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小 说与传统小 说

上传人:8****9 文档编号:126678006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识流小 说与传统小 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意识流小 说与传统小 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意识流小 说与传统小 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意识流小 说与传统小 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意识流小 说与传统小 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识流小 说与传统小 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墙上的斑点与包法利夫人对比中文1391陈毅龙201341058032 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创作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它描写了主人公从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作者通过描述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

2、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说起意识流小说,就要明白什么是意识流。意识,是头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包括回忆、幻想、思想、各种感觉、印象。“意识流”是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家借用这个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意识流”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 意识流小说家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认为现实生活是表面的,而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引起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不可界说的内在精神”则是真实的,因此他们强调“内心真实”,展现的是人们的内在精神,从而折射现实生活。这一方面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时代的产物。意识流小说的兴起归于社会的演变和时

3、代的变迁。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在一个动荡不安、矛盾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遭到极大的破坏,人们的自尊与自信每况愈下,而人的孤独感和异化感却与日剧增,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一个最根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着重表现西方人的复杂心态与悲观情绪,从而折射出社会生活的现实。 读完这两部作品,感觉最大的不同在于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对“内心”的记录方面。伍尔夫认为,真实是客观的。不过,对于相同的客观真实,人们的感受却不相同。小说家应该抓住的重要因素是人性,是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在对内心的捕捉方面,作者主张“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在墙上的斑点这篇小说中,就很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

4、小说中当“我”看到墙上的斑点时,思绪像开闸的潮水一般汹涌而出,首先回忆起当时炉子里生着火,由火又联想起一面鲜红的旗帜,又想起红色骑士潮水般涌来,当幻觉被打断时,“我”又感叹起人的思维特性来。接着猜想这个斑点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由钉子联想起挂贵妇人肖像,由此又想到赝品,想到以前的房客的习惯。面对着斑点“我”弄不清它到底是什么,由此又感叹起生命的神秘、思想的不准确和人类的无知来,一句“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引出一连串的物象:罐子、猫和老鼠、鸟笼子、铁裙箍、钢滑冰鞋奔马的尾巴等等,林林总总,不惜笔墨,犹如万花筒般的幻想、想象、联想等思绪纷至沓来。我们不难发现“墙上的斑点”只是诱发人意识活动的客

5、观事物,但这个客观事物并不是人物意识活动的主干部分。小说的发展与“斑点”无关,只是随着“我”意识流动而写就。对比包法利夫人,文章开始时的渥毕萨尔之行是非常关键的存在,在侯爵庄园的那场舞会同样是客观存在的一件事,但在这部现实主义作品中却成为包法利夫人意识活动的主干和根源,因为那场舞会,包法利夫人“渴望住在巴黎”,而后她的两度偷情、积债如山和对上流社会生活的疯狂追求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围绕这场舞会。其次,故事情节的有无和心里活动的呈现。墙上的斑点这篇小说通篇都是主人公的思想过程,这里除了主人公外没有其他人物,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小说在开始时向读者介绍了一个时间:“第一次看见墙上斑点的时间”之后,我们便

6、进入她的意识深处,在大约四千字的小说中我们遨游在主人公漫无边际、复杂纷呈的意识之中,我们随着主人公的思绪,一会儿批评“我们思绪多么容易一哄而上”,一会儿感慨“哎!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正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一会儿又发出疑问:“到底为什么人要投生在这里,而不投生到那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是没有横加干预与安排故事的走向,甚至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完全是由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来主导。而包法利夫人则不同,作者通过包法利夫人为主体,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生活的工笔画卷,展现了当时社会氛围的单调沉闷、狭隘闭塞,包法利夫人的搬家,偷情,计划私奔,借债,自杀,这些故事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情节性。

7、作者通过包法利夫人介绍人物、社会环境、编串故事,包法利夫人做为小说主人公,她的心理活动是经过作家整理的,服务于文章主题思想的,并不同于我们生活中原生态的心理活动。最后是时序的差异性。墙上的斑点做为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正常时间为顺序的结构,在心理变化和意识的流动中,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彼此交叉,相互渗透,使人物的视觉、回忆、向往三种现象交织、重叠在一起,实现了时序的颠倒与溶合,是根据“心理时间”进行的创作。在墙上的斑点这篇作品中,主人公的意识便呈现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小说从“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开始想到“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

8、帜,又想到红色骑士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然后思绪又暂时拉回到现实中来,但她很快又想到“幻觉,是孩童时期产生的”,在感慨人的生活的偶然性时,思维又跳跃到“来世”。在小说的结构上,以跳跃的方式,在“现实幻想、现在未来、此生来世”之间自由跳跃,真实地表现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即时性和不可捉摸性。而包法利夫人是遵循线性时间进行描写的,由于在修道院养成的向往上流社会的思想,加之现实的平庸,使她不能满足于生活的现状,当碰到罗多尔夫,她以为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却被无情的抛弃了,这对她来说是继夏尔之后的一次沉重打击,她变得异常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精神一度陷入崩溃,而在恢复之后,她完全变了一个人,热心无度,仪态万千

9、。为莱昂的付出让她彻底的走向了毁灭,为了约会,她挥霍丈夫的财产,到处借钱,为莱昂倾其所有,可最后依然没有任何回报,与绝望之中她选择了死亡。从少女到少妇,包法利夫人对上流社会的渴望随时间的发展经历了由浅而深,由执念到病态的过程。这部现实小说是按时间顺序来描述的,没有跳跃也没有打乱时序,我们能清晰的看见主人公是怎样被资产阶级腐败社会风气所俘虏和她对幸福的渴望在社会环境的束缚下化为泡影的过程。我认为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

10、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而传统小说在我们日常的阅读中不难发现,其通常少不了人物、环境(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故事情节三要素,无论是有顺序、倒叙还是插叙,它始终是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条叙事路线,是一种线性的结构。在我看来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各有其优点,意识流小说对于心理的捕捉和人性的剖析更为深刻与接近真实,不受束缚的叙述方式能使行文更加自由洒脱。而传统小说的线性结构和基本要素特点,决定了它可以铺成开来,能更多更好的展现出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以及不同阶级人物的特点,能够兼顾得更多。相对而言,我认为意识流小说着重对“人”的探究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而传统小说则着重对某个时期人物生活和社会背景的记录和呈现,更加的雅俗共赏,拥有更庞大的读者群,影响力相对于意识流小说要广,能更明确而清晰的呈现出作者的思想意图和写作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