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66539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课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 课课 程程 标标 准准素素 养养 解解 读读 了解孔子等思想了解孔子等思想 家以及儒家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 的形成 1 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识记理解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识记理解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思想对儒家思想形成的意义 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认识其思想对儒家思想形成的意义 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 重点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重点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2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教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教 育等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重要现实意义 育等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重要现

2、实意义 一 孔子的学说一 孔子的学说 1 地位地位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的创始人 2 思想思想 核心思想核心思想 仁仁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礼礼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提倡提倡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用 用 德德 教化百姓 以教化百姓 以 礼礼 治国的同时 治国的同时 逐步改良政治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创办私学 主张创办私学 主张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 3 影响影响 1 在诸国争霸和在诸国争霸和社会

3、变革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 汉代汉代大一统之后 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大一统之后 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 老聃与二 老聃与 道德经道德经 1 地位地位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的创始人 2 主要著作主要著作 道德经道德经 老子老子 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 主张主张 1 哲学思想 核心是哲学思想 核心是 道道 本原论 认为本原论 认为 道道 是天地万物的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本原 天命观 提出天命观 提出 天法道 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法自

4、然 思想 思想 矛盾观 矛盾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含有朴素矛盾观 矛盾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含有朴素辩证法辩证法思想 思想 2 政治思想 倡导政治上政治思想 倡导政治上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以 以 无事取天下无事取天下 向往 向往 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的社会 主张推行的社会 主张推行 愚民愚民 政策 政策 4 影响影响 1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 其思想对中国文化 包括哲学 其思想对中国文化 包括哲学 伦理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道德人格道德人格 产生了深远影响 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混辨析易混辨析

5、 1 道家学派不等同于道教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不等同于道教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 道家思想形成于先秦时期道教是一种宗教 道家思想形成于先秦时期 道教兴起于道教兴起于 东汉 东汉 2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不等同于无所作为 不等同于无所作为 无为无为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既主张尊既主张尊 重自然规律重自然规律 反对盲目行为反对盲目行为 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倡导 待时而动待时而动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是一种是一种 积极无为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 的哲

6、学观 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史料 子曰 子曰 道之以政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有耻且格 论语论语 为政为政 颜渊问仁 子曰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天下归仁焉 论语论语 颜渊颜渊 解读解读 史料中史料中 指用道德来治理他们指用道德来治理他们 用礼教来整顿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 人民就会不但人民就会不但 有廉耻之心有廉耻之心 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是指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是指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 使使 自己的言行回归到礼仪规范上来

7、 自己的言行回归到礼仪规范上来 思考思考 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分析这些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分析这些 思想提出的合理性 思想提出的合理性 提示提示 思想主张 为政以德思想主张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维维 护等级秩序 护等级秩序 合理性 合理性 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 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因此因此 孔子主张孔子主张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以减轻人民苦难 以减轻人民苦难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礼崩乐坏 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

8、孔子希望恢复孔子希望恢复 周礼周礼 维护等级秩序 维护等级秩序 孔子思想体系体现的人文精神孔子思想体系体现的人文精神 1 仁仁 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 会环境 会环境 2 礼礼 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 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 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 历史使命感 历史使命感 3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渗透以人为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渗透以人为 本的理念 本的理念 4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等教育主张

9、保证了教育发展 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等教育主张 保证了教育发展 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比较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比较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史料一史料一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拱 之之 子为政子为政 焉用焉用 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论语 史料二史料二 我我 无为无为 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化 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 我而民自富 我 无欲无欲 而民自朴 而民自朴 道德经道德经 解读解读 史料一 阐述了孔子的史料一 阐述了孔子的 德治德治 思想 思想 是是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的统治效的统治效 果果 意即意

10、即 统治者如果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统治者如果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 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就会像北极星那样 自己居于一定自己居于一定 的方位的方位 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史料二 阐述了老子以史料二 阐述了老子以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为特征的道家思想 为特征的道家思想 意指不妄为意指不妄为 不不 胡作非为 胡作非为 思考思考 根据史料一 二 分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根据史料一 二 分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 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提示提示 同 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同 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异 孔子重异 孔子重 德德 反对苛

