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解剖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6711675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17.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的解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耳的解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耳的解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耳的解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耳的解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的解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的解剖PPT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的解剖生理 蓬莱市人民医院王贵胜主任医师 1 耳的解剖 耳是听觉和平衡感受器的末梢器官分为外耳 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室 鼓窦 乳突和咽鼓管内耳包括膜迷路和骨迷路 有前庭 半规管和耳蜗 2 3 4 颞骨 temporalbone 外耳道骨部 中耳 内耳和内听道包含在颞骨内位于顶骨 蝶骨和颧骨 枕骨之间 参与组成颅骨底部和侧壁分为鳞部 鼓部 乳突部 岩部和茎突 5 颞骨的解剖 6 颞骨为一复合骨块 分五部 鳞部 鼓部 乳突部 岩部 茎突部 一 鳞部 颞鳞 可分二面及边缘 7 鳞部内侧面 大脑面 脑回压迹 脑膜中动脉沟 8 鳞部外侧面 颞面 颞肌附着 颞中动脉沟颧突根部扁宽 分

2、前 中 后三个根 前根 关节结节中根 关节后突 盂后结节 后根 颞线起始部 9 乳突上嵴 是从颧弓根部向后至顶切迹之间呈嵴状的弧形骨线 是乳突上部的一段颞线 它是乳突手术时确定鼓室顶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可作为颅中凹底高度在颅外的标志 10 道上棘 Henle氏棘 外耳道后上棘 是骨性外耳道口后上缘处的一骨性小突起 A道上棘处相当于鼓窦的外侧壁 它是乳突手术时常寻找鼓窦的标志 B道上棘向深部的投影 由浅而深依次可遇鼓窦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内淋巴囊 C道上棘也是确定颅中凹的标志 11 道上棘 12 外耳道上三角 Macewen氏三角 是乳突上嵴 外耳门后方延长线 道上棘之间的一浅凹 该处骨面含

3、有多数小孔 为导血管经过之处 又称为筛区 13 外耳道的前上方有外耳道前上棘及嵴前沟 耳颞神经鼓室支由嵴前沟穿出 为鼓室手术时注射麻药的部位 14 二 鼓部位于鳞部下方 乳突前方及岩部外侧 鼓部又称鼓骨 为一 U 形薄骨板 构成外耳道的前 下 后壁的一部分 15 鼓盖下突前方有岩鳞裂 后方有岩鼓裂 有鼓索神经 鼓室血管经过 16 面神经垂直段紧靠鼓乳裂之内侧 是乳突手术中确认面神经之有用标志 鼓部鞘突 茎突鞘 17 鼓部内侧端有 鼓环鼓沟 鼓膜附着 鼓切迹 又称Rivinus氏切迹 鼓膜松弛部即附在此切迹处的颞骨鳞部上 鼓大棘鼓小棘 18 三 茎突部茎突起于颞骨鼓部鞘突之后 茎乳孔的前方 细长

4、形突起 茎乳孔为面神经管的下口 19 茎突有茎突咽肌 茎突舌骨肌 茎突舌肌及茎突舌骨韧带附着 20 四 乳突部位于颞骨之后下方 外耳门之后方 外面粗糙 有胸锁乳突肌 头夹肌与头最长肌之肌腱附着处 有乳突孔 21 经乳突孔的乳突管是乳突导血管的骨性隧道 有乙状窦和耳后静脉之间的导静脉 枕动脉乳突支通过 经乳突进路的手术常遇到乳突导血管 22 乳突尖部的内侧有乳突切迹 有二腹肌后腹附着 切迹前端有茎乳孔 内侧伴行枕动脉沟 23 乳突内面为乳突小房 乳突窦 鼓窦 乳突腔 乳突窦前上方为乳突窦入口 鼓窦口 可见砧骨短突 24 鼓窦口内侧界为外半规管凸 面神经鼓室段在外半规管凸下方转折形成锥曲 向下移行

5、为垂直段 25 乙状窦颅外标线 在顶切迹与乳突尖间之间的一直线 它标志着乙状窦在颅内之走向 顶切迹与乳突尖分别为乙状窦上膝与下膝的颅外标志 26 五 岩部 锥体 位于颅底 介于蝶骨 枕骨之间内耳迷路位于岩部内有一尖 一底 三缘 三面 27 岩尖 与蝶骨大翼根部 蝶骨体及枕骨底部构成破裂孔 颈动脉管内口开口于破裂孔 岩底 朝向后外方 与鳞部 乳突部 鼓部融合 28 岩部三缘上缘 最长 其上有岩上窦沟 内容岩上窦 后缘 下缘 其内侧段有岩下窦沟容岩下窦 外侧段有颈静脉间突与在其外侧之颈静脉切迹 29 前缘 有上下并列的鼓膜张肌半管与咽鼓管半管骨槽 30 锥体上缘最长 为大脑面与小脑面之分界 呈沟状

