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91570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的魅力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令人赞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简介黄山。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2、3, 理解词语。陡崖 屹立 遒劲 郁郁苍苍宾客 盆景 饱经风霜 情有独钟巡视、适时指导。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试读课文。指导写字。第二课时检查复习听写词语。指名读课文。细读课文指名读第1自然段。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吗?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中的绝胜和那个词语的意思相同?第二句说了什么?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

3、这是为什么?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3自然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分别说了什么?第三课时总结课文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指导背诵。听录音。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各自轻声试背。全班齐背。练习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默读课文,说说奇在哪里?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 潇洒 挺秀优美 遒劲 郁郁苍苍迎客 枝干斜伸 如同迎接 玉屏楼 陪客 如同巨人 陪同观赏观 松 独特 蟠曲送客 深出 好象告别屹立 斜出 弯曲千姿百态 仰 俯 卧状如 形似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4、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三、教

5、学对象分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

6、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1、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7、?)2、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3、交流汇报:(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迎客松”、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指导朗读)大家说得挺好,

8、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说话想象训练: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每天不知要迎接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指名说)小结: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引导学生对迎客松有初步总体的印象。)同法相机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部分语句。三、抒情表达,发挥想象,丰富情感。1、发挥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2、引导学生以松树

9、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四、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1、“五一”长假快到了,溧阳的天目湖旅行社准备开辟“竹箦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点)2、交流汇报。(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3、你知道黄山“四绝”还有那些优美的姿态?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笔。四、布置作业: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

10、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绝”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精品教学设计三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二、学情分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

11、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名山。四、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重点段落链接七、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出示幻灯片(有关黄山的诗句或者是广告用语),谁知道

12、空格里应该填上什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赞不绝口呢?其实,黄山的魅力离不开这四绝(出示幻灯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绝:黄山奇松(幻灯片)二、出示目标,明确导向(请同学们默读一遍)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的祖国名山。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3、师板书课题)1、开口自由读课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四、检测初学,理清脉络1、出示幻灯片(词语),指名读(纠正前后鼻音、平翘舌音),齐读。2、出示词语含义,学生说出词语。3、谁能用上这里面的一些词语并用这样的句式简单概括一下课文内容:黄山奇松先总写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然后具体叙述了(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最后概括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幻灯出示要求)总分总结构是小学阅读课文常见的结构,我们的作文也常常使用这样的构段方式。无论是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还是它千姿百态,它都离不开一个字“奇”,来齐读课题。五、深入研

14、读,体会奇特齐读好黑板课题:读课题时你觉得要突出哪个字?“奇”,加重点号,再读一遍。据说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在黄山流连忘返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其中的理由就与黄山奇松有关。那么,黄山松树究竟奇在哪呢?请齐读第一自然段。(一)首尾把握,找出奇特1、齐读第一段:黄山松树奇在哪?“这一段话中那句话直接写松树?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吗?”(引出板书:数量多、位置悬)指名读最后一句话。2、黄山松树除了数量多、位置悬外还奇在哪?指名读第三段。刚才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松树的数量多,位置悬,那么现在除了用语言表达出它的千姿百态我们试试用动作来表达。听要求读书(生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师读两生表演。生想象齐读。)松树还奇在哪?引出板书:形态奇这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作者是不是都一一向我们介绍呢?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选择典型”。(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