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68115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ppt(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散曲的兴起和特点小令 又称 叶儿 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单片只曲 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此外 还有一种联章体 又称重头小令 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领组成 最多可达百支 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套数 又称 套曲 散套 大令 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 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 各曲同押一部韵 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 尾声 第五章元代散曲 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 如 雁儿落带得胜令 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 等 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 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散曲的体裁特点 散曲与词相比 其特点是 1 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 更自由活泼 2 可以增加衬字 在曲调规定之外

2、自由加添的字 既保持曲调的腔格 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更为酣畅淋漓 3 用韵较密 一韵到底 平仄可以通押 更显活泼流畅 顺口动听 4 诗词力避字句重复 尤忌重韵 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 散曲直露明快 更具民间色彩 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一 灵活多变 伸缩自如的句式 二 以俗为尚和口语化 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三 明快显豁 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元 乔吉 作乐府亦有法 曰凤头 猪肚 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 中要浩荡 结要响亮 尤贵在首尾贯穿 意思清新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卷八引 二 元散曲的主要作家和作品元代散曲创作 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 后期则向南方转移 前期

3、散曲多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薄 对封建礼教的藐视 对山林隐逸生活的赞颂 对男女爱情的歌唱 对自然风光的神往 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 艺术上富有通俗化 口语化特点 饱含北方民歌犷放爽朗 质朴自然的情调 代表作家是关汉卿 王和卿 马致远和白朴等 后期散曲缺少前期作家那种横溢于作品中的牢骚和不平 在艺术上刻意求工 用词典雅华美 且追求格律严整 创作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 代表作家是张可久 乔吉 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 睢景臣和刘时中 前期散曲 总体上说 前期散曲则以 本色 为主 关汉卿的散曲与其杂剧颇为相通 豪爽而带老辣 富有热爱人生 热爱生活的激情 对世事具有智慧的洞察力

4、 常表现出诙谐的个性 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 套数最为著名 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 捶不匾 炒不爆 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 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 斫不下 解不开 顿不脱 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 饮的是东京酒 赏的是洛阳花 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 会蹴踘 会打围 会插科 会歌舞 会吹弹 会咽作 会吟诗 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 歪了我嘴 瘸了我腿 折了我手 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 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 七魂丧冥幽 天哪 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马致远是前期散曲成就最高的 现存小令一百十五首 套数二十二首 另有残套四首 内容以感叹历史兴亡 歌颂隐逸生活 吟

5、咏山水田园风光为主 艺术上在保持散曲特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 又常具有诗词的意境和秀丽的画面感 语言自然清丽 雅俗相兼 其小令 天净沙 秋思 向来脍炙人口 直接以名词性意象的组合来描绘景物 且意象组合更为自然 主要名词前都有形容词作修饰 既造成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又减低了意象的密度 曲中的离情别绪表达带有丰富的联想和意蕴 马致远 越调 天净沙 秋思 意境图 张养浩的散曲 语言比较质朴豪放 有不少作品带有批评政治的内容 显示沉郁的风格 山坡羊 写登临古迹感叹兴亡 充满深沉的历史感慨 其中 潼关怀古 表达了作家经世济人同情百姓的深切情怀 眼光锐利 立场高远 后期散曲 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套数

6、 从乡民的眼光 以谐谑的笔调 将汉高祖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的场面写得滑稽可笑 以刘邦从前的无赖相与眼前的趾高气昂加以对照 表明在市民阶层的眼光中 封建皇权失去其神圣与庄严 另外散曲名家还有贯云石 曾瑞 乔吉 张可久等 王和卿 仙吕 醉中天 咏大蝴蝶 元代诗文 与前代相比 元代诗文显然处于低谷时期 但元代的诗文作家和作品的数量相当多 而且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 元代诗人鄙弃宋诗而专学唐诗的风气 对明代诗歌有很大影响 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路发展 并下启明代文风 第七章元代诗文 元诗四大家 指元代中期虞集 杨载 范梈 揭傒斯四人 并称 虞杨范揭 语见清 宋荦 漫堂说诗 他们当时都颇有

