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686938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有哪些?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运算律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一)以学生身边熟悉的课间活动:跳绳、踢毽子为教学的切入点,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针对同一问题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主要

2、是渗透“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学习方法,这其中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因为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个例子就轻率的得出规律,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本着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只有通过大量的举例验证,得出规律,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方法。到了加法结合律就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去探索规律了。由于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中老师安排了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在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础上模仿写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征。第二层次在观察比较中概括特征,通过“由此你发现了些什么”引发学生由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验证

3、猜想,得出规律。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二)本单元的内容有: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多学生是把

4、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三)这个星期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则运用得很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

5、初步认识,就算弄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第二,学生不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如遇到25 16就不知道如何计算,有时会把16分成106,有时会写成2510+6 ,针对上述情况还需对学生加强算理、算法的理解,要在学生的脑海中渗透“凑整”的思想第三,对于有些算式,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不会灵活处理。综上所述,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到运算定律带来的方便,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等接触的题目类型多了,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地感悟到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