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8802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实际测量是一节特殊的课例,是由数学老师执教的数学作文课,是一节务实、高效的学科作文课。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实际测量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四年级数学实际测量教案一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学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P.145页口算(四)。3.5+7.612-6.2-3.870.255.61.011.7+0.43+3.35.4-2.5-1.472.80.8(1.25+0.36)0.20.99

2、+1.82.56-0.375000.0013.21.63.9+2.037.52.540.36120.7544.93.51.20.4+1.30.42.14-0.96.250.8二、复习指导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2.平行四边

3、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二十第5题。(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三、课堂练习1.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练习二十第9题。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

4、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四、作业1.练习二十第8题。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四年级数学实际测量教案二教学内容: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2、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3、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4、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卷尺、等教学过程:一、 提出问题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

5、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二、活动程序1、 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2、 布置活动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测量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6、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4、活动开始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四年级数学实际测量教案三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教学目标:

7、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

8、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

9、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

1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