7、诗名 但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 内容较空泛 崇尚 雅正 宗法唐诗 而风格各异 铁崖体 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 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 他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 杜甫 李贺等人的长处 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 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 颇为引人注目 故称之 明代文学 一 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明王朝 1368 1644 历16帝 有国277年 可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明初思想文化的强制 理学开国 文字狱 压制文学发展 出现 台阁体 教化剧 明中叶之后 商品经济发展 新的学说产生 王守仁的 心学 王艮的 百姓日用即道 李贽 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思想解放和

8、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文学大繁荣 诗文流派众多 前后七子 公安派 竟陵派 唐宋派等 戏曲小说等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二 明代文学的特点1 戏曲 小说俗文学地位提高 发展迅速 各种文学形式前面繁荣 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 文等雅文学为正宗 而视小说 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 2 文学群体众多 流派纷呈 改变传统追随大家形成文学圈子的特点 出现以 主张 结合的风气 有明确纲领 并展开论争 3 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唐宋派 直抒胸臆 公安 竟陵 独抒性灵 李卓吾提出 童心 说 冯梦龙 情史 提出 情教 说 牡丹亭 以情反理 二 朱权与朱有燉1 二人都是皇室贵族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明初杂剧的发展趋向 朱权著有杂剧十二种

9、 今存两种 一是宣扬出世思想的神仙道化剧 冲漠子独步大罗天 一是演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风流韵事的风花雪月剧 卓文君私奔相如 后者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 朱有燉是此期创作最为丰富的作家 他的 诚斋乐府 包含三十一种杂剧 是元明杂剧作家保留作品最多的 其作品大多是粉饰太平和宣扬封建道德 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点缀升平 歌功颂德的庆贺剧 二是谈玄慕道 度脱成仙的神仙道化剧 以上两类作品皆是他政治斗争失意后的一种寄托和韬晦 三是弘宣教化的节义道德剧 其中 香囊怨 继母大贤 较为著名 四是水浒剧 有 黑旋风仗义疏财 豹子和尚自还俗 皆是 水浒传 未载事迹 对研究水浒故事很有文献价值 三 贾仲明 升仙梦

10、刘东生 娇红记 刘东生的杂剧代表作是 金童玉女娇红记 二本 取材于宋梅洞传奇小说 写申纯 王娇娘爱情故事 因种种阻隔最后始得成婚 结尾点明二人是金童玉女下凡 同归天府 原作为悲剧结局 刘作改为喜剧 并加重仙道成分 三 贾仲明 升仙梦 刘东生 娇红记 刘东生的杂剧代表作是 金童玉女娇红记 二本 取材于宋梅洞传奇小说 写申纯 王娇娘爱情故事 因种种阻隔最后始得成婚 结尾点明二人是金童玉女下凡 同归天府 原作为悲剧结局 刘作改为喜剧 并加重仙道成分 二 明中后期杂剧 一 王九思与康海1 二人都居于 前七子 之列 都师承马中锡 又都受刘瑾牵连而被削籍免官 同时他们在明杂剧的发展历程中都起着继往开来的作

11、用 王九思的代表作是 杜甫游春 表面上是写杜甫痛骂 谴责奸相李林甫误国乱政 并决心隐身避世 实际上是退职后作者心境的自况 借古讽今以抒身世之慨的意图显而可见 与初期杂剧相比 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现实性 并开启了明代文人案头剧的风气 2 康海的代表作 中山狼 共四折 取材于马中锡的文言小说 中山狼传 演东郭先生救狼却险遭狼害一事 当系有为而发的寓言讽刺剧 剧中刻画中山狼的蒙恩反噬 以怨报德 阴险残暴 正是对封建官场尔虞我诈 忘恩负义的典型概括 同时也是对世态炎凉 人心险恶的社会风气的尖锐嘲讽 因此它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讽刺剧 此剧主题集中鲜明 结构严密 关目紧凑 饶有童话意味 富于教育意义 它的

