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749870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 山水 的成因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了解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类型 特点及其分布特征 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互动探究 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 喀斯特地貌 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1 喀斯特地貌 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其化学过程如下 3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 1 岩石 可溶性 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透水性 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越

2、高 透水性越好 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2 水 溶蚀力 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 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 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 取决于大气降水 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4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 地面喀斯特地貌 包括峰林 峰丛 孤峰 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2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等 二 剖析桂林 山水 的成因1 岩石条件 石灰岩广布 厚度大 岩性纯 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 岩石的可溶性 透水性好 2 气候条件 气候温暖 降水充沛 尤以4 7月降水较多 3 地形条件 东部 西部 北部地势较高 中部 南部地势较低 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4 水文条件 区域内地

3、表水和地下水容易富集 流水侵蚀作用强 5 生物条件 生物生长旺盛 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我国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为什么不如南方典型 答案 答案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 降水少 流水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弱 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充分 溶蚀作用 淀积作用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喀斯特作用原理 喀斯特地貌分类 喀斯特地貌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石灰岩广布 气候温暖湿润 地表水 地下水富集 生物生长旺盛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互动探究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 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答案 峰林 溶蚀洼地 孤峰 落水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2 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4、 多选 A B C D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答案 3 一般情况下 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加到原来的2 4倍 据此判断 我国什么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典型 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答案南方地区或西南地区 因为南方和西南地区纬度低 气温高 化学反应速率快 石灰岩被水溶蚀的快 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也就典型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4 事实上 图示地貌在我国 地区分布广泛 南方地区因为 岩石 分布很少 而没有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图中属于淀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填写数字 答案 云贵高原 石灰岩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 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

5、因素 2 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及其成因 读图 回答1 3题 1 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D 流水沉积 答案 解析 解析图中反映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情况 该地貌是由于流水侵蚀可溶性岩石形成的 2 甲地的主要岩石类型为A 花岗岩B 石灰岩C 大理岩D 片麻岩 答案 解析 解析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 如石灰岩 白云岩等 3 关于甲地区地貌的形成 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 该地地质运动活跃 岩石裂隙发育广泛B 该地地表水缺乏 利于该地貌的形成C 该地生物生长旺盛 不利于该地貌的发育D 该地地处亚热带 高温有利于地下地貌的形成 不利于

6、地表地貌的发育 解析岩石裂隙发育广泛有利于该地貌形成 地表水缺乏 不利于该地貌的形成 生物生长旺盛和高温都有利于该地貌的发育 近年来 桂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 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保护理念 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 并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下图为 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探究点二剖析桂林 山水 的成因 1 根据桂林的地理位置推测桂林的气候特点 说出这种气候对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作用 答案桂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雨量充沛 雨热同期 降水多 有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 气温高 水对石灰岩的化学溶蚀速度快 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快速形成 答案

7、2 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 说明这种地形特点对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作用 答案桂林地区东部 西部 北部山岭环绕 地势较高 中部 南部地势较低 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这种三面高 中部南部地势低的特征 有利于地表水的汇集 地形坡度大 有利于地表水的快速流动 有利于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答案 近年来 桂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 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保护理念 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 并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下图为 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探究点二剖析桂林 山水 的成因 3 云贵高原主要由石灰岩组成 分析这种岩石对桂林山水的形成起到的作用 答案石灰岩分布广 厚度大 岩性纯 空隙

8、和裂隙发育广泛 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 极有利于流水对岩石的溶蚀 并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答案 近年来 桂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 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保护理念 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 并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下图为 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探究点二剖析桂林 山水 的成因 4 推测附近地区植被的丰富程度 并分析植被在桂林山水的形成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以山地为主的地形 温暖多雨的气候 会形成茂盛的植被 茂密的植被有大量的根系 枯枝落叶腐烂后会形成有机酸 根系也会分泌有机酸 融入水中后加大水的溶蚀力 加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答案 近年来 桂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 牢

9、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保护理念 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 并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下图为 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探究点二剖析桂林 山水 的成因 5 桂林山水为什么被评为 中国最美喀斯特景观 答案桂林以 山青 水秀 洞奇 石美 著称 桂林是世界喀斯特峰林 峰丛地貌发育最典型 最精彩 最具观赏性的地区 造就了 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胜景 答案 近年来 桂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 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保护理念 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 并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下图为 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探究点二剖析桂林 山水 的成因 桂林 山水 成因分析 桂林山水是十

10、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 气候条件 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 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 也是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 桂林 山水 成因分析 读下面人民币版面图案 回答4 6题 4 此人民币票样 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A 九寨沟风光B 桂林山水C 长白山天池D 黄山 答案 5 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 冰蚀作用B 流水溶蚀作用C 风力侵蚀作用D 海浪侵蚀作用 答案 6 该地貌景观是由于A 地球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B 地球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C 地球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D 地球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

11、圈相互作用而形成 答案 解析 解析图中所示为桂林的峰林地貌和漓江 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气候和生物等条件下 水对岩石的溶蚀及淀积作用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 大气 生物 岩石的相互作用 所以说喀斯特地貌是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达标检测 下图为 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 读图 完成1 2题 1 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准噶尔盆地 答案 解析图中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 1 2 3 4 5 解析 2 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A 岩石条件B 生物条件C 土壤条件D 气候条件 答案 解析喀斯特地

12、貌与岩石 生物 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 1 2 3 4 5 解析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 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下图为 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 完成3 4题 答案 3 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A 甲 乙 丙B 乙 丙 甲C 丙 甲 乙D 丙 乙 甲 1 2 3 4 5 解析 解析据图可知 丙地侵蚀程度最弱 说明地貌发育为初期 甲地侵蚀程度最强 说明地貌发育为后期 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 乙 甲 D项正确 1 2 3 4 5 4 石林地貌发育过程中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 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 地形变得更加平坦C 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 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解析石林地貌分布区会形

13、成地下溶洞 地下暗河等地貌 地表水流失快 故地表水资源贫乏 A项错误 地形变得崎岖 不利于交通建设 B C项错误 石林地貌特殊 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 D项正确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5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 图乙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资料图 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 答案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冬暖夏凉 雨量充沛 温和湿润 雨热同期 1 2 3 4 5 解析 解析从图乙中的最冷月气温判断为亚热带 再从降水集中在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1 2 3 4 5 答案 2 根据图甲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 答案喀斯特地貌 解析根据图甲中的经纬

14、度判断为我国的云贵高原 再结合图例中碳酸盐类岩石的符号判断其在本区有广泛的分布 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 1 2 3 4 5 解析 答案 3 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答案地表崎岖破碎 土层薄 土壤肥力低 地表水储存条件差 地下水埋藏深 解析喀斯特地貌成因可结合当地气候 地形 河流 岩石条件等方面来回答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回答 1 2 3 4 5 解析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4 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 形成 地下水滚滚流 地表水贵如油 的现象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 多岩溶洞穴 明暗河相连 地表水渗漏严重 地下水丰富 地表植被少 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地表水容易流失 解析可联系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 地下暗河等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