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88374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读书是一架梯子,他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读书是一叶小舟,带你遨游汉字王国;读书是在品尝营养面包,它能让人充满了精神粮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以供大家参考。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篇一:谈读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也是当代真正的大学;是智慧的钥匙、最好的朋友,也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读书,有何用之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凡有所读,皆有所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书使人充实。因为读书,你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

2、宇宙。读书与境遇不同的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所以,读者务必需知“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的道理。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关键是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如在司马迁、海伦凯勒等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鹜。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因此,读者务必要做到“境随心转”,才会学有所成。书,我们应怎么读在古代,古人就有许多的读法。

3、如:“史学家候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站在古人繁盛的读法面前的我们,又应如何选择呢?因为人各有志,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所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不应一味地与古人求同,宛如:“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读书时,亦不可尽信书生所言,宛如:“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一生。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篇二:我的读书故事还记得小时候

4、,也许有五六岁了吧。家里有一块小木板,旁边放着几根粉笔吧。每天刚起床,妈妈便会在木板上写下一句三字经,然后让我背会。那时还太小,连拼音也不认识,更别说识字了。可妈妈却总要一字一句的领着我去读,去背。一连坚持了几个月,我竟然能把三字经从头到尾背下来了。五岁的孩子自然是看不懂三字经,只知道背下来是有好处的。现在我还能脱口背出一部分来。可能这三字经早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了吧。现在想来,那些“人之初,性本善”“玉不琢,不成器”确实给了我很多帮助,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姐姐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书。我挑了一本封面很漂亮的故事书。一边等着姐姐挑书,一边站在旁边看。等到姐姐把我的书付了钱以后,我却说

5、:“这书我看完了,不好看。”弄的姐姐哭笑不得。五六年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侦探。缠着妈妈买了一摞查理九世,还买了一本特别厚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足足有五百多页,我看里一个多月才看完。侦探们的破案手法实在让我佩服,我还曾经想当一名侦探呢!再后来,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一本书,名字是活着。看到简介还可以,就买下了。主人公福贵一生历经数不清的苦难,从一个富家少爷变成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民,身边亲人也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这就是活着吧?一个人能在经历这么多的打击后,还必须站起来生活下去,必须去看到希望的曙光,这就是“活着”!书,在我的心中,已经不只是许多有文字的纸张,她早已变

6、成有灵魂的人,她与我的心灵沟通着,诉说着书啊,我与你的故事,太长太长有关读书的散文随笔篇三:登山与读书小的时候,总喜欢爬上屋后的山,山上有满满的苹果树,苹果树上总会有我的身影。我喜欢坐在不高的苹果树上,看着天空的飞鸟和云彩,吹着清风,望着远方零零散散的房屋。长大的时候,学科繁多,我也回到了城市,城市的远方看不见山。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登山了,整天呆在家里写着试卷。后来,终于有个长假,我放下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登山。我走在铺满水泥的山间小路上,却没有发现小时候的快乐与愉悦。我抬头看着天空,心里有种莫名的惆怅。小时候的我,会从铺满砂砾的小路上寻找我的快乐:长大时候的我,会慢慢走在林间小路上,追寻属于我的

7、闲适,观赏山间恣意生长的树木花草,偶尔想起背过的一首诗词。记得书上有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要多实践。那么,我在想,实践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苏轼登山是为了体验“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景象,而我们登山却是为了锻炼,为了放松。那么,到底哪一种才是登山的真正意义呢?这些,书本不会告诉我们,我们只能做到“实践出真知”-自己去探索。其实,大自然就是我们的一本永不褪色的书,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了解很多,学习很多,接触很多。单只是登山,我们就能够有很多感触。我登上了山顶-山顶很空旷,野草丛生,怪石盘碣,在奇怪的石缝里偶尔还可以看到一株小小的树木,风吹得它们摇曳不止,却没有倒下。我看到了生命的意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