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雪****7 文档编号:12669306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第25课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的其中一个小部分。本文讲述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如何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于是王葆开始联系到自己,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作者介绍】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原名张元定,湖南湘乡人,党员。著有短篇小说从空虚

2、到充实华威先生等十余部,长中篇童话鬼土日记一年清明时节等,儿童文学大林和小林洋泾浜奇侠等,文艺理论西游记札记略谈红楼梦史,文学评论集文学杂评,张天翼选集张天翼文集(十卷)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荣誉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2.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

3、课。1.谈话导入: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奇妙童话的陪伴,请大家谈一谈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童话人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美人鱼、白雪公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是宝葫芦的秘密。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看过动画片、看过书。)主人公是谁呢?(王葆)是的,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故事,2007年被拍成彩色动画电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接触这个王葆,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吧!(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自学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词。识记生字词,互相指读,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生字。说说自己预习中的疑惑,组内初步解惑,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留作集体交流探讨。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生字

4、词识记;课文朗读;解疑释难,提出未解答的问题。3.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规矩(j)撵(nin)拽(zhui)舔(tin)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乖、溜、葵、瘦”,并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乖”注意和“乘”区分,第三笔是悬针竖。“溜”是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留”的“丶”不要漏写。“葵”是上下结构,下面“癸”注意最后一笔是“丶”。“瘦”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叟”注意笔顺,“丨”要出头。)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2.通读课文,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3.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读书

5、感受。四、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王葆,并且了解了他和宝葫芦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一)王葆和宝葫芦结下“情缘”。1.读课文,想一想,王葆是怎样知道了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说一说。王葆与奶奶的规矩:每逢奶奶要求王葆干什么,都得给他讲一个故事。就这样,王葆听到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2.理解“规矩”: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意思?(约定、承诺)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规矩吗?3.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因

6、为我和奶奶守住了彼此的“规矩”,我才听到了那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我们也要做守规矩的人。4.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5.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一直听到十来岁,而且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读课文,找出文中都列举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张三李四王五赵六6.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奶奶故事中这些人得到宝葫芦的方法都不同。那得到宝葫芦的结果呢?(都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全都过上了好日子。)7.哇!原来宝葫芦这么神奇啊,那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几个宝葫芦的故事吧。小组合作:发挥想象,任选一个故事,进行交流合作,创编故事。(注意:根据已有内容进行创编。)交流、评价。(注意:是否根据已

7、有内容;想象力是否丰富等。)8.总结、过渡:看来啊,同学们都掌握了王葆奶奶讲故事的独门秘籍,想象力都很丰富。整天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顺理成章地,王葆对宝葫芦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向往他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二)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1.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让生活中一切的不顺利都变顺利,没有烦恼,省心了。)的确,每当面对困难,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王葆都遇到过哪些困难?(不会做题、种向日葵比赛输了、与同学闹翻。)如果有了宝葫芦,这一切会是什么样子?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渴望。2.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需要宝葫芦的时候?如果你有了它,你会让它做什么?学生交流。教师过渡:看

8、来,成长的烦恼我们每个人都有啊!想一想,当王葆真的拥有了一个宝葫芦,他的想法都能实现了,但他的问题就真的都能得到解决吗?不会做的数学题仍不会做不会种的向日葵还不会种不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还是不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培育,用自己的真情去投入,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总结: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不是。三、延伸拓展。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读。当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板书设计】宝葫芦的秘密引入宝葫芦奶奶讲述宝葫芦的故事

9、向往自己有一个宝葫芦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教学反思】本篇课文节选的是宝葫芦的秘密中的部分章节,但不能上成导读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是如何塑造的。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角色,体会人物特点,学习阅读方法,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课堂对朗读指导引导不够,对学生的创编时的引导铺垫不够,打算在推荐阅读之后的阅读交流会中继续交流创编故事。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

10、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

11、自然地显现出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作者介绍】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为英国著名文豪,是19世纪最富盛名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剧院演出后得到广大回响,他并身兼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童话作家等,19世纪与萧伯纳齐名的英国才子。他的戏剧、诗作、小说留给后人许多惯用语,如“活得快乐,就是最好的报复”。1900年王尔德因脑膜炎于巴黎的旅馆去世,终年46岁。【教学目标】1.

12、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硕、允、砌”等8个字,会写“硕、允、砌”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允许、砌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了解巨人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了哪些变化。4.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你们喜欢哪些童话故事?为什么?2.说说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1.出

13、示词语,学生认读。2.指名说说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读音、书写)指导书写“允”和“添”:注意“允”下面是“儿”;“添”最后是两个“丶”。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掌握。3.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进行理解,也可以结合语境进行理解。重点理解“任性”“冷酷”的意思:体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的理解;说出他们的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词语练习说一句话。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巨人拥有一座漂亮的花园,但自私的他不准任何人进去,失去欢声笑语的花园变得荒凉,直到有一天巨人从一个小男孩身上发现

14、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于是巨人拆掉了围墙,也最终收获了幸福。)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3.分为三部分:巨人外出时;巨人回来后;巨人醒悟了。4.巨人外出时和回来后花园各是什么样子的?(1)巨人外出时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概括为:美丽、四季分明、风景宜人等。)如果你们是那些孩子,在这样的花园里面玩耍,会感觉如何呢?(幸福、快乐)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2)巨人回来后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

15、了。”(概括为:荒凉。)指导朗读第37自然段。四、课堂小结。后来,在巨人的花园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同桌间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课文中找出写花园漂亮、荒凉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的段落,想象画面读一读。二、抓住主线,品读感悟。切入点:巨人的花园从漂亮变得荒凉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学生交流,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的句子。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巨人“任性”“冷酷”的句子,并练习读一读。2.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1)引导学生想象巨人生气、发脾气的样子,然后用对应的语气读巨人的话。(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花园的漂亮与荒凉。4.后来巨人的花园从满目荒凉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由原来的孤独变得无比幸福,这要感谢谁呢?(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