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2 第二章 体育锻炼的影响与意义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665491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2 第二章 体育锻炼的影响与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2 第二章 体育锻炼的影响与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2 第二章 体育锻炼的影响与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2 第二章 体育锻炼的影响与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2 第二章 体育锻炼的影响与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2 第二章 体育锻炼的影响与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2 第二章 体育锻炼的影响与意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体育锻炼的影响意义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 第一节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一 体育锻炼的含义 体育锻炼指有计划 有组织 反复进行的 能维持或提高个体体质和健康水平的身体活动 属于身体活动的一种 身体活动与体育锻炼对健康和构成体质各因素水平的增强作用与活动内容有直接关系 从维持健康角度来说这两者可相互代替 但身体活动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更广泛的活动 而体育锻炼通常与体能维持和提高相符合 一个人如果想提高特定体能并实现目标 就必须从事有频度 强度和持续时间要求的锻炼 体育锻炼的形式有 等张练习 等动练习 等长练习

2、 伸展练习等 二 体育锻炼的效果 一般来说运动效果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以及运动条件的差异 即使是同种运动 在同一个年龄组进行的情况下 运动效果也不尽相同 对每个参加者来说 在运动锻炼的早期阶段 运动参加者都会产生一种 精力充沛 的自我感觉 这就是运动带来的自觉效果之一 这种自觉效果的存在 不仅能稳定运动者的情绪 还能提高运动兴趣 坚定运动信念 并为持久运动打下良好基础 一 心肺机能的改善1 运动时的心率变化健康成人的心率为 男65 75次 分钟 女70 80次 分钟 当人体发热 神经紧张或运动时心率都会加快 一般说运动强度越大 心率越高 两者呈正比例关系 长期坚持锻炼的人 安静状态

3、下心率比正常人低一些 可达到40 60次 分钟 2 运动时的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关系 每分输出量 心率 每搏输出量 下面有两组数据可比较 1 安静状态下一般人 5000毫升 70次 分钟 70毫升锻炼者 4500毫升 50次 分钟 90毫升 2 最大强度运动一般人 22000毫升 195次 分钟 113毫升锻炼者 37000毫升 195次 分钟 190毫升 3 运动员心脏 1 运动员心脏功能强 人的心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正常但没有受到锻炼的心脏 另一种是因病而肥大的心脏 还有一种是运动员心脏 运动员心脏增大现象常发生在职业运动员或长期坚持耐力锻炼的人身上 医学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4、得出 病理性增大的心脏是扩张 松弛 收缩时射血能力减弱 心储备能力低下 与此相反 运动性增大的心脏 其外形丰实 收缩力强 心储备能力高 所以说运动员心脏增大是心脏对长期运动负荷适应的表现 2 心脏血管口径增大 心脏工作时 同其他肌肉一样也要消耗氧气 锻炼有素者的心脏口径增大且毛细血管丰富 所以供氧充足 心功能增强 然而长期不锻炼者 其动脉口径还会减小 心脏工作容易疲劳 WHO在一份调查中指出 发达国家的年轻人 近70 者的冠状动脉中有脂肪纹和纤维斑 因此 人们应从青年时代起预防心脏病 3 神经调节作用增强 受过良好训练的心脏即使面临难以控制的情绪危机 也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来保护自身的界限 而未

5、受过训练的人 就没有这种自卫能力 4 运动时的血压变化血压是流动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正常人的血压值是18 6 12kp 12 8kp 血压随年龄增长可稍偏高 运动中血压呈上升趋势 收缩压随强度增加而上升明显 舒张压变化则不大 这种脉压差增大有利于供给全身血液的需要 长期锻炼者运动后血压恢复快 5 运动过程中的呼吸机能变化经常锻炼的人肺活量可以增加1000 2000毫升 经常锻炼的人在呼吸频率和呼吸深浅上也有所不同 一般人呼吸浅快 16 20次 分钟 而锻炼有素的人呼吸深缓 8 12次 分钟 这种深缓的呼吸方式既可提高换气效率 又可使呼吸器官得到较长时间的休息 适应剧烈运动的能力增强 二 肌肉

6、机能的改善运动时 机体内新陈代谢加强 血液循环加快 血流量增加 运动器官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而在促进少年的骨骼 肌肉的发育上 身高 体重 胸围的增长尤其显著 调查资料表明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 比同龄不锻炼者的身高平均高3 5厘米 适度锻炼可使骨的生长发育加强 骨骼长长 更坚固 使关节囊 韧带 肌腱增厚 增加其弹性和伸展性 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使肌肉中营养物质增加 使肌纤维增粗 肌肉变得粗壮结实 收缩力量和耐力加强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 肌肉工作更加准确 协调有力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三 体育锻炼与免疫 免疫机能的提高表现为对疾病抵抗能力的适应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防御系统 它由免疫器官

7、如胸腺 脾 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 如T细胞 B细胞 K细胞 NK细胞等 免疫分子 如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等 组成 研究表明 适宜的健身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 对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 在运动前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数量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显示 运动后NK细胞活性 数量均显著升高 长期坚持长跑锻炼的运动组血浆IgA IgM IgG显著高于对照组 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须指出的是免疫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取决于 运动类型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运动者的年龄 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环境条件 轻度和适当的锻炼会增强免疫机能 而大强度或长时间剧烈运动会导致免疫抑制 产生过度训练综合征 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

