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88552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垂线是小学阶段所学的初步几何知识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接收和掌握的知识之一。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可以用彩色粉笔作点缀,让学生看得更清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一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育要求之间相矛盾,为了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画垂线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有3点: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三是通过画垂线,能发现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由于设计的教学内容明朗,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说一说、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课堂气氛

2、活跃,所以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但还是有一些瑕疵:1、让学生尝试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用的时间较长,仅仅是让学生结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句话的理解画垂线,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迟迟无法做出垂线,建议新的教学设计应让学生结合课本例1的演示来完成,学习效果不但会提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彩色粉笔的灵活运用。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可以用彩色粉笔作点缀,让学生看得更清晰。3、多一些合作学习,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在自学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同桌两个人可以互相看、互相说、互相指导。在学生学会画垂线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方的本子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直线外点一点,让其

3、练习做垂线。做完之后,量给同桌看,让同桌明白是怎样操作的及是否正确,让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更熟练。这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上的一些小细节进行总结、完善,希望在不断反思时更加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二1、引入新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念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垂直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准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感受由垂线组成图形的规矩之美,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2、新知探究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人为本。先让学生画一条直线,经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垂线,学生们画出了不同方位直线的不同侧的垂线,初步体会

4、了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然后教师演示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并同步介绍作图步骤。然后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大家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垂线画法的探究过程中去,利于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3、课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时间把握的不够好,造成后面的练习题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一做。(2)学生在自主探究画法时教师对个别“差生”的关注、指导的作用发挥的欠缺。四年级上册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三垂线是小学阶段所学的初步几何知识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接收和掌

5、握的知识之一。怎样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要点,我没有按教本上的概念和定律说教,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并知道生活中的垂线。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垂线的特点。我是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1、学生动手引出垂线我在讲这一课之前让学生自制学具。也就是用两根木条或硬纸条制成能旋转的活动角。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学具放在桌面上,旋转其中的一根,使其中一个角成直角,再量一量其他三个角,看是不是都是直角.由此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 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3、学画垂线先学画过直线上任意一点做它的垂线,再学过直线上给定的一点画垂线,最后学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样有易到难,循序渐进,便能水到渠成。指导学生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2、画垂线时应先重合边后重合点。)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