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65177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通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诗人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诗歌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爱情观。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教学重心放在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上。在反复诵读的同时,设置思考题,以讨论探究的方式感悟,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而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2、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

2、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鲜明而独特的意象。2、理解诗中蕴含的丰富 又深刻的哲理。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题。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2、探究式阅读法。用于对诗歌意象或主题的分析。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朗读磁带 课件及教师多媒体机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致橡树,把握诗中意象及感情意义,感悟诗人的爱情观。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中外诗歌中一大主题。白居易讴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秦观高唱“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么,

3、作为当代人又该怎么看待爱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板书课题)二、解题(幻灯片显示)1、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初中学过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2、朦胧诗简介涌现于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内涵上意蕴浓厚,不求显露;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平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代表作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诗作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听录音范读。2

4、、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多媒体幻灯片检查读音)慰藉(ji) 流岚(ln) 雾霭(i) 虹霓(n) 霹雳(p l)3、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情感。女生:从“我如果爱你”至“不,这些都不够!”领读:“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你有你的铜枝铁干”男生:“像刀、像剑,/也像戟;”领读:“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女生:“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合:“我们分担寒潮、风雷、流岚、霹雳;”至结尾。4、学生分层并概括内容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提示:全诗可分两层。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不够!”,诗人在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附庸,对世俗爱情观的扬弃。二层余下部分,表达诗人新型的爱情观。四、重

5、点问题研习1、学生齐读诗歌第一层后,提问:这一层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诗人用了“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这些意象要么“攀援”借“高枝炫耀自己”、“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要么“送来清凉的慰藉”、“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这一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他们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2、学生齐读第二层后,思考:诗中的“木棉”和“橡

6、树”有何深刻含义?诗中的几组对偶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板书要点)对偶句,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共建新型的现代的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3、讨论: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何特点?诗人的感情有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提示:结构上采

7、用先破后立的方法。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的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 婚姻关系的认真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诗人对自己心中的爱情观的“立”。从感情抒发上,第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以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抗争、是战斗,诗人一直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

8、的。第二层诗人的感情是平缓的,从第一层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摇曳。4、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诗并试背。5、小结: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这不禁使人想起裴多菲那首著名的小诗:(同学齐背)“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五、联系自己,谈谈感想有人希望爱得腾云驾雾,爱得天翻地覆,爱得轰轰烈烈,爱

9、得迷迷糊糊;有人歌唱在爱的路上牵手走过春夏秋冬,在相敬如宾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爱其所爱,无怨无悔。那么你呢,你的爱情观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可以让学生比较牵手主题曲、过把瘾主题曲、老鼠爱大米等流行歌曲中表达的爱情观与本诗的区别。提示:牵手平平淡淡才是真。过把瘾不图天长地久,只求一时拥有。老鼠爱大米只要你开心,我什么都愿意。致橡树追求唯美、理想化。六、课外延伸鉴赏下列三首朦胧短诗(多媒体幻灯片显示)1、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提示: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朦胧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

10、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钦赞。作者用意象、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顽强求索的精神。 2、小巷:“小巷/又弯又长/ 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提示: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

11、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我”是坚定的,“我”在顽强地敲着,边走边敲。而“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3、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提示: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六、作业1、熟练背诵全诗。2.课外阅读朦胧派诗歌,如舒婷的双桅船等。板书设计致 橡 树舒 婷橡 树 木 棉阳 刚 柔 韧独立平等互相依存 同甘共苦课例分析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种有效

12、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以理解为目的。分角色朗读,就是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 ,学会审美。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富有情感性。分析“橡树”“木棉”的意象特点,就是在挖掘它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更深刻地把握诗人的爱情观。叶圣陶说:“文艺鉴赏还要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起来似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叶圣陶论创作)可见,赏析诗歌中,语言分析十分重要。分析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达到对诗歌深层意蕴的把握。致橡树中“不像”“不学”“不止像”表达了作者对旧观念的强烈否定,第二层对偶句的使用,这些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均是鉴赏点。“学以致用”。介绍“朦胧诗”,鉴赏“朦胧诗”,不仅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开拓阅读视野,也锻炼了鉴赏能力。教学反思分角色朗读是诗歌诵读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需要更多的鉴赏实践和写作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