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技术交底大全报告计算书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766980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技术交底大全报告计算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技术交底大全报告计算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技术交底大全报告计算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技术交底大全报告计算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技术交底大全报告计算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技术交底大全报告计算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技术交底大全报告计算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现浇主次梁结构设计学 校:清 华 大 学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一、设计资料本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砼现浇单向板肋梁(建筑标高+9.00),其结构布置图如附图1-1所示,板深入墙内120mm,次梁深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柱内370mm,楼面面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容重为20 KNm2),板底及梁用20mm厚石灰砂浆粉刷(容重17 KNm2)。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6 KN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主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钢筋,板采用R235级钢筋。板厚取70mm,次梁尺寸为200400mm,主梁尺寸

2、为250650mm。图1-1 单向板肋梁结构平面图二、设计内容和要求(一)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并给出弯矩及剪力图。(二)绘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150),图上需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并标出板的结构标高。2.板模板及配筋平面图(1:60),图上需标注板厚、板中钢筋的直径、间距及其定位尺寸。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1:40,1:20),图上需标注次梁截面及几何尺寸、梁底标高、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其定位尺寸。4.主梁模板及配筋(1:40,1:20),弯矩包络图及抵抗弯矩图,图上需标注主梁截面及几何尺寸、梁底标高,钢筋的

3、直径、根数、编号其定位尺寸。5.有关设计说明,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三、楼面板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确定主梁的跨度为4800mm,次梁的跨度为4800mm,主梁每跨内设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1600mm。l02/l01=3,按单向板设计。四、板的设计1、荷 载(1)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70mm钢筋混凝土板 0.07X25=1.75 KNm220mm板底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小 计 2.49KNm2(2)板活荷载标准值: 6 KNm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去1.2,可变荷载分项

4、系数取1.4,故板的:永久荷载设计值 g=2.491.2=2.99 KNm2可变荷载设计值 q=61.4=8.4 KNm2(3)荷载总设计值 g+p=11.39 KNm2近似取为:g+p=11.4 KNm22、计算简图(1)板的实际跨度:边跨=1600-60-100=1440mm中跨=1600-100-100=1400mm(2)边跨计算跨度:=60+=60+1440+=1600mm=60+=60+1440+=1535mm取较小值,边跨的计算跨度为L=1535mm。(3)中跨计算跨度:= +b =1400+200=1600mm=+t =1400+70=1470mm取较小值,中跨的计算跨度为L=1

5、47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1-2。图1-2板的计算简图3、弯矩设计值边跨弯矩:=11.4*1.535*1.535*1/8=3.36 中跨弯矩:=11.4*1.47*1.47*1/8=3.08大致根据实践规范可以取1、支点弯矩 =-0.72、跨中弯矩 1)板厚与梁肋高度比等于或大于1/4时 =+0.72)板厚与梁肋高度比小于1/4时候 =+0.5=0.5=0.53.08=1.54 =-0.7=-0.7*3.08=-2.16=-0.7=-0.7()=-2.25=+0.5=3.36-0.52.25=2.244、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板厚h

6、=70mm,取=30mm(规范中板的保护层厚度最小为30mm),=70-30=40mm。C35混凝土,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16.1KPa。钢筋采用R235,=195KPa。板的配筋计算见表1-1。表1-1 板的配筋计算截 面1B2C弯矩设计值2.24-2.251.54-2.160.0870.08700600.0840.0910.0910.0620.088 =300.5300.5204.76290.6实际配筋8165(305)8165(305)8165(305)8165(305)五、次梁设计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 载(1)永久荷载荷载板传来的恒载 2.991.6=4.78 次梁自重 0.

7、2(0.4-0.07)251.2=1.98 次梁粉刷 0.02(0.4-0.07)2171.2=0.27小 计 g=7.03 (2)可变荷载设计值 q=8.42=16.8(3)荷载总设计值 g+q=242、计算简图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的截面为250650mm。(1)次梁实际跨度:边跨=4800-120-125=4555mm中跨=4800-125-125=4550mm(2)边跨计算跨度:=+0.5墙上支承长度+b/2=4555+0.5240+125=4800mm=1.025+b/2=1.0254555+125=4794mm取较小值,边跨的计算跨度为L=4794mm。(3)中跨

8、计算跨度:= +250=4800mm因话中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的计算简图如1-3。 图1-3 次梁的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弯矩和剪力根据简支梁静定平衡方程计算(1)弯矩设计值: =24*4.794*4.794*1/8=68.94 =24*4.8*4.8*1/8=69.12=0.5=0.569.12=34.56=-0.7=-0.7*69.12=48.38=-0.7=-0.7()=-48.32=+0.5=68.94-0.548.32=44.78(2)剪力设计值:=3ql/8=3*24*4.794/8=43.15KN, =-5ql/8=-5*24*4.794/8=-71.91KN=

9、ql/2=24*4.8/2=57.6KN,=-57.6KN =57.6KN4、承载力计算(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按以下公式取最小值: 正弯矩中跨:0.2*4800=960mm正弯矩边跨:0.27*4794=1294mm负弯矩中跨:0.07*(4794+4800)=672mm1600mm200+0+1270=1040mmC35混凝土,=40mm,=400-40=360mm。C35混凝土, =16.1KPa,钢筋采用HRB335, =280KPa。经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见表1-2。表1-2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0、截 面1B2C弯矩设计值44.78-48.3234.56-48.3896020010402000.0220.1160.0160.1160.0220.1240.0160.124=437.2513.4344.4513.4实际配筋218(509)112+218(622.1)218(509)112+218(622.1)(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图1-4 板的剪力图=30+=39.2mm,=360.8mm验算上限值、下限值:上限值:=(0.51)200360.8=217.72KN,符合上限值。下限值: =11.52200360.8=54.84KN不符合下限值,所以设计中不需要依靠箍筋来承担剪力,箍筋的布置只

11、需要满足设计构造要求,因此箍筋的布置如下:在4004082.8mm、49099479mm和959411994mm段:按照构造要求配置箍筋,H/2=200mm且不大于400mm,取200mm。 在0400mm、43945194mm、91949994mm段:按要求,取100mm在4082.84394mm段:=(-)=67.11KN P=622.1(200360.8)100=0.86=67.11=111200360.8=0.147% 双支箍,直径为8=,=211.5mm,取210mm。为施工方便,在离支座距离大于400mm处箍筋间距均取200mm,小于400mm处箍筋间距均取100mm。六、主梁设计

12、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1、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次梁传来恒载 7.034.8=33.7KN主梁自重(含粉刷)(0.65-0.07)0.251.625+2(0.65-0.07)0.021.6171.2=7.7KN-永久荷载 G=33.7+7.7=41.4KN近似取G=42KN可变荷载 Q=16.84.8=80.6KN近似取Q=81KN2、计算简图主梁端部支撑在带壁柱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300mm300mm的混凝土柱上。主梁按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如下。(1)计算跨度:边跨=4800-0.5370-150=4465mm 中跨=4800-150-150=4500mm(2)边跨:=+0.5a+0.5b=4465+0.5370+0.5300=4800mm =1.025+0.5b=1.0254465+0.5300=4727mm (3)中跨:=+b=4500+300=4800mm因跨度相差不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