。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马和马具,从此替父亲去出征。唯只。忆思念。愿为市鞍(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内容: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木兰决定代父从军。东

3、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水流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鸣叫声。旦早晨。内容: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长鞭”四句使用排比、互文的

4、修辞手法,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多年之后得胜而归。戎机战

5、事。度越过。朔 (shu) 气北方的寒气。内容:第四段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金柝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征战多年,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只有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

6、足,送儿/还故乡。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故乡。策勋记功。强有余。内容: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

7、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出外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时的衣裳。当着窗子梳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军中的同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扶将扶持。著(zhu)穿。帖同 “贴”。内容: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的场面。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

8、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靠近、临近。走跑。内容: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木兰形象: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

9、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主旨】这首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爱家爱国、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的巾帼英雄形象,颂扬了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质。第7首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参谋军事,后世称“陈拾遗”。【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

10、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原文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内容、情感: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 chung)然悲伤的样子。涕(t)眼泪

11、。内容: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更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炼字:“独”字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主旨】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无限感慨,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表现了诗人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第8首望岳【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被称为“诗圣”,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

12、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原文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未了(lio)不尽。内容:前两句写仰望泰山整体。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是从远望的角度来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聚集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钟聚集。阴阳古人以山

13、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曾同“层”。眦(z)眼眶。内容:中间四句写仰望泰山所见。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造化钟神秀”是指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一切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这里。炼字:“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写望时的这种全神贯注,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而群山在我眼中是那么渺小。会当终当,终要。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内容: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不禁产生了一种登山的渴望。用“众

14、山小”反衬出泰山之“高大”,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炼字:“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主旨】全诗紧扣“望”字写景抒情,把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巍峨高大的气势描写得纤毫毕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第9首登飞来峰【文学常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七年,王安石任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

15、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原文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我登上了飞来峰上千寻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塔高。“千寻”从正面写塔的高峻,“鸡鸣”就能“见日升”,言“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塔高。这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缘因为。内容:“不畏”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升华了主旨。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炼字:“浮云”指诗人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等一些消极的事物,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主旨】本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