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习方法 》(王运熙、顾易生版)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126767848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习方法 》(王运熙、顾易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习方法 》(王运熙、顾易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习方法 》(王运熙、顾易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习方法 》(王运熙、顾易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习方法 》(王运熙、顾易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习方法 》(王运熙、顾易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习方法 》(王运熙、顾易生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习方法 (王运熙、顾易生版)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萌芽期的各种文学主张与学说,重点是儒道两家的文学观。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对后世中国文学批评产生深远影响的儒道两家的文学观点和重点理论命题。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解释古典原著中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并用现代文艺学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二、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代经传里保存的文学理论批评资料(次重点):识记:美刺说、言志说、观志观风说、三不朽说。理解:春秋时代所谓赋诗言志的内含和断章取义方法。 吴公子季札评论诗乐所表现的文艺观。 礼记乐记关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论述。

2、应用:经过儒家整理的古代经传中文学观点的基本倾向及它们对我国后世文论有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二)儒家的文学观:1孔子的文学观(重点):识记:兴观群怨、文质彬彬、思无邪等命题。理解:孔子的论诗主张。 儒家文学观与其全部思想体系的关系。应用:翻译简评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思无邪说。2.孟子的文学观(重点)。识记:以意逆志说。理解:知人论世、知言养气说。应用:翻译并评论上述主张。3荀子的文学观与音乐观(次重点)。理解:荀子论言词辩说。应用:翻译简评荀子对音乐社会作用问题的论述。(三)道家的文学观:1老子(次重点):理解:老子对文艺的基本态度及其学说中与文学艺术有关的思想资料。 2.庄子(重点):理解:庄子

3、自然天籁的审美理想。庄子天下篇对庄子思想和文章风格的描述。应用:翻译简评庄子的绝圣弃知说。 翻译简评轮扁斫轮故事。 庄子书中谈技艺的寓言(轮扁斫轮、庖丁解牛、佝偻承蜩、 津人操舟若神、吕梁丈夫蹈水、梓庆削木为鐻等)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启发。第二章 汉代文学批评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起重要传承作用的汉代文学理论批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汉儒对先秦诗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各派文学批评在儒家的共同旗帜下斗争的情况。掌握诗大序、司马迁、扬雄、王充论衡的基本文学观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上述作家著作中的重点文学理论批评言论,并用现代意识给予说明和阐释。二、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4、诗大序(重点):识记:风雅颂、诗六义、主文而谲谏、风雅比兴、变风变雅。 诗大序概况。理解:诗大序的主要思想内容。 诗大序对诗歌与社会政治关系的论述。应用:翻译简评诗大序之志之所之说。 翻译简评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说。 翻译简评治世之音、乱世之音、亡国之音说。应用:论诗大序之诗有六义说的理论价值和局限性。(二)司马迁的文学思想(重点):识记:发愤著书说。理解:司马迁对文学特征的认识。应用:简论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三)扬雄的文学观(一般)识记: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理解:扬雄的明道、徵圣、宗经论。 扬雄对文质关系的主张。 扬雄的心声心画说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5、(四)王充论衡的文学观(次重点)理解:论衡的写作宗旨及基本文学主张。应用:翻译并简评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说。应用:王充文学观对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开辟意义。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除文心雕龙(下一章专章论述)以外的三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名著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钟嵘诗品的基本内容、主要理论贡献,以及颜之推颜氏家训的文章观。能将上述著作的重点片段译成现代白话文,并用现代意识予以说明和阐释。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繁荣的原因(一般)。(二)曹丕典论.论文(重点)识记

6、:文以气为主说。 曹丕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理解: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论文学批评的态度。应用:翻译并简评文以气为主说。 应用:典论.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与主要不足。(三) 陆机文赋(重点)识记:文赋有关文学形式和创作技巧的论述。 理解:文赋的主要思想内容。 陆机论文学风格。应用:翻译并简评陆机对创作准备的论述。 翻译并简评文赋的创作构思论。 评诗缘情而绮靡说。应用:文赋创作构思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四) 南朝文笔说与声律论(一般):识记:文笔说。 永明声病说。应用:对南朝文笔说与声律论的历史评价。(五) 裴子野、萧子显与萧统的文学观(次重点):识记:裴子野对南朝文风的批判。

