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测井方案与应急处置预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665145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测井方案与应急处置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石油测井方案与应急处置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石油测井方案与应急处置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石油测井方案与应急处置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石油测井方案与应急处置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测井方案与应急处置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测井方案与应急处置预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井方案及应急预案编写单位:*公司施工单位:*队审 批 人:钻 井 队(签字): 日期: 测 井 队(签字): 日期: 监 督(签字): 日期: *公司 年 月 日一、现场数据1泥浆参数:泥浆密度: g/ml ;粘度: s; PH值: ;CL-: mg/l ; 2钻井数据:套管: 3.测井项目二、人员分工1. 测井队长: 2. 工程师: 3. 带班操作手: 4. 绞车操作: 5. 动力检查: 6. 井口巡视: 7.仪器连接检查: 三、作业准备1:首先在基地选用性能良好的仪器配接检查,到达井场后对仪器再次进行配接检查,保证仪器在入井前的正常状态。2:基地准备好打捞工具。3:注意劳保用品穿戴。4:

2、天气寒冷注意防止人员冻伤,防滑防冻。5:测井前,把电缆卡子,剪切电缆工具放至钻台。6: 井下防落物;提高警惕防止高空落物,注意人身安全。7:测井时,井口专人值班。8:测井时,派有经验的带班操作手操作绞车,注意遇阻遇卡。9:作业时,与井队密切配合。10:PCL传输作业注意CHT变化,防止损伤仪器,造成仪器落井、遇卡、遇阻事故。 四、对井队的要求1:井口坐岗2:井口照明充足3:组装井口时井队充分配合4:测井时严禁电气焊5:钻台供气供水充足6:井口工注意电缆,防止钻具碰伤电缆五、测井施工方案及风险分析在测井中应当防止仪器遇阻、遇卡及电缆吸附卡。测井施工的总体原则是必须在确保100%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测

3、井施工。电缆测井方案的详细步骤见下:1) 在测井前应详细检查下井用的电缆和马笼头的通断绝缘状况、仪器O圈全部更换,确保测井作业顺利完成。2) 在下井过程中,密切注意仪器悬重及CHT张力,观察仪器在泥浆中的重量。仪器出套管鞋后进行记录,目的是为了验证仪器性能和校正深度。然后控制仪器下井速度,如有遇阻现象,切不可以增加下放速度的方法,硬冲已通过井径缩径或垮塌地段。第一趟电缆测井,仪器下放深度不要超过造斜点。3) 下放时若没有到达造斜点米遇阻,不要尝试通过,调节好仪器,直接以测速10m/min上提,严禁在裸眼井段停留,减少仪器卡及电缆吸附卡的风险。4) 根据电缆悬重、计算好电缆的最大安全拉力。5)

4、若能够顺利下到设定深度,迅速调节好仪器,开始上测。上测过程中,密切注意张力计及CHT的变化,及时调节绞车扭矩,防止由于扭矩调节不当,造成由于仪器遇卡将仪器卡死,或拉断弱点等状况。传输测井方案的详细步骤见下:1) PCL作业要求:准备工作:保养好水平井工具,确保湿接头的通断绝缘良好。1提供准确的钻具深度:井队负责提供钻具深度,其深度要严格审核。深度有任何差错,将会漏测或损坏测井仪器。井队工程师排钻具时,旁通阀以上要尽量排整柱钻具,避免接单根耽误时间。若钻具内径有变化,应把此段钻具排在上部,以免影响对接。高温情况下传输测井,循环点循环完成后上提一个立柱,再接旁通下电缆对接,尽量降低仪器温度.2安装

5、天滑轮:井队按照测井人员的技术要求,负责将天滑轮装于井架的适当位置(至少承受10吨的拉力)。在测井过程中,天滑轮及吊索的安全牢固性由井队负责巡视。3钻具要求:旁门以下的钻具应使用通径规通径。通径规直径钻具应大于50mm每次作业只能使用1个通径规。一旦通径规不明去向或数目不对,应立即通知测井人员。只得在钻杆公扣上涂抹丝扣油,钻杆内严禁落物,一旦钻具内有落物时,禁止往钻具内加注泥浆。否则,将损坏测井设备并直接导致作业失败。传输测井尽量少用内涂层钻杆,一定要用时,尽量缩短循环时间,减少脱落的内涂层,增加电缆对接成功率。4起下钻速度:司钻要平稳均匀地起下钻,慢速衡张力起下钻具,是作业成功的保证。测井时

6、每柱钻具纯上提或下放时间3分钟,非测井时2分钟。起下钻时测井仪器遇阻遇卡不超过2吨(不包括钻具的遇阻或遇卡)。5更换吊卡更换吊卡时,钻工要注意谨防碰砸电缆导轨以防挤伤电缆。吊卡回座距离不得超过20cm。6锁住转盘,禁止在起下钻过程中转动转盘。7泥浆要求:泥浆失水要降到3个以下,循环时逐渐加压顶通,最高不得超过8MPa。每次循环要