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8855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科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科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的教学设计又来了,大家可以看一看瞧一瞧。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3 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气象万千的特点。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优美的音乐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

2、件。)2 你们知道这是哪的风光了吧。你对三峡了解多少?请把你收集到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资料。)3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著名文学家方纪笔下的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三峡之秋。)二、检查预习1 检查生字词。(1)出示多音字,让学生认读,注音并组词。(2)生词:橘柚 陡峭 金鳞巨蟒 荡漾 摇曳 谷壑 清冽2 生字同学们都掌握了,课文读得怎样呢?谁想给大家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给出的阅读提示。(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3)读读文

3、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生读后回答1、2题后,师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三、深入学习(一)学习第一段,总结方法1 学习第一段。师: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先来学习第一段。默读,看看这一段主要写三峡的什么景物。(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师:这种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师:这一段里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师:有感情地读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2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主要写什么景物;(2)体现三峡的什么特点;(3)从哪些语句体会出这个特点;(4)找出美句品读;(5)读出感悟。(二)合作学习师:请大家

4、用这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6自然段。1 小组学习。2 汇报学习收获。(1)感受早晨的三峡明丽之美。师:首先来分享三峡秋天早晨的美丽多姿。(指名汇报。)(课件:三峡的早晨图片。)师:是呀,绿叶金实,好一派明丽的三峡秋色呀。(板书:明丽。)师:早晨,来到明净美丽的三峡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2)感受中午的三峡热烈之美。师:接着来分享三峡秋天中午的美丽多姿!(指名汇报,课件出示三峡中午图片。)(课件出示:对比的两句话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奔腾流去。)师:哪句写得好,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生回答后,指导朗读。)(3)

5、感受下午平静的美。师:中午的长江让我们感受到它是那么热烈。那么,下午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名汇报。)师:(出示下午图片。)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词,或想说什么?指导朗读: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份平静温柔的美呢?(女生齐读。)(4)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神秘。师:夜晚作者写了几幅画面?(两幅)我们先看第一幅。(指名汇报。)师:“摇曳”是什么意思?生:摇动、摇晃。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生:渔火和灯光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师:同学们,渔火和灯光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江面的宁静不是被打破了吗?师:这种写法就叫“以动衬静”。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试着使用这样的方法。(5)再次感受夜晚月光下的三峡神秘

6、之美。师:说到这宁静的三峡的中秋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师:三峡中秋的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概括总结。)(齐读“这是”到最后。)师: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学生谈感受。)师:是啊,多么独特的三峡的月色啊!你还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月色吗?(生自主发言。)师:(板书:神奇。)是啊,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皎洁,如此迷人,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四、谈收获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五、作业1 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2 推荐阅读余秋雨三峡刘白羽长江三日魏靖宇三峡的怀恋与见证反思: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让读者得到

7、了关的享受。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基本能做到贴近“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的景色时,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认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课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讲,多读,自读,自悟。在导入部分,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从来没有到过三峡的学生对三峡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理解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默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写早晨、中午、下午以及晚上三峡各个特点的词,那就是“明丽”“热烈”“透明”“气氛恬静、月光清冽”。找到这4个特点之后,然后再回到课文中去具体地学习。通过找句子,谈感受,

8、朗读句子进一步来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本节课中我觉得做得较好的是教材的创造性运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发挥作用。只有把课本中学到的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教材才有了价值,不然我们以教材教教材,只是教完了教材,而不会把知识内化,学了不能致用,也只是把书读死了。所以把作者的情感深化成自己的情感,把作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就是对教材的一种很好的创造。三峡之秋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黄河、家乡,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用作者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在自然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的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再模仿作家

9、写三峡的优美语句,孩子们试着用这样的句式,写出了美丽的家乡。上完本节课,我觉得以下两点须要引起注意:1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不准。本想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充分让他们自己借助学习工具解决习题。并能对有感情的朗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引导他们在多种朗读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让孩子去“展示自己”的阅读的能力和对情感的领悟能力,但还有一些问题:(1)对学生阅读能力预测不够:我备课时,估计只有个别学生阅读可能出现问题,但事实说明我对动态的课堂预测不够。(2)“学生用合作方法自学”这一环节,本想要给足够的思考的空间,但因个别学生概括能力薄弱,而多用了10分钟,从而占用了下面的几个环节时间,一个环节没完成,其余上的很匆忙。2 在句式训练上没想到也出现了问题,学生本应都能做上,但好多同学思想不集中,有的不打开书,有的说悄悄话,导致了这一环节只是个别学生的独唱戏。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遗憾越来越少,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提升到更高的境界!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