7、萧子显对文学特点与新变的论述。理解:萧统文选序的主要内容。应用:翻译并简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论。 (六) 钟嵘诗品(重点):识记:诗品对五言诗发展历程及历代代表人物的论述。 诗品对五言诗重要诗人风格特色及承传关系的论述。 诗品概况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理解:诗品序的主要内容 钟嵘对宋齐文风的批评。应用:翻译并简评诗有三义说和风力说。 (七) 颜之推的文学观(次重点)识记:颜之推对文章内容形式的论述。 颜氏家训文章篇的主要观点。理解: 颜之推的基本文学主张。第四章 刘勰的文心雕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辉煌的巨著文心雕龙的基本情况、主要观点、理论贡献和研究概况。要

8、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文心雕龙的基本概况、主要篇章的内容,识记主要理论命题和重点段落原文。能够翻译和用现代意识阐释刘勰的重要理论观点,正确解释其基本概念术语的内涵。并能联系西方文论及当代理论建设的实际,初步认识刘勰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实意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文心雕龙概况及刘勰的写作宗旨(次重点):识记:文心雕龙书名的涵义。理解:文心雕龙全书概况及刘勰写作本书的动机。(二)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次重点):.理解:刘勰的原道、征圣、宗经论。应用:翻译简评刘勰对屈原作品的评价。(三)文心雕龙创作论(重点):识记:情以物迁说、神与物游说。理解:刘勰论创作构思和创作修养。应用:翻译简评

9、神思篇中对陶钧文思的论述。应用:刘勰创作构思论对陆机的继承与发展。 (四)文心雕龙风格论(重点):识记:体性、定势、时序篇的主要观点。理解:刘勰文学风格论的主要内容。 风骨的内涵及学术界争论的主要意见。(五)文心雕龙的文学发展观(次重点):识记:刘勰基本的文学发展观。理解:刘勰对制约文学发展与文学风格变化的时代社会因素的论述。 刘勰论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六)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论(重点):识记:刘勰论产生错误批评的原因。理解:刘勰论文学批评的正确原则与方法:应用:翻译简评知音篇之六观说。第五章 唐代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唐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唐代陈子昂、

10、李白、杜甫、白居易、司空图等人的诗论,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理论。能够用现代白话文和现代意识翻译阐释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并能联系文学史实际,认识唐代文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唐初史学家的文学观(一般):识记:唐初史学家的文学主张。理解:刘知几史通的文学观。(二)陈子昂和李白的文学观(重点):理解: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主要观点。 李白在诗篇中表达的诗歌主张。应用:翻译简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重点):理解: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应用:翻译简评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谕诗的论述。应用:分析

11、评论杜甫论诗诗中的诗歌理论主张(四)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理论(重点):识记:柳宗元的文以明道说。理解:韩愈古文运动理论的要点。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柳宗元的文学主张。应用:翻译简评韩愈答李翊书对学习古文的途径与方法的论述。(五)司空图的诗论(次重点):识记: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说。 二十四诗品的内容、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理解:与李生论诗书的主要观点。第六章 宋代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宋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高度成熟且向近代文化转型时期的宋代文论的特点、基本派别和斗争情况。重点掌握欧阳修、 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古文理

12、论,程朱理学的文学观,黄庭坚、张戒、陆游、姜夔、严羽等人的诗论。能够用现代白话文和现代意识翻译阐释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次重点):理解:欧阳修的道胜文至说和诗穷而后工说。 欧阳修开辟的诗话体裁的特点。(二)王安石的文论主张(一般):识记:王安石文论的政治家特色。(三)苏轼的文学主张(重点):理解:苏轼诗文理论的要点与特点。应用:翻译简评苏轼对其文章特点的自述。(四)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次重点):识记: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理解:江西诗派诗歌主张述评。(五) 宋代理学家的文学观(一般):识记: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

13、。 程颐的作文害道说、学者三弊说。理解:朱熹的文道一贯说。(六) 宋代诗话:识记:姜夔的诗有四种高妙说(一般)。 严羽对李杜风格的评论(次重点)。 沧浪诗话论诗方式的特点以禅喻诗(一般)。理解:张戒岁寒堂诗话的基本论诗主张(一般)。 陆游的诗外工夫论(次重点)。应用:翻译并简评严羽的兴趣说(重点)。(七)李清照的词论(次重点):理解: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第七章 金元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金元两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沿袭宋代遗风的金元诗文批评和开启后世戏曲小说批评的金元肇始之作。重点掌握王若虚、元好问等人的诗论,罗烨醉翁谈录的话本小说理论。能够翻译简评论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王若虚的文辨和滹南诗话(一般):理解:王若虚的基本诗文主张。(二) 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次重点):应用:翻译简评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对诗歌创作的基本观点。(三)小说批评的萌芽(重点):应用:翻译简评罗烨醉翁谈录对话本小说艺术特点的论述。第八章 明代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明代文学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