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6766055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DF 页数:143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 南 省 工 程 建 设 地 方 标 准 DBJ XXX 201X 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eco district in Hunan province 征 求意 见稿征 求意 见稿 201201 发布 发布 201201 实施 实施 发布 4 1 总总 则则 1 0 1 为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提升人居环境 保护生态 实现低碳 规范湖南省 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 制定本标准 5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 条文说明 本标准适用的对象为城市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

2、 可以 是新开发城区或改造城区 既有城区可参照执行 新开发城区是指规划建设用地 50 以上未开发的区域 改造城区是指按照公共要素配 置要求和相互关系 由市 州 政府认定的现状情况较差 改善需求迫切 近期有条件实施 建设 并已启动相关工作的区域 尤其是按照政府规定程序认定的城市更新区域 旧区改造 区域 工业用地转型区域 既有城区是指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 具有较为完备管理服务体系 的成熟城市区域 也包括自发组织小范围的绿色生态改造的区域 考虑到新开发城区建设条件相对较好 而政府认定的改造城区 如城市更新区域 政策 支持力度较大 故这两类城区在规划建设中较易融入绿色生态理念 既有城区的原有规划一 般较

3、少体现绿色生态理念 而现状一般较难符合绿色生态的相关要求 因此本标准的适用对 象以新开发城区和改造城区为主 既有城区可参照执行实施运管阶段的评价 1 0 3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城区所在地域的气候 环 境 资源 经济及文化等特点 对城区的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 资源 与碳排放 绿色交通 信息化管理 产业与经济 人文等元素进行综合评价 条文说明 湖南省域面积较广 各市州在环境 资源 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而绿色生态 城区规划范围大 内容广 情况复杂 故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 技术适用 经济实 用的绿色生态方案 以有效推进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 本标准紧紧围绕绿色

4、发展的基本理念制定措施 紧跟国家和湖南省绿色生态发展政策 如海绵城市 装配式建筑 土壤污染治理等 涵盖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 所涉及的条文内容均与绿色 生态密切相关 本标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也可供国内其它 城市借鉴 1 0 4 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 除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6 条文说明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是参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的前提条件 本标准重点在于评 价城区的绿色 生态特征 并未涵盖城区所应有的全部特性 如公共安全 市容卫生等 故 参与评价的城区尚应符合国家 行业和湖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7 2 术术 语语 2 0 1 绿色生态城区

5、green eco district 在空间布局 基础设施 建筑 交通 产业配套等方面 按照资源节约环境 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 建设 运营的城市建设区 2 0 2 城区湿地资源保存率 urban wetland resources conservation rate 城区规划建设前后对基地中纳入城市蓝线范围内 具有生态功能的天然或人 工 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 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 的 海域面积的保存比率 2 0 3 节约型绿地 resource saving green land 依据自然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 具有 教高的资源使用效率和较少

6、的资源消耗的绿地 2 0 4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指在全生命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 具有 节能 减排 安全 便利和可循环 特征的建材产品 2 0 5 绿色交通 green transportation 指满足交通需求 提高交通效率 使城市交通通达有序 安全舒适 低能耗 低污染的城市交通体系 2 0 6 绿色交通出行率 percentage of green travel 指通过各种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的总量与区域交通出行总量的比值 绿色交通 方式包括步行交通 自行车交通 公共交通 含公共汽车 轨道交通 8 3 基基 本本 规规 定定 3

7、 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3 1 1 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应以城区为评价对象 规划用地面积不应小于 3 平方 公里 条文说明 城区可以是城市主次干道 河道 标志明显的地标设施等围合的单个区域 也可以是多 个片区的组合 城区的功能应相对完善 能够促进绿色规模化发展 为了区别低碳社区和单 体绿色建筑 本标准的评价不适用于单一居住用地功能的居住小区 而将功能复合的综合性 城区 产业集聚的商务区及科技园区等作为本标准的评价对象 3 1 2 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应分为规划设计评价 实施运管评价两个阶段 条文说明 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建设周期较长 为了调动其建设的积极性 以及加强对其规划建设 的全过程控制 本标准

8、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分为 规划设计评价 和 实施运管评价 3 1 3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评价阶段应具备下列条件 1 城区已按绿色 生态 低碳理念编制完成绿色生态城区专项规划 并建 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2 城区内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现行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43 T314 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标准 3 制定规划设计评价后三年的实施方案 条文说明 规划设计评价关注的是绿色生态规划内容及其预期效果 要求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 绿 色生态规划方案及绿色建筑 能源 水资源等专项规划 主要目的是引导城区结合生态本底 诊断 编制绿色生态指标体系 绿色生态规划方案和相关专项规划 对正在编制或修编控制 性详细规划

9、的城区 应将土地集约复合利用 绿色交通等绿色生态策略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并编制绿色生态规划方案 对于无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计划的城区 应对已有控制性详细规 划进行绿色生态内容补充 编制绿色生态规划方案 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周期较长 内涵也 9 会随国内外发展形势而动态变化 为了能相对稳定地按规划发展 有必要制定短期的实施方 案 本标准规定需制定自规划设计评价后三年开展实施运管方案 另外 设定 城区内两年 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 200 万平方米 的条件 其目的是确保前述的相关规划正在 逐步实施 而非一纸规划文件和一片空地就来申报 3 1 4 绿色生态城区实施运管评价阶段应具备下列条件 1 城

