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阶段综合测评2 专题三、专题四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664461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4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阶段综合测评2 专题三、专题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阶段综合测评2 专题三、专题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阶段综合测评2 专题三、专题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阶段综合测评2 专题三、专题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阶段综合测评2 专题三、专题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阶段综合测评2 专题三、专题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阶段综合测评2 专题三、专题四(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综合测评 二 专题三 专题四 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1 一五 计划期间 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A 由材料信息 一五 计划 住宅建设 比重不断减少 其他非生产性建 设投资 受到抑制 等可以推断出 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重工业建设上 故 A 项符合题意 B C D 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故排除 2 下图是 1952 1957 年国民经济结构比重

2、变化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 新中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B 公有制成分已占据主体地位 C 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D 我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A 材料显示的是 1952 1957 年我国工业和建筑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从 中体现 一五 计划的成就 故 A 项符合史实 正确 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不能 体现经济成分的变化 故排除 B C 两项 从经济结构的变化中无法体现我国 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故排除 D 项 3 国家颁发右图所示凭证 上海市公私合营企业私股凭 证 的目的是 A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 B 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打击不法商人 整顿经济秩序 D 保持多种经济成分 促进经

3、济恢复 B 本题旨在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情况 新中国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形式及赎买的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 此答案为 B 项 4 下表为我国 1957 1960 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 单位 千克 出 现下表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粮食植物油猪肉 19572032 45 1 1960163 51 851 55 A 左 的错误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B 尚未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C 1957 1960 年我国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D 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直接影响人民收入 A 从我国 1957 1960 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表中可以看出 粮食 植物油和猪

4、肉的消费量都大幅度下降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由于 1958 年 中共中央发动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 的错误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造 成了经济困难 故选 A 项 5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 属于成功的探索有 A 大炼钢铁 以钢为纲 B 建立一大二公的公社 C 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D 提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C A 项反映的是 大跃进 B 项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 D 项是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 都体现出 左 倾错误 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 均可 排除 1960 年 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到 1965 年 国民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 C 项属于成功的探索 故选 C

5、项 6 从 1961 年 1 月到 1963 年 6 月两年半的时间里 在我国共有 2600 多万 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 其中包括近 2000 万职工 其直接因素是 A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 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 二五 计划建设的需要 D 知青 上山下乡 运动的结果 B 1961 年 实行八字方针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精简职工 城镇人口 和压缩建设规模 充实农村劳动力 故 B 项正确 A 项不是造成材料现象的直 接因素 故排除 材料时间是 1961 年 1 月到 1963 年 6 月 第二个五年计划 是从 1958 1962 年 故 C 项错误 知青 上山下乡 当时尚未大规

6、模开展 故 排除 D 项 7 1953 年 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78 年以后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这两次农村生产关 系的调整 A 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项经济政策 B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 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 都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 D 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都坚持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其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 这是其与合作化道路的不同 从 目的上看 这两次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 D 项 8 2019 全国卷 1979 1981 年 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 5 000 万亩 有 计划

7、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 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 这些政策 A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A 减少粮食播种面积 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还林还牧 举办集体企 业 这使得农村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A 项正确 社队企业属于 集体企业 B 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指农业的自主经营 不涉及企 业 C 项错误 1992 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项错误 9 1986 年 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8、的若干规定 根据规定 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 产品购销权 定价权 资金使用权 工资 奖金分配权 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 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确立市场定价 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 增强企业活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 改革计划经济 完善市场经济理论 D 实行政企分开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B 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拥有定价权并非市场定价 1992 年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故 A 项错误 从材 料中可以看出 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故 B 项正确 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理论 故 C 项错误 材 料没有说

9、明 发挥政府职能 故 D 项错误 10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 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 等米下锅 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 找米下锅 从而由原来的 吃不饱 变成 吃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 C 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中 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 等米下 锅 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 找米下锅 这一转变主要突出了企业由被动变主动的 情况 从而结果也发生了变化 可见其原因是企业的主动性增强 这与企业自 主权的扩大有关 故选 C 项 A 项材料没有体现 B 项表述