6、即岩上窦沟 有小脑幕附着和容纳岩上窦 锥体前缘之外侧借岩鳞裂与鳞部相接 前缘之内侧有蝶岩裂与蝶骨大翼相接 此处有肌咽鼓管开口 管内有发自前缘之薄骨片 即肌咽鼓管隔将之分成上下两个半管 上部的鼓膜张肌半管 下部的咽鼓管半管 锥体后缘将骨分隔为小脑面与下面 其内侧有岩下窦沟 与枕骨之同名沟相合 31 岩部三面锥体前面 大脑面 是颅中窝底之后份 可见脑压迹 从内向外依次有下列结构 颈动脉管切迹三叉神经压迹岩浅神经沟 其外侧末端有面神经管裂孔 弓状隆起 深面有上半规管 鼓室盖 32 锥体前面的壁有时很薄 尤其在幼儿明显 有岩鳞裂斜穿过此 当此裂尚未愈合时 鼓室粘膜可直接与硬脑膜相接触 成为耳源性脑脓肿

7、传播途径之一 33 锥体后面 小脑面 为三个静脉窦 岩上窦 岩下窦与乙状窦 围成的三角形骨面 顶朝内 底朝外 构成颅后凹之前壁 34 若凿开乳突显露乙状窦 从它的前缘将乙状窦及贴在岩部后面的硬脑膜一起向后掀起 沿骨面向深部探查 将由浅而深可见内淋巴囊裂 弓形下窝及内耳门 35 内淋巴囊裂的裂底有前庭水管外口 通骨性前庭水管 它的另一端通前庭 骨性前庭水管中有膜性前庭水管与同名小静脉 膜性前庭水管又称内淋巴管 系沟通内淋巴囊与椭圆球囊管 内淋巴囊裂中容有内淋巴囊 36 内耳的淋巴 37 内耳门向外通入内耳道 内耳道以一垂直骨板 内耳道底 与内耳相隔并封闭 其内有前庭神经 蜗神经 面神经 迷路动脉

8、静脉通过 内耳道底被一小平镰状嵴 横嵴 分成上 下两部 每部又分前 后二部分 下部后份 前庭下区 有至球囊的神经通过 在此区之后有一单孔 有至后半规管的神经通过 下部前份 蜗区 有螺旋状孔列 有耳蜗神经通过 上部后份 前庭上区 有至椭圆囊及上 外半规管的神经通过 上部前份 面神经管区 有面神经管入口 38 内耳道底 面神经 球囊的神经 椭圆囊神经外 上半规管神经 蜗神经 后半规管神经 面蜗后球椭外上 39 锥体后面穿内耳道底结构及内淋巴管 面蜗后球椭外上 40 锥体下面 粗糙不平 构成颅底的外面的一部分 结构较多 前内侧部有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与咽鼓管软骨的附着部 其它结构如下 颈内动脉管外口颈

9、静脉窝岩小窝及其鼓室小管下口蜗水管外口乳突小管开口 岩小窝及其鼓室小管下口 41 岩小窝中有鼓室小管下口 管内有舌咽神经发出的鼓室神经 咽升动脉发出的鼓下支 鼓室下动脉 42 43 44 45 46 耳廓 auricle 结构易感染坏死 耳廓畸形易冻伤 47 48 外耳道 externalacousticmeatus externalauditorycanal 2 5 3 5cm软骨 1 3骨 2 3弯曲 检查时向后上 成人 或后下 小儿 两处狭窄 峡部炎症时痛剧耵聍腺 毛囊和皮脂腺 49 中耳 middleear 鼓室 tympaniccavity 咽鼓管 pharyngotympanict

10、ube Eustachiantube 鼓窦 antrum 乳突 mastoidprocess 50 鼓室 tympaniccavity 分六个壁含有听骨 肌肉 韧带和神经无纤毛的扁平上皮 纤毛柱状上皮上鼓室 6mm 中鼓室 2mm 下鼓室 4mm 51 鼓室的内容物 锤骨 malleus 砧骨 incus 和镫骨 stapes 形成的听骨链 ossiculachain 韧带肌肉 镫骨肌和鼓膜张肌粘膜皱襞 52 53 54 55 鼓室的六壁 外侧壁 鼓膜 tympanicmembrane 56 鼓膜 tympanicmembrane 形状 半凹 近圆 珍珠灰色 半透明大小 8 9 0 1mm 有

