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黄世强.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700516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黄世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黄世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黄世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黄世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黄世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黄世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黄世强.ppt(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题 单元 教学设计 甘肃省单元教学设计优质课大赛总结汇报 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五小学教育集团黄世强 王尚志 男 1946年3月生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数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还兼任中国数学会主办的 中学生数学 杂志社社长和主编等职 主要工作领域是一般拓扑学 集合论和元限组合理论 对数学教育也有浓厚兴趣 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四十多篇学术论文 其中许多工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先后多次应邀出国讲学 合作研究和出席国际会议 先后主持了一系列国际 国内会议和活动 取得很大的影

2、响 吕世虎 男 生于1963年2月 甘肃平凉市人 现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为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数学教育学报 杂志编委 甘肃省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甘肃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参与国家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 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入选 国培计划 专家库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获国家级 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获省高校科研成果奖10项 出版著作 教材18部 博士生导师 博士研究生 在学术思想上一脉相承 一 什么是主题 单元 教学设计 二 主题 单元 教学的作用 意义 三 如何

3、确定主题 单元 四 如何设计主题 单元 教学 五 参加会议的收获 主题 单元教学理论的提出与19世纪末欧美国家 新教育运动 的兴起有直接关系 其倡导者们认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整体 教材的人为分割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碎片化 难以建构完整的思维体系 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 新教育运动倡导者主张 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 不应该将教材割裂成一课一课的形式 而应把学习内容分割成较大的主题 单元 这样才比较符合学生心理 容易被学生掌握 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 一 什么是主题 单元 教学设计 随后由 新教育运动 的倡导人 比利时的德可乐利提出教学整体化和兴趣中心的原则 即先确定主题

4、单元题目 然后根据主题组织教学内容 安排教学方式 每个主题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主题内容要求在一个相对连续的时间内完成 之后 杜威主张实用主义的主题 单元教学 其弟子克伯屈在此基础上形成设计主题 单元教学法的理论 主题 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为基础 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 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 的内容进行分析 重组 整合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 单元 在教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 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 它不仅包括教学要素分析 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流程设计 也包括教学流程的实施以及评价 反思与改进等 二 主题 单元 教学的作用 意义 实施 深度学习 抓手整体把握课程抓手突出本质 数学

5、核心素养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数学 教育教学理论 实践 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思维品质 基本能力六个方面 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 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 主要包括 从数量与数量关系 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 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 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 贯穿在数学的产生 发展 应用的过程中 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 表达准确 结论一般 有序多级的系统 通过数学

6、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能够感悟数学概念 命题 方法和体系的形成 能够认识 理解 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 能够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 能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数学抽象的表现 形成数学概念和规则 形成数学命题和模型 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 形成数学结构与体系 每个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阐述 都涉及 情境与问题 知识与技能 思维与表达 交流与反思 四个方面 水平1能够在数学情境中直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则 能够在特例的基础上归纳出数学规律并形成数学命题 能够在新的情境中模仿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能够用恰当的事例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则 能够分析数学命题的

7、条件与结论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能够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 规则 推理和论证 能够在解决相似的问题中感悟数学的通性通法 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在交流的过程中 能够用恰当的例子解释抽象概念 水平2能够在若干数学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学概念和规则 能够将已知数学命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能够在新的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与情境 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数学概念 规则和命题 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学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并建立相关命题的联系 能够理解和构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学过的数学概念 规则 命题与模型 能够提炼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方法 理解

8、其中的数学思想 思维与表达 在交流的过程中 能够用一般的概念解释具体现象 交流与反思 水平3能够在科学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并用恰当的数学语言予以表达 能够在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形成新命题 能够创造或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与情境 能够通过数学对象及其运算或关系理解数学的抽象结构 能够理解数学结论的一般性 能够感悟高度概括 有序多级的数学知识体系 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问题中 能够把握研究对象的数学特征 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予以表达 能够感悟通性通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思维与表达 在交流的过程中 能够用数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交流与反思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 依

9、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 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 类比 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 在实际情境中 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表达问题 构建模型 求解结论 验证结果 改进模型 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 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 理解运算对象 掌握运算法则 探究运算方向 选择运算方法 设计运算程序 求得运算结果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

10、事物的形态与变化 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 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 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 利用图形描述 分析数学问题 建立形与数的联系 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 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据分析是指从数据中获得信息 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释和推断 形成知识的过程 主要包括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构建统计量提取信息 构建模型探索规律 解释数据蕴含的结论 三 如何确定主题 单元 主题 单元 的分类 1 以知识内容为线索的知识类单元 如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等 2 以方法为线索的方法类单元 包括学科方法和学习方法 如 代数运算 几何度量 自主

11、学习 探究学习等 3 以素养为线索的素养类单元 如 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数学运算 直观想象 数据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年月日图形的运动小数加减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课标要求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能认 读 写万以内的数 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 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3 理解符号 的含义 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计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能读 写小数和分数 6

1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7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并能进行交流 万以内数的认识看教材安排 人教版教材 一年级上册 1 5的认识 6 10的认识 11 20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上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 可以把以上教材内容作为一个单元来对待 万以内数的认识扩展到自然数的认识课标要求1 在具体的情境中 认识万以上的数 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会用万 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计 3 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知道2 3 5的倍数的特征 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

13、1 100的自然数中 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在1 100的自然数中 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 了解自然数 整数 奇数和偶数 质 素 数和合数 7 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进行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 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了解负数的意义 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万以内数的认识扩展到自然数的认识看教材安排 人教版教材 一年级上册 1 5的认识 6 10的认识 11 20

14、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上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四年级上册 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依然可以把以上教材内容作为一个单元来对待 四 如何设计主题 单元 教学 整体性与层序性 整体设计 整体实施 整体评价 主题 单元内每节课之间 主题 单元与主题 单元之间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形成教学的坡度和阶梯 团队性与合作性 团队完成 合作共享 创造性与发展性 创造性活动 不断改进 小学数学主题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义务教育学段划分 第一学段 1 3年级 第二学段 4 6年级 第三学段 7 9年级 确定主题 单元 数的运算课标分析 第一学段1 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

15、意义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一位数乘三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 认识小括号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 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 分母小于10 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 能结合具体情境 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学段1 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 认识中括号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

16、主 不超过三步 3 探索并了解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加与减 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5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 分数 不含带分数 加 减 乘 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 6 能解决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 在具体情境中 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 数量 路程 速度 时间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9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10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简单的规律 确定主题 单元 数的运算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内容在所用教材中的分布 不同版本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的比较分析 内容分布 栏目设置 情境创设 展开方式 例习题配置等 总结各自的特点 以便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选用 数学分析 运算对象 整数 小数 分数 运算背景 整数 小数 分数的加 减 乘 除的运算背景 运算法则运算律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0 1的性质 运算法则 运算的顺序 运算应用 四则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