10、区内主要道路 管线 公园绿地 水体等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2 城区内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3 城区内具备涵盖绿色生态城区主要实施运管数据的监测或评估系统 4 比照批准的相关规划 规划方案实施完成率不低于 60 条文说明 实施运管评价重点评价绿色生态策略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 要求 1 主要基础设施已 建成并投入使用 2 主要公共服务设施 政府办公楼 学校 医院 商店 旅馆 已建成并 投入使用 3 建筑规模限定不少于 200 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有此三个条 件 城区则初具规模 期望能营造出正常生活工作的环境 为了增加可操作性 附加了三年 实施方案的 60 的完成率 便于

11、申报单位自查时 做到心中有数 主要目的是确保城区的市 政设施和地块已完成建设 绿色生态措施都已经落地 且已有一定量的项目投入运营 能够 有部分实际运营数据供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3 1 5 申请评价方应对城区绿色生态低碳发展建设情况进行经济技术分析 并提 交相应分析 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基本内容应包括 城区规模 交通系统 能 源使用与生态建设 选用的技术 设备和材料 对规划 设计 施工 运管进行 管控的情况 条文说明 申请评价方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 本条对申请评价方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 绿色 生态城区注重全过程内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性能 申请评价方应对城区规划建设的各个阶 段进行控制 综合考虑性

12、能 安全 经济等因素 基于生态本底分析确定合理的绿色生态定 位 并科学编制绿色生态相关规划 引导城区采用适用的绿色生态技术 设备和材料 综合 评估城区规模 绿色生态技术与投资之间的总体平衡 并按本标准的要求提交相应规划 分 析报告和相关文件 10 3 1 6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 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 文件进行审 查 并应进行现场考察 出具评价报告 确定等级 条文说明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机构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 本条对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机构的相 关工作提出要求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机构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运管评价均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 要求审查申请评价方提交的规划文件 分析报告和其他相关文件

13、并组织现场考察 规划设 计评价现场考察项目的开工建设情况 实施运管评价现场考察项目的建设情况 审查绿色生 态规划方案的落实情况 实施效果 评价机构应编写评价报告 确定评价等级 3 2 评价与等级划分评价与等级划分 3 2 1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 资源 与碳排放 绿色交通 信息化管理 产业与经济 人文等 8 类指标 以及技术创 新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 资源与碳排放 绿色交通 信息化管理 产业与经济 人文等指标均应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评分项总分应为 100 分 技 术创新项应为加分项 条文说明 本标准结合湖南地方特色 以国家标准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

14、准 为基础 参考国内外 相关标准及实践经验 设置了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 资源与碳排放 绿色交通 信息化管理 产业与经济 人文 8 类指标 各类指标均设控制项和评分项 为了避免某一指 标中某一条文得分影响过大 单一指标得分条文数量不宜过少 且各类指标条文数量相当 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各指标的内涵组成结构 又将多项指标进行分解 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 和使用 评价指标体系的后端又设置了技术创新项 将更高的标准或超前的要求均置入此加 分项 3 2 2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满足或不满足 评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根据条 款 规定确定得分值或不得分 技术创新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 条文说明 控制项绿

15、色生态城区的强制性条款 是一票否决制的条目 编制中采取严 精 少的原 11 则 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 评分项系根据条款规定得分或不得分 得分时根据需要对具 体评分子项确定得分值 或根据具体达标程度确定得分值 技术创新项基本上属于投入较多 的技术措施 但不需加权得分 也应因地制宜地选用 绿色生态城区项目应结合所在区域的 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色生态技术及对应的条文 并根据规划情况确定适合的评价等 级 3 2 3 评价指标体系 8 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 Q1 Q2 Q3 Q4 Q5 Q6 Q7 Q8 应按参评城区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城区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 100 分计算 条文说

16、明 对于具体的参评城区而言 它们在功能定位 所处地域的气候 环境 资源等方面存在 着客观差异 对不适用的评分项条文不予评定 这样适用于各参评城区的评分项的条文数量 和总分值可能不一样 对比 计算参评城区某类指标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与适用于参评城区 的评分项总分值的比率 反映参评城区实际采用的 绿色生态措施 和效果占理论上可以采用 的全部 绿色生态措施 和效果的相对得分率 这一结果再乘以 100 分 反映出类同原条文的 真实得分 3 2 4 技术创新项的附加得分 Qchx应按本标准第 12 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条文说明 加分项含性能提高和技术创新两方面的条文 一方面对常规绿色生态措施效果突出的城 区给予鼓励 另一方面 鼓励绿色生态城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 该部分为不打折扣的分 值 提高与创新加分项的总分值上限限定为 10 分 即参评城区的最高分是 110 分 3 2 5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的总得分可按式 3 2 5 进行计算 其中评价指标体系 8 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 W1 W8按表 3 2 5 取值 Q W1Q1 W2Q2 W3Q3 W4Q4 W5Q5 W6Q6 W7Q7 W8Q8 Qch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