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9095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凉州词这首诗描写盛唐时边防将士在出征前举行酒宴的特定场景,表现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3.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诗人王翰的资料。2.准备三至五首题为凉州词的诗对比、拓展学习。(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读音是平舌音“cu ”。要求会写的生字

2、中要注意“葡”“卧”字的写法。另外,“葡萄”“琵琶”两个词语在构词方式上比较特殊,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词语,但不必和学生讲构词的方法。2.阅读教学学习这首古诗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在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的同时,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体建议如下:(1)通过查工具书、阅读书后注释等,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进而体会意境。(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过程中,可以配乐读诗,可以给诗配画,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意境等,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感悟。(3)要调动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

3、习,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意。3.活动提示(1)“背诵这首诗”。这道题旨在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指示,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总结更多的朗读背诵的方法。(2)“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但不必讲构词的方法。(3)“讨论交流”。这道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学习理解诗意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诗的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对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这里列

4、出了三个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三句诗都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5)“积累”。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另一首凉州词。这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这首诗写了出塞远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壮苍凉,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心胸。诗歌第一、二句勾勒出凉州苍茫辽阔而又寂寞荒凉的景象。接着,第三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戍边士兵处境的孤危和思乡的情绪。在这时,忽然传来羌笛声。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杀行客儿”的折杨柳曲。唐代盛行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因此杨柳容易引起离别的伤感。“何须怨杨柳”,按字面解释,是不必

5、怨杨柳的意思,而实际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歌以“春风不度玉门关”句结尾。玉门关这荒凉孤寂的塞外,连春风都不会吹到,还有谁来关心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诗人对戍边士兵的无限同情。4.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教学中,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例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中的“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联想到“出发”,以为这是在催促将士们马上出发去打仗。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在这里,“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教师在教学时对这句诗的理解应予以关注。5.相关资料凉州词:乐府旧题。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

6、代西胡以白玉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此指精美的酒杯。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

7、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三、赏析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

8、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

9、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四、拓展延伸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2、教师推介五、作业:1、默写。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三教学目标: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教学重、难点: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教学准备:音乐背景,课件。基础知识:区别字:琵( )琴( )葡(

10、 )战( )琶( )瑟( )萄( )站( )教学过程:一、解题:凉州词:乐府旧题。作者王翰,字子羽, 唐并州晋阳人, 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 直言谏诤, 被贬为道州司马, 现存诗篇不多, 但都属绝妙之作。二、学习生字、新词。三、配乐朗读诗。1.范读。2.练习读。3.指名读。4.齐读。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六、作业:1.写生字、古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搜集长城资料。4.完成课后练习。(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这是连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澎湃、玫瑰、蚂蚁、玻璃、叮咛)(2)讨论交流。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三句诗都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