11、政和任意刑杀 老子主张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老子主张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 1 主要区别主要区别 1 在政治方面 孔子主张在政治方面 孔子主张 仁仁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杀 以德治国 老子主张杀 以德治国 老子主张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2 在哲学方面 孔子主张在哲学方面 孔子主张 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 优先考虑实际问题 强调关注 优先考虑实际问题 强调关注 社会 缺乏哲学思辨 老子确立了自己的本体论观点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社会 缺乏哲学思辨 老子确立了自己的本体论观点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道道 且提出了朴

12、素的辩证法思想 且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 研究重心不同 孔子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确立了伦理学 老子更研究重心不同 孔子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确立了伦理学 老子更 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 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 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 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 2 相同之处相同之处 1 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 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 2 都反对苛政和严刑峻法 都反对苛政和严刑峻法 3 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 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 仁仁 的思想 孔子所处的

13、春秋末年 社会冲突激烈 动荡不安 长期的的思想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 社会冲突激烈 动荡不安 长期的 战乱 使社会生产 生活遭受严重破坏 同时各诸侯国的统治者 因连年战争 战乱 使社会生产 生活遭受严重破坏 同时各诸侯国的统治者 因连年战争 不断加大对人民的搜刮 盘剥 在这种状况下 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 社会关系不断加大对人民的搜刮 盘剥 在这种状况下 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 社会关系 遭到严重破坏 这是其遭到严重破坏 这是其 仁仁 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 礼礼 的思想 春秋时期 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 统的思想 春秋时期 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 统 治阶级

14、内部争权夺利 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传统的价值观遭到破坏 社会迫切需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传统的价值观遭到破坏 社会迫切需 要一种制度来规范约束统治者之间 统治者与人民之间 人民之间的关系 而西要一种制度来规范约束统治者之间 统治者与人民之间 人民之间的关系 而西 周初年的礼乐制度在当时对社会的稳定作用使孔子认为 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周初年的礼乐制度在当时对社会的稳定作用使孔子认为 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 危机必须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 恢复和维护周礼 使颠倒了的社会等级制度危机必须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 恢复和维护周礼 使颠倒了的社会等级制度 重新恢复正常 重新恢复正常 3 教育思

15、想 孔子所处的时代 教育被官府垄断 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受教教育思想 孔子所处的时代 教育被官府垄断 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受教 育权利 孔子认为 社会秩序 人伦关系遭破坏 其重要原因就是贫困子弟无法育权利 孔子认为 社会秩序 人伦关系遭破坏 其重要原因就是贫困子弟无法 享受教育 无法理解周礼的社会价值 因而提出享受教育 无法理解周礼的社会价值 因而提出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2 孔子与老子的孔子与老子的 形象形象 孔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 其思想侧重于关注社会人生 老子是道家的宗师孔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 其思想侧重于关注社会人生 老子是道家的宗师 和代表 其学说面向自然和整个宇宙 具有兼容性 孔子作为儒

16、家的圣贤 给后和代表 其学说面向自然和整个宇宙 具有兼容性 孔子作为儒家的圣贤 给后 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象 被尊为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象 被尊为 万世师表万世师表 他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 以救 他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 以救 世安民为己任 富于理想 老子作为道家的开山鼻祖 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的世安民为己任 富于理想 老子作为道家的开山鼻祖 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的 形象 以宁静淡泊为操守 向往自然也主张顺乎自然 形象 以宁静淡泊为操守 向往自然也主张顺乎自然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教师用书独具教师用书独具 时时 空空 坐坐 标标答答 题题 术术 语语 1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是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这是 这是 仁仁 的具体体现 的具体体现 2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孔 孔 子希望通过扩大教育对象范围 让社会子希望通过扩大教育对象范围 让社会 上更多的人明上更多的人明 礼礼 3 孔子兴办私学 为学术的下移与传播 孔子兴办私学 为学术的下移与传播 做出了贡献 做出了贡献 4 老子的 老子的 无为无为 是指统治者不妄为 是指统治者不妄为 不胡作非为 为所欲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