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88846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蝉这篇课文算是一篇科普文,因为现在城市的孩子普遍缺乏亲近大自然的直观生活体验,所以讲起来易陷于抽象和枯燥。可以让学生找到法布尔昆虫记的原文,相比较学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2、了解科普散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教学难点:了解科普散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

2、。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蝉。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蝉这种动物的?(课文是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和蝉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二、自主学习第二部分,了解蝉的发声器官和叫的时间长的知识,感受它对音乐的喜爱。1、作者通过哪些内容向我们说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教师巡视指导。2、讨论交流。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从哪儿感受到蝉非常喜欢音乐?预设第三自然段。1、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

3、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很多为了他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的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2、师引导:从这些话你读出了什么?3、师引导:把大家的理解可以归纳成这样一段话,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装有响板。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师引导:请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原文,看看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4、师引导:你发现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装有响板。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

4、很多为了他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段是客观地介绍,第二段用了拟人的方法。5、(比较点)在这篇课文中,你更喜欢哪种描写?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预设(1)让读者更爱看,吸引读者。(2)感觉蝉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情感,为了音乐,把自己的内部器官都缩小了,更能说明它太爱音乐了。师引导:也就是说这样写突出了蝉喜爱音乐的特点。(3)感受到作者对蝉充满喜爱。6、总结:拟人手法的运用有哪些好处呢?进行归纳整理。7、让我们体会着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练习评读练习指名读师引导:你还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蝉非常喜爱音乐呢?第四至七自然段。

5、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1、学生抓两个月之久和不离耳畔体会蝉在夏天无时无刻不在唱歌,叫的时间很长。2、你很会抓重点词语体会,那么长的时间,蝉的歌声却不离我的耳畔,它可真喜欢音乐啊!3、请大家带着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4、其他同学,你从哪儿感受到蝉喜欢音乐呢?出示。我通常都看见它们扒在柔枝上,无论在饮水和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蝉在行动和饮水的时候都在唱歌,一般的动物在喝水时是不会发出叫声的,可是蝉无时无刻不在唱歌,足以看出它多么爱音乐。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5、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蝉对音乐的喜爱?出示:所以我想,蝉这样兴高采烈地不停地歌唱,不

6、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他人去听而已。预设:它喜欢音乐,也想让别人欣赏它唱歌,从强硬和*可以感受到它爱音乐,别人不听也不成。6、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蝉是一篇科普散文,科普散文就是:通过各种拟人(板书:拟人)化手段赋予无生命意义的物或无人性价值的动物植物以人性、人情(板书:人性、人情),从而将原本深奥的科学(板书:科学)生动(板书:生动)的表现出来。你愿意试试吗?虽然这对大家来说是个挑战,但老师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开动你们的脑筋,一定会写得精彩。四、以读代讲,自主学习蝉是没有听觉的。1、师引导:蝉非常喜欢音乐,可是它却没有听觉。这个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2、全班交流。师

7、引导:作者是怎样知道蝉是没有听觉的呢?预设:第十自然段: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扔石子,而蝉却仍然镇静地继续发声,好像没事人儿一样。1、一般的昆虫,你只要靠近它或发出声响,它就很快飞走了,可是你在蝉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扔石子它一点反应也没有,和原来一样。2、师引导:谁来读一读,让大家听出蝉什么也听不到。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师引导:作者还用方法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呢?学生回答:做试验。1、谁来读一读那次试验,其他同学注意听: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我听出土铳的声音特别大,像霹雷一样,但是蝉却没有任何的变化。并且还做了两次,足以说明蝉是没有听觉的。2、师引导:土铳的声音那么大,而

8、蝉却没有丝毫改变,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3、既然拍手吹哨子这么大的声音蝉都没什么反应,还有必要用土铳做两次实验吗?为什么?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五、法布尔简介。1、通过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了解了?2、教师可补充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欢观察昆虫,由于家境贫困,读中学的法布尔辍学了,但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为了研究昆虫,他放弃了做大学老师,即使食不果腹,法布尔依然乐此不疲地研究着昆虫。在他57岁时,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室一个土地贫瘠,乱石成堆的地方,法布尔给他取名为荒石园。经过法布尔的精心种植,荒石园变成了有鲜花、野草和各种各样昆虫的美丽家

9、园。他在实验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把劳动成果一卷又一卷地写进了昆虫记。法布尔曾说:我希望等我死了以后能够埋葬在荒石园,也希望我的灵魂能够继续研究我的昆虫朋友们。语文蝉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教学难点: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教学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古诗。诵

10、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诵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2.要正确读音、断句。3.识别诗体。二、诵读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4.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三、诵读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学生各抒己见)(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四、诵读1.采用各种方

11、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语文蝉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散文温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 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3、 体会生命的意义,无论生命多么短暂,我们也要尊重和爱惜生命。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找关键词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手段:学生充分预习,教师PPT课件展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 导入导入语:(人最宝贵的

12、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亲爱的同学们,生命对于芸芸众生来说都只有一次,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我们可以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同学们,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思的蝉,他会告诉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我们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 瞧瞧这小家

13、伙,实在真是骄傲。有翅没有毛,飞得没多高;一到大热天,多在树上叫。”说出你猜的依据。(蝉)我们接着再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点。(二) 明确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散文温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 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重点)3、 体会蝉生命意义,。请同学们带着我们的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三)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1、 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字音、字形。(零落、收敛、颤动、聒聒、宽恕、知知不休)(学生读完课文,教师展示PPT课件,让学生齐读。)2、 听读课文。(在注意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文章中的蝉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可以从文

14、章中找,也可以自己提炼总结。)( )的蝉(学生独立思考,抽学生回答。4-5人)预设答案: (烦人、知知不休、小小、叫声响亮、聒噪、生命力顽强、执着)的蝉(四)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采用抓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方法理解课文。)1、 抓关键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1)“宽恕”一词是什么意思?宽容饶恕。作者宽恕了谁?蝉。作者对蝉一直都是以宽恕的态度来对待的吗?不是,那么,作者之前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先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够体现作者对蝉的态度的词。用笔勾画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为何对蝉是这样一种态度。)预设答案:烦字体现了作者对蝉的态度。原因:因为蝉知知不休,它的声音听了让人觉得烦。知知不休:形容蝉的鸣叫声无休无止,很是恼人。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到了一只病蝉,这只病蝉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何要写病蝉?作者对病蝉的态度是怎样的?病蝉:翅收敛了;微微颤动;没有声响;那么小原因:写病蝉的微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