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6765502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安政办2017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7年1月22日安阳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富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加速转换,实现“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按照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安政201611号)和安阳市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2、等精神,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积极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坚持以项目带动、创新引领、环境改善为总抓手,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我市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的规模以上企业219家,较2010年增加了116家,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2.4%。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规模总量偏小,支撑带动能力不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不足四分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市新上了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阳强基精密制造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市合力高速冷轧有限公司、中农颖泰林州生物科园有限公司、林州市鼎鑫镁业科技有限公司、安阳方快锅炉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但仍处于培育阶段,尚未形成新的支撑点。二是产业关联度较低,集聚集群程度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新兴产业布局不合理,新上项目总体规模偏小,缺乏龙头带动,尚未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三是自主创新能力

4、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匮乏,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储备不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率较低,成果转化通道和创新服务平台有待加强。四是要素制约矛盾加剧,发展活力明显不足。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尚在起步阶段,可抵押资产及优质资源少,融资能力弱、成本高,间接和直接融资均较困难。同时还存在着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高端人才紧缺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总体上看,我市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动力转换问题,一方面,要推进传统产业横向延链、纵向提升;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做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

5、群,着力打造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新引擎,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着力把握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医药生物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做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为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6、。(二)基本原则优化布局。围绕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构建,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关联、链式发展,建成一批优势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根据各个区域发展实际和产业基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建设,形成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出主体。要突出产业和企业两大主体,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力转换。紧贴主导。紧贴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部署创新链,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核心器件、先进材料等高端产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顺应转型趋势,切实做好与政策、市场、资本的三个对

7、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引转结合。坚持“四引”“三转”。“四引”即引进技术、引进产品、引进项目、引进人才;“三转”即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企业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产,装备制造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化。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载体。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完善技术创新平台、金融支撑平台、营销网络平台、政策引导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发展目标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着力强化冶金建材、煤化工、

8、装备制造、食品医药4大主导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巩固提升现有研发平台建设水平和质量,在新兴产业等领域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发平台数量力争达到3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5%。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提升。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省级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技术产业示范园区。每年滚动实施20个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年产值超1020亿元的新兴产业骨干企业23家和一批新兴产业成长型企业。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准入与竞争机制、财税激励和投融资

9、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支撑带动作用显著提高。力争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级规模,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河南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做强做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抓住“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利用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林州市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发展数控智能装备、通用航空制造、轨

10、道交通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制造等。推进传统装备制造向智能化、集成化、精密化转型,打造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数控智能装备制造。以数控智能装备研发生产为特色,强化基础配套能力,大力发展高精密数控机床、组合机床、高精密电主轴、数控锻压设备、数控锅炉、精密铸造、自适应控制、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功能的金属冶炼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康复机器人。积极发展服务机器人,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装备关键功能部件,智能专用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船舶控制系统等产品。强力推进高档精密数

11、控机床、新型锻压、数控旋压类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安阳精密制造产业基地、中海清华智能机器人、3D打印、数控锅炉、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河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高精密铸造产业基地,使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通用航空制造。充分利用我市作为省航空发展的“一翼”和北部基地的有利条件,抓住国家、省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才交流、政策利用、产业壮大的新机遇,重点发展无人机、直升机等整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轻型飞机及精密零部件,航空物流系统及设备。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整机平台、配套产品、航空服务、通用机场,努力构建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重点支持安阳全丰航空

12、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贯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企业及安阳市高安模型有限公司、安阳市揽羽模型有限责任公司等航模公司,依靠各自优势,开展多种多样的通航服务,不断扩大全市通用航空产业规模。轨道交通制造。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城际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线路维修设备、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等,整合提升现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水平,向产品的高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设高速铁路功能部件试验检测中心,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重点支持安阳市铁路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利达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安阳振动器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合力高速冷轧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推进轨道

13、交通装备产业园建设,集聚相关制造企业,做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加强技术引进和转让,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产业装备制造。太阳能产业:突出新能源开发转化和装备制造两大重点,加快新能源产业化发展,促进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互动,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关键材料、晶硅及非晶硅等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积极发展太阳跟踪装置及控制系统、逆变器、高效储能电池等光伏系统及相关配套产品。培育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形成太阳能发电装备完整的产业链条。风能产业:以

14、整机产品配套为重点,积极发展系列风机、变频装置、控制器、齿轮箱、双馈式与直趋式发电机、各类轴承、液压控制系统、润滑成套设备、主轴、轮毂、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机转子叶片、并网逆转变控系统、输配电设备等。重点支持中联装备集团安阳机械有限公司、安阳龙腾特钢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努力实现风机整机制造规模化和系列化。生物质能:积极研制推广亚临界萃取设备、生物质能源成套装置,生物天然气全套装备、分布式生物质固化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可再生生物质锅炉、生物质气化炉热解新技术成套设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深入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

15、42423号)精神,高效节能装备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高参数节能环保锅炉成套设备、区域热电联产、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成套设备、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节能电器、(LED)照明、无极灯、节能建材等绿色节能产品。积极推动安阳方快锅炉有限公司、安阳豫鑫锅炉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国家级重点节能环保锅炉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先进环保装备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发制造并推广使用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备、生活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水处理成套设备。重点支持安阳利浦筒仓工程有限公司、安阳艾尔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新型环保节

16、能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建成省级先进环保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我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在高新区和林州市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汽车配件检测中心,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推进动力电池及相关零配件、组合件的标准化和系列化。以电动汽车和电站储能为主要应用领域,重点发展以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子控制系统和智能充(放)电系统、能量密度高的新型动力电池、电池组合系统、充电桩等为主的储能器件制造和储能系统集成,推动储能和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产业化。依托林州市顺丰电动车业有限公司、安阳金钟新能源有限公司、安阳成翔电器有限公司、河南龙鼎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研发生产小型电动汽车、旅游观光电力车、执法专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