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8883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阅读孟子,首先要了解孟子其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影响甚大的儒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3、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重点: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教学难点:“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教学过

2、程一、师范读,生体会。二、介绍相关资讯: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鱼”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三、再读课文,积累相关词语。四、师生共同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欲:想得到的 亦:也子 得兼:该词位置前后颠倒,应作“兼得”,译作“同时得到”。 舍:舍弃五、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写出文章结构提示:六,生合作探究后总结文章主旨:

3、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七,处理课后习题。八,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鱼 熊掌 舍鱼y 舍生取义生 义 舍生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二设计理念:对于含义深刻的文言文教学来说,我追求自然、浅显、巧妙、简单的方法,引领学生去破译、解读文本。教学目的:1、 熟读课文,感知文本主旨,了解孟子思想。2、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意思。领悟“舍生取义”的。教学重、难点: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1、 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吗?2、 你们都预习了些什么呀?对于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孟

4、子有何了解?(生交流预习内容。)3、 既然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这些文言词语谁会解释?能理解多少说多少,说错了很正常,说对了就是超常!4、 出示幻灯:欲: 亦: 得兼: 舍: 也;(指名理解文言词语意思)板块二1、 同学们很会学习,不用老师教就已经对孟子语录这篇文言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会,为了能够更深一层理解课文想说明什么道理,领悟孟子精神,我建议大家再把课文多读几遍,边读边注意译文内容,要做个有心的人。2、 生自由放声读文。3、 谁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填充题,将课文背下来?4、 幻灯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充:鱼,_ ;熊掌,_ ,二者 _ ,舍 _ 而取 _ 者也。生,_ ;义 _ ,二者

5、 _ ,舍 _ 而取 _ 者也。(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应当要求由生疏到熟练、再到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板块三1、 会学习的孩子,在刚才读书时就已经有所发现,作为圣人孟子,他也会和普通人一样因鱼低贱而熊掌珍贵,舍弃鱼选取熊掌;但他高于常人的思想是什么呢?你是怎样理解“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含义?板书:舍生取义2、 师生共同探讨、领悟“舍生取义“的内含。(从而表明孟子是一位有着高尚品格的人。生命对于人来说固然珍贵,他提出“舍生取义”的言论,证明“义”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之一。)板块四1、 幻灯出示:请同学们认真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

6、表现出了怎样一种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3、 课文学习到这儿,我想你肯定有许多的想法,拿起笔,把你最真实的感受写下来。4、 谁愿意交流?(交流后及时鼓励、评价。如:“小小年纪,对孟子的思想理解这么深刻,了不起!”“古有孟子,今有某子。”等)板块五1、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华夏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

7、之道。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为了追求真理,宁愿被砍头的革命先烈夏明翰2、是的,让我们牢牢记住孟子留给我们的名言警句吧!他将在我们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我坚信,不久的将来,舍生取义的精神,将会在你们身上绽放。请全体起立,齐背课文。板块六板书: 孟子语录舍生取义小学六年级语文孟子语录经典备课教案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3.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

8、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难点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教学难点:“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鱼”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中国历,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孟子提倡的“舍

9、生取义” 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之一。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则经典语录。(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1.指名读课文。2.结合译文理解内容。3.师生共同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所:不译。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亦:也。可:能。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舍:舍弃。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义:可以理解为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三、品

10、读感悟。1.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2.总结文章主旨: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四、拓展延伸。欣赏几则孟子经典语录:1.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2.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五、处理课后习题。六、背诵课文。附板书设计:孟子语录鱼 熊掌 舍鱼取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义 舍生取义相关文章:1.小学六年级语文猴王出世优秀教案设计三篇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故事奴隶英雄教学设计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看不见的力士教学设计案例4.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备课教案三篇5.山中访友经典语文教案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