8、证据证实剧烈运动会降低机体对患病的抵抗力 但在出现发热 肌肉疼痛 感染等症状时最好避免剧烈运动 第二节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 锻炼与情绪改善 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可能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问题 通过体育锻炼可使情绪得到调控 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 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 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 从而调控人的情绪 改善心理健康 如麦格曼等人对体育锻炼后的被试者进行了测量 发现他们的焦虑 抑郁 紧张的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 而在精力和愉快程度上却显著提高 伯格研究认为 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 最大心率的60 75 活动的锻炼者 每次活动20 60分钟 有助于情绪的改善

9、还有些研究人员研究发现 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 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这如同人们在愤怒时摔东西的迁怒 宣泄作用 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 可以减弱或消除情绪障碍 在当今的快节奏 高效率 强竞争的时代 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 焦虑 不安 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 可使紧张 焦虑 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 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二 锻炼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 它由许多自我认识所组成 由于锻炼可增强体质 保持精力充沛 因而 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非常重要 许多研究发现锻炼者比不锻

10、炼者有更积极的总体自我概念 体质好的人比体质差的人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和躯体概念 躯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 据报道 54 的大学生对他们体重不满意 特别是女性 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 对身体表象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下降 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研究表明 力量与身体自尊 情绪稳定性 自信心相一致 加强力量训练可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三 培养情操和意志力 锻炼内容的多样性 复杂性 多变性和趣味性 能使人从中体验到快乐 满足 紧张 兴奋 焦虑等多种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 体育活动的团体性和互助互学能启发学生的社会意识 增强自尊 自信及责任感 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性能激

11、发学生的进取心 同样 体育活动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 其中有来自内心的 如紧张 害怕 失意等情绪 也有来自外界的 如环境 设备 能力限制等 为了实现目的 就必须发挥意志的作用 克服困难 所以 锻炼的过程就是意志行动实现的过程 可以培养学生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质 四 锻炼的心理耗竭和成瘾 应强调的是科学锻炼才可能促进心理健康 如果锻炼不合理 则损害身体 给心理健康带来负效应 这些负效应主要表现在心理耗竭和成瘾 心理耗竭指锻炼者在运动中因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 常见心理症状有心境状态紊乱 身体 精神和情绪的筋疲力尽感 自尊心下降 人际关系质量消极变化

12、 玩世不恭 冷酷无情等 研究指出 心理耗竭不仅损害心理健康 而且还直接导致退出锻炼 锻炼成瘾是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锻炼成瘾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有积极成瘾的人能够控制锻炼行为 而有消极锻炼成瘾的人则反受锻炼行为的控制 锻炼成瘾的诊断标准是 活动单一 导致每日锻炼的刻板模式和固定时间表 为保证每日锻炼 日益把锻炼放在优先的突出地位 日益表现出对大运动量的承受 有规律锻炼一旦停止 表现出心境状态的紊乱的信号 一旦恢复运动 紊乱现象减轻或消失 主观上意识到自己非锻炼不可 不顾他人告诫运动会加重身体的不良状态而继续运动 锻炼成瘾不能算是一种强迫症状 因为个体主观上并未想摆脱 出于健

13、美 减肥 提高运动技能等目的的锻炼是否易形成锻炼成瘾 目前未见报道 这种心理倾向是否会发展为变态也有待研究 第三节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 一 社会适应的含义与标准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几种现象 1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做出适合生存的反应能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就会对其心理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进而影响到个人的长远发展 2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适应外界环境赖以生存的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 竞争意识的增强 它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但有关这些方面的报道和研究不多 3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包括生活 学习 劳动 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14、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适应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 即个体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生活需要的应付和适应能力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他们各个年龄阶段相应的心理发展的综合表现 5 社会适应能力是适应社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市场经济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包括竞争意识 生存能力 耐挫能力 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等 6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社会环境的应变能力 隐藏在身体内的疾病 隐患 只有表现出病状和体征时才被人们所认识并称之为疾病 所以健康和隐患可以共存 二 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表现 1 康复能力康复能力是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在蒙受精神打击或刺激后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 由于人生阅历不同 认知

15、和评价能力的水平不同 个体气质和性格不同 人们在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后康复需要的时间及程度也不相同 康复的速度越快 越完全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2 耐受能力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称为耐受力 增加对刺激或压力的耐受能力和容忍能力是心理平衡的根本 不同个体的耐受能力各不相同 对精神刺激的反映也各不相同 有些人可把压力变为动力 在逆境中奋发图强 有些人则耿耿于怀 一蹶不振 人的先天素质 神经系统类型强弱及活动特点都会影响人体的耐受能力 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所起的作用 3 控制能力控制能力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人对自己的情绪 情感 思维等活动是可以自觉地加以控制和调节的 情感丰富 思维敏捷 仪

16、态大方 举止得体 应对自如 不卑不亢 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4 适应能力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在人生的旅途中 周围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 能否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 是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 5 意识水平能力一般情况下是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 临床医学上则以意识清晰的程度为指标 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 意识水平就越低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6 社交能力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赖于生存的基础 人类心理活动产生和维持有赖于社会交往的发展 一个人如果没有知心朋友或很少和朋友交流思想感情 其心理健康是可能存在障碍的 也就是说 社会交往能力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 体育锻炼影响适应能力的表现 1 有助于学习和理解社会行为规范2 有助于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念3 有助于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4 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5 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6 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7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8 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