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17-18版第7章第2节课时分层训练22.doc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745162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17-18版第7章第2节课时分层训练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17-18版第7章第2节课时分层训练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17-18版第7章第2节课时分层训练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17-18版第7章第2节课时分层训练2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二)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A组专项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1对于反应,N2O4(g)2NO2(g)H0,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从开始至平衡,由于容器容积增大,密度减小,达平衡后密度不变,A错;反应过程中,反应热不会变化,不是变量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与图像不符,B错;都是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转化率一定时达到平衡,D对。2(2016滨州第二次质检)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一定量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进行到4 min时,测得n

2、(SO2)0.4 mol,若反应进行到2 min 时,容器中n(SO2)为()A1.6 molB1.2 molC大于1.6 mol D小于1.2 molD易错选B,许多考生会认为,时间一半,消耗的反应物也是一半。这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已知条件下,4 min时n(SO2)0.4 mol,是反应消耗之后剩余的SO2的量,而反应消耗的n消(SO2)(20.4)mol1.6 mol,另一方面,从0 min至4 min时,速率是变化的,一般来说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较大,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因此从0 min至4 min时,前2 min的反应速率应该是比后2 min的大,前2 m

3、in消耗SO2的量大于0.8 mol,因此反应进行到2 min时容器中SO2剩余的量就应该小于1.2 mol。3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恒容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已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SO2时,也生成1 mol O2C该反应为非等体反应,平衡前p减小,当p不变时说明达到平衡状态了。4(2017衡水模拟)某温度下,反应2A(g)B(g)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后a,若改变某一条件,足够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此

4、时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保持容积固定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B气体,则abB在该温度恒压条件下再充入少量B气体,则abC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abBA项,充入B后平衡时压强变大,正向程度变大,变小,即ab;B项,充入B,新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等效,不变,即ab;C项,升温,平衡右移,变小,即ab;D项,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变大,即ab。5(2017西安模拟)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C(g)2D(s),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反应时间/minn(A)/moln(B)/moln(C)/moln(D)/mol01.001.20005

5、0.5010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95812176】A前5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B)0.050 molL1min1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少量物质D,正反应速率加快C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时,反应平衡常数减小D选项A,由表中数据和题给反应方程式推知,5 min时物质B减少1.0 mol,故前5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B)0.10 molL1min1,A错误。选项B,物质D是固体,分离出少量物质D,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B错误。选项C,加压使平衡正向移动,C错误。选项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

6、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D正确。6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A加CaO放热,加NH4Cl吸热,温度高颜色深,说明2NO2N2O4的H0A2X(g)Y(g)Z(g)起始(mol) 1 1 0转化(mol) 0.6 0.3 0

7、.3平衡(mol) 0.4 0.7 0.3v(X)0.001 molL1s1,A项正确;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化学平衡逆向移动,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B项不正确;若增大压强,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物质Y的转化率增大,C项不正确;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D项不正确。8(2016潍坊一模)温度为T0时,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Z(g)(未配平),4 min时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1、T2时发生反应,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A发生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X)v(Y)2v(Z)B图a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37.5%CT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33.3 D该反应正反应的反应热HT2,T2T1,温度升高,c(Z)增大,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D项错误。9将4.0 mol PCl3和2.0 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到平衡时,PCl5为0.80 mol,如果此时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导学号:95812178

9、】A0.8 molB0.4 molC小于0.4 mol D大于0.4 mol,小于0.8 molC已知:10汽车尾气中的C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4CO(g)2NO2(g)4CO2(g)N2(g)H1 200 kJmol1。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NO2,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_,从11 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容积变为1 L,则n(NO2)的变化曲线可能为图中的_(填字母)。(2)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

10、化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C2v逆(NO2)v正(N2)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3)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表示正确的是_(填序号)。解析(1)010 min内v(CO)2v(NO2)20.03 molL1min1。从11 min起压缩容器容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NO2)应逐渐减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2)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可以说明达到平衡,A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相等,因此压强保持不变,可以说明达到平衡,B对;v逆(NO2)2v正(N2)才能说明达到平衡,C错;反应体系中物质全部为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

11、平衡,D错。(3)甲,温度升高,v正、v逆应该均出现突增,错误;乙,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应该降低,正确;丙,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应该减小,错误。答案(1)0.03 molL1min1d(2)CD(3)乙11(2015山东高考节选)合金贮氢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放氢性能,在配合氢能的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导学号:95812179】(1)一定温度下,某贮氢合金(M)的贮氢过程如图所示,纵轴为平衡时氢气的压强(p),横轴表示固相中氢原子与金属原子的个数比(H/M)。在OA段,氢溶解于M中形成固溶体MHx,随着氢气压强的增大,H/M逐渐增大;在AB段,

12、MHx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氢化物MHy ,氢化反应方程式为:zMHx(s)H2(g)zMHy(s)H1();在B点,氢化反应结束,进一步增大氢气压强,H/M几乎不变。反应()中z_(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温度为T1时,2 g某合金4 min内吸收氢气240 mL,吸氢速率v_mLg1min1 。反应()的焓变H1()_0(填“”“”或“”“”或“”)。当反应()处于图中a点时,保持温度不变,向恒容体系中通入少量氢气,达平衡后反应()可能处于图中的_点(填“b”“c”或“d”),该贮氢合金可通过_或_的方式释放氢气。解析(1)在反应()中,zMHx(s)H2(g)zMHy(s),由方程式两边氢原子个数守恒得zx2zy,z;温度为T1时,2 g某合金4 min内吸收氢气240 mL,吸氢速率v30 mLg1min1。因为T1T2,温度升高,H2的压强增大,由平衡移动原理知,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H1()0。(2)结合图像分析知,随着温度升高,反应()向左移动,H2压强增大,故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