11、效振动面积为55 分三层 上皮层 内 深 环外 浅 放射的纤维层和粘膜层紧张部和松弛部 松弛部纤维走行无规律三标志 短突起 槌骨柄和光锥四象限 57 58 59 鼓室的六壁 内侧壁 鼓岬圆窗 蜗窗 和卵圆窗 前庭窗 面神经管的水平段外半规管的隆突和匙突 60 61 鼓室的六壁 前壁 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颈内动脉管 62 63 64 鼓室的六壁 后壁 鼓窦入口砧骨窝后鼓室包括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 65 66 67 鼓室的六壁 上壁 鼓室天盖岩鳞裂 68 69 鼓室的六壁 下壁 颈内动脉管颈静脉球 70 71 72 内耳 innerear 迷路 labyrinth 藏于颞骨岩部 结构复杂而精细解剖学

12、分 前庭 耳蜗和半规管组织学分 骨迷路和膜迷路 膜迷路含有听觉和位觉感受器 含内淋巴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 内外淋巴液不交通 73 骨迷路 osseouslabrinth 前庭 vestibule 半规管 semicirculacanals 耳蜗 cochlea 74 75 前庭 vestibule 耳蜗和半规管之间 6 5 3mm 椭圆形容纳椭圆囊和球囊外侧壁有前庭窗和圆窗 内侧壁为内听道的底 前庭导水管 含内淋巴管 与内淋巴囊相通 76 77 半规管 semicircularcanals 每侧有3个 位于前庭的后上方 2 3环形互成直角外半规管 水平半规管 与地面成300 上半规管

13、前垂直半规管 后半规管 后垂直半规管 壶腹 单角和总角 78 79 耳蜗 cochlea 前庭的前部 形似蜗牛的壳2 5 2 75周 耳蜗的底转是鼓岬三个官腔 上方的前庭介 scalavestibuli 中间者为中介 scalamedia 膜迷路 和下方的鼓介 scalatympani 圆窗封闭 蜗孔 螺旋神经节 耳蜗导水管 80 81 膜迷路 membranouslabyrinth 膜管和膜囊组成 悬在外淋巴中 密闭的内淋巴系统分椭圆囊 球囊 膜半规管和膜蜗管 相互连通含感受器 位觉斑 壶腹嵴和Corti器 82 83 椭圆囊 utricle 和球囊 saccule 膜半规管和膜蜗管 位觉斑

14、 maculaestaticae 分为椭圆囊斑 maculautriculi 和球囊斑 maculasacculi 相互垂直壶腹嵴 cristaampullaris 和嵴顶 cupulaterminalis 帽 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 由内 外毛细胞 支持细胞和盖膜组成 84 85 86 87 88 听觉系统传导通路 听神经 acouticnerve 耳蜗神经 cochlearnerve 和前庭神经 vestibulenerve 组成 1级神经元 双极 螺旋神经节2级神经元 蜗核3级神经元 内上橄榄核4级神经元 下丘核和内侧膝状体经内囊至上颞横回 89 90 91 前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第一

15、级神经元 前庭神经节 双极第二级神经元 前庭神经核小脑脊髓网状结构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传入通路不明 中枢在颞叶 可能在听皮层附近 92 93 内淋巴管系统 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免疫器官 94 95 内耳的血液供应 迷路动脉 labyrinthineartery 96 97 面神经的解剖生理 混合神经 运动 感觉和副交感 司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舌前2 3味觉 泪腺和鼻腔腺体的分泌 耳道的小部分感觉 颞骨内发出三支 大浅岩神经 鼓索神经和镫骨肌神经颅神经中出颅前在骨管中行走最长的神经 分8段 98 99 耳的生理功能 耳的主要功能 听觉和平衡觉 100 声波的传导 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101 空

16、气传导 主 声波槌骨砧骨耳廓外耳道鼓膜镫骨前庭窗外 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中枢空气振动传声变压液体波动感音神经冲动分析 外耳 中耳 内耳 大脑皮层 102 103 骨传导 移动式骨导 800Hz 104 105 耳的生理功能 外耳 集音作用和辨别声源中耳 匹配作用 鼓膜与镫骨地板面积比 55 3 2 17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 1 3 1 1 3 鼓膜杠杆作用声波提高1 3 17 22 1倍 相当于27dB加上鼓膜弧度的杠杆作用约30dB 106 107 内耳的生理功能 耳蜗 感音 将机械能转化为生物电能耳蜗的基底转感受高频声音耳蜗的尖转感受低频声音编码 分析传入的声音 使大脑能处理刺激声中包含的信息耳蜗有双向换能的功能 耳声发射 108 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依靠 前庭 主 视觉本体感觉半规管感受角加减速度的刺激耳石器官 球囊斑和椭圆囊斑 感受直线加速度 维持人体静态平衡 109 耳的常见症状及检查 110 耳的常见症状 耳痛 otalgia 耳漏 otorrhea 耳聋 hearingloss 传导性 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耳鸣 tinnitus 眩晕 vertigo 111 听力学检查 听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