12、出现标志着明杂剧创作的转机 在此之后讽刺性杂剧成为明中后期杂剧创作的重要内容 三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徐渭多才多艺 在诗文书画和戏剧等艺术领域都有成就 表现了一种离经叛道 追求自由的个性 他曾自称书第一 诗二 文三 画四 但其杂剧创作也在戏曲史上享有盛名 四声猿 是一组杂剧 包括了 狂鼓史渔阳三弄 玉禅师翠乡一梦 雌木兰替父从军 女状元辞凰得凤 四本短戏 徐渭是明杂剧的代表作家 在明代剧坛上有着深远影响 他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 汪洋恣肆 呈现出陈规尽扫 独备一格的气度 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 徐渭的 南词叙录 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 第二节明代传奇一 传奇的称谓及其特点 传奇 最早指唐代

13、小说 后也指宋话本 元杂剧 明南戏 明传奇 是指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剧 其特点是 文学体制规范化 音乐体制声腔化 以昆腔为主 审美趣味文雅化 二 明代 三大传奇 四大声腔 三大传奇 即李开先写林冲与高俅 忠歼 斗争的 宝剑记 梁辰鱼写范蠡与西施 吴国与越国爱情 政治悲剧的 浣花记 以及传为王世贞写的揭发严嵩父子罪恶的现代剧 鸣凤记 四大声腔 即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而以昆山腔而主 四 沈璟与吴沈璟曲论的要点有二 一是强调 合律依腔 这是他曲学主张的核心理论 在他看来格律至上 甚至认为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 二是崇尚 本色 语言 着重于语言的通俗自然 朴拙浅近 对明传奇过于偏重辞藻骈俪的

14、倾向有所纠正 在沈璟的影响下 出现了一大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 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 因为沈璟是吴江人 故后人称之为吴 此派作家认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 强调曲辞必须本色 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 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风世为主旨 主要作家有卜世臣 吕天成 王骥德 袁于令 叶宪祖 沈自晋等 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 创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五 临川派及孟称舜1 临川派为明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 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 故戏曲史上往往将追随 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 汤显祖论曲强调 曲意 主张兼顾 意趣神色 讲究文采 崇尚 丽词俊音 要求格

15、律服从内容 文辞 偏重于剧作的文学性 临川派作家作家大多继承了汤显祖重才情 重文采 不受形式 格律束缚的特点 作品也大都是叙写男女之情 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 以情反理的倾向 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 吴炳 阮大铖等 汤显祖 第七章 汤显祖 牡丹亭 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 其不朽名作 牡丹亭 则是文学遗产中的瑰宝 一 仕履和交游 汤显祖 1550 1616 字义仍 号海若 又号若士 别署清远道人 晚年自号茧翁 江西临川人 他十四岁补诸生 二十一岁中举 自幼即有文名 为人正直 一生不肯依附权贵 万历五年 1577 参加会试 权相张居正

16、想使其次子嗣修高中 网罗海内名士以张声势 令嗣修结纳汤显祖及其同乡沈懋学 汤显祖拒绝 落第而归 沈懋学受拉拢 得中状元 张嗣修为榜眼 万历八年 张居正之三子懋修又来结纳 仍遭拒绝 这一科依然未中 而张懋修却中了状元 直到万历十一年 1583 张居正死后 他才考中进士 又因他不愿巴结权贵张四维和申时行等 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五年后改任南京礼部主事 万历十九年 1591 因灾异下诏求谏 他写了有名的 论辅臣科臣疏 弹劾内阁大学士申时行 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 改任浙江遂昌县知县 他在遂昌五年 颇多善政 曾在除夕遣囚度岁 在元宵纵囚观灯 但终因不附权贵而遭罢斥 于万历二十六年 1598 弃官回家 并于这年秋天由城郊迁居临川城内玉茗堂 此后他绝意仕进 隐居家中 从事写作 江西是泰州学派盛行的地区 汤显祖在少年时朗就接受了王学左派的影响 他的老师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 他还崇拜被封建卫道者视为洪水猛兽的另一左派王学大师李贽 汤显祖弃官后的第二年 曾在临川会见他 当时 名振东南 的达观 即紫柏 禅师 以禅宗反对程朱理学 与汤显祖关系尤为密切 汤显祖尊他们为 一雄一杰 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