10、与我国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内容不符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 D 项错误 11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中的相关数据编制 该表反映出 1979 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农村 家庭收入 17 6 收入 城镇 职工货币工资 8 0 农村8 9 消费 水平城镇4 5 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B 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992 年 与表格时间不符 故 A 项错误 农村的家庭收入平均增长率为 17

11、 6 高于城镇 农村的消费水 平平均增长率为 8 9 也高于城镇 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故 B 项 正确 1984 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故 C 项错误 表格反映的是消费 水平平均增长率 而不是消费水平高低 故 D 项错误 12 这个东西禁是禁不了 要从地球上抹掉也不可能 因为农村有好几亿 剩余劳动力要找出路 在农业改革进程中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这个东 西 是指 A 国有全民企业 B 民营企业 C 乡镇企业D 包产到户 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乡镇企业属于农业改革 就地在 农村转移劳动力 起到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故 C 项符合题意 A B 两项都不属于

12、农业改革 故排除 包产到户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关 故排 除 13 从 1978 年到 1992 年 历经 14 年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 方向 指 A 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A D 两项是 1978 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 B 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来的一贯政策 只有 C 项符合题意 14 从 1980 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 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 初开放沿海 沿江 沿边地区 再到陆续开放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 这 体现出我国对外

13、开放 A 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B 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 C 重视边境与内地的协调性发展 D 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 D 根据材料中 从 1980 年 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初 再 到 可知 我国对外开放是循序渐进 不断深入的过程 体现了多层次性的 特点 故 D 项正确 15 1933 年广州有报纸报道 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 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 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 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 第 二种是纱厂的女工 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该材料说明了 A 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 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

14、现出多元化特征 D 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C 从材料可知 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被完全改变 故排除 A 项 材料反 映的时间是 1933 年 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 故排除 B 项 D 项说法不符合 史实 故排除 因此正确答案为 C 项 16 1918 年某杂志记载 我前岁在北京过年 刚过新年 又过旧年 看 见贺年的人 有的鞠躬 有的拜跪 有的脱帽 有的作揖 有的在门首悬挂国 旗 有的张贴春联 对这则材料中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 B 社会习俗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C 新旧杂陈是该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 D 新的社会风尚成为社会主流 D 由 鞠躬 脱帽 可以看出辛亥

15、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 故 A 项正 确 但不符合题意 由 有的鞠躬 有的拜跪 有的脱帽 有的作揖 有的在门 首悬挂国旗 有的张贴春联 可以得出 B C 两项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由材料 可知社会风尚是新旧杂陈的 新风尚还不是主流 故 D 项错误 符合题意 17 20 世纪 50 60 年代 中国 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 有 人戏称 十亿人民一款衣 三种颜色盖大地 这种现象表明了 A 政治生活影响深刻B 舒适休闲意识强烈 C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D 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A 根据材料 20 世纪 50 60 年代 看背影难辨男女 十亿人民一款衣 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当时列宁装 布拉吉 毛式服

16、装 黄军装 黄军帽 红袖 章 黄挎包较为流行 给时代画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 故 A 项正确 18 下表出自 交通杂志 1935 年 1 月 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各种运输方式运费之比较表 单位 分 运输方式运费 吨 千米 运输方式运费 吨 千米 肩挑34 0驴车18 0 公路汽车30 0轻便铁路2 4 独轮车19 2铁路2 0 A 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 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 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 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A 表格反映出 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式的费用低好几倍 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因素 故 A 项正确 19 19 世纪中期以后 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 火柴 洋布等日用品 虽穷乡僻壤 求之于市 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交通有了较大进步 B 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C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D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19 世纪中期的中国交通未得到较大的发展 A 项与史实不符 故排除 B 项符合史实 但与材料旨意无关 故排除 C 项在材料中未提及 故排除 材料提及此时中国市场洋货增多 甚至在乡村也需要这种洋货 由此可见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