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6667356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级高一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段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A. 政权更替频繁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纣王罪孽深重,商汤、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B符合;夏商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C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政权更迭频繁,故A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故选B。

2、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据记载,西周在举行“射礼”时,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使用的乐曲不同,王用驺虞,诸侯用狸首,大夫用采苹,士则用采蘩。材料所述制度维护了A. 王位世袭制B. 君主专制C. 宗法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详解】射礼主要内容是宾主拜揖行礼,司射放好壶、中、算,宣布投壶之令,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不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的地方管理制度,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3.“

3、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在先人看来,“今”是指A. 炎黄传说B. 大禹建夏C. 武王建周D. 始皇一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结合所学可知,大禹建夏,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故B正确;炎黄传说是原始社会,属于天下为公,排除A;武王建周、始皇一统在夏朝以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联系所学夏朝的建立的史实分析解答。4.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 民族认同

4、意识正在形成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从“三代”在祭祀的时候,“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C项符合题意。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的说法太绝对,A项错误。各族并不都是黄帝真正的后裔,所以本题无关“宗法观”和“世袭制”的事,B、D选项所说的“强化”和延续”均为错误说法。【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准确识记和运用。5.下图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毛遂自荐”的典故,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联楚成功,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此典故主要表明A. 儒家士子品行高洁B. 宗法体系趋向瓦解C. 官僚政治制

5、度形成D. 大一统局面已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毛遂能够与赵国使者共同出使其他国家,并因功获得官职,这说明当时用人不完全依据血缘关系,这体现出以宗法体系为基础的世官制的解体,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毛遂是儒家士子,故A项排除;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郡县制的实行,故C项错误;秦朝完成大一统局面,故D项错误。6.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決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嬴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A. 皇帝独尊B. 皇位世袭C. 君权神授D. 皇权至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

6、中“由于避讳嬴政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体现了皇帝独尊,正确答案为A。皇位世袭和君权神授与材料没有关系,故B、C错误。皇帝独尊是建立在皇权至上的基础上的,乃是皇权至上的一种具体体现,皇权至上是一种中央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点睛】皇帝独尊单指的是皇帝本人,是一个具体的人。皇帝独尊是建立在皇权至上的基础上的,乃是皇权至上的一种具体体现,皇权至上是一种中央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7.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

7、大,为了加强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A. 禅让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内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为郡县制,选项B正确;禅让制、内阁制不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A、D;行省制开始于元朝,排除C。【点睛】基础题,解题关键是对秦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准确记忆。8.秦朝的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丞相的工作职责是A. 主管军事B.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C. 负责监察系统D. 代替皇帝处理政事【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掌承天子,助理万机”,可见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故

8、B符合题意。主管军事的是太尉,负责监察系统的是御史大夫,故AC不符合题意。皇帝大权独揽,皇权至上,故丞相虽然位高权重,但不可能代替皇帝处理政事,故D不符合题意。9.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秦朝几方印章。根据下列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秦朝A. 实行“车同轨、书同文B.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 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D. “焚书坑儒”,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形成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说明秦朝已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秦朝的“焚书坑儒”,排除D项。【点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和

9、三公九卿制,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通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确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郡县制的推行相对于以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0. 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 “法令出一”C.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D.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C、D三项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属于皇帝制度的内容,而A项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分封制。故选A。考点:皇帝制度点评: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一。

10、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其主要的特征。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11.元朝的大一统超越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元朝在全国推行A. 分封制B. 行省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行省制,选项B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制度,排除A;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制不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C、D。12.宋太祖时期曾颁布诏令,要求科举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

11、官”,不得称呼考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而只能称“天子门生”。这些诏令A.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 有利于皇权的加强C. 推进科举的制度化D.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求科举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 不得称呼考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而只能称天子门生”等信息可知,宋太祖这样做是防止负责科举的官员对应试举人有所偏私,形成师生关系,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因此材料中的诏令旨在防止选官结党营私,这有利于加强皇权,故B选项正确;材料“不得称呼考官为恩”可知,宋太祖防止负责科举的官员,而不是针对丞相,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宋太祖防止负责科举的官员而颁布的诏

12、令,没有体现科举的制度化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防止形成师生关系而结党营私的问题,没有体现贵族特权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3.起到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作用的制度是A. 三省制B. 科举制C. 行省制D. 内阁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起到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不能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C选项错误,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加强的是中央集权,不能分散相权;D选项错误,内阁制设立的背景是丞相制度的废除,并非分散相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

13、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 刺史制度B. 参知政事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代设置参知政事削弱宰相的行政权,选项B正确;刺史属于监察制度,与相权无关,排除A;郡县制和行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C、D。15.唐朝开创了政治新格局,主要“新”在A. 中央增设内朝,重用亲信B. 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C. 实行文官制度,完善科举D. 设置内阁制度,总揽于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分工,职责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

14、中国官制的成熟。结合材料唐朝新的政治格局主要体现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B选项符合题意。内外朝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A不符合题意,排除。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是在宋朝,C选项排除。内阁是明成祖朱棣设置的,D选项排除。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解题关键在于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准确掌握。16.明史专家吴晗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大臣从“坐而论道(到)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再到)跪着说话了”。这种君臣间的礼仪从侧面反映了A. 礼仪制度逐渐规范B. 君臣关系日益紧张C. 皇权不断得到加强D. 对地方控制更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大臣从“坐而论道(到)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再到)跪着说话了”来看,

15、大臣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答案为C项。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自建立以来,就确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君臣关系知识意味着君主权威的加强,没有反映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对地方的控制,排除。【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着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分权不断削弱。17.论及某中央机构的特点,有学者把它归纳为简、速、密。简,就是机构简单,有官无吏;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密,即保密性强。这一机构是A. 唐代尚书省B. 宋代枢密院C. 明代内阁D. 清代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机构简单,有官无吏”结合所学判断,它指的是清代军机处,D项正确;唐代尚书省是三省中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统帅六部的机构,宋代的枢密院管理国家军事,都不符合 “有官无吏”的特点,AB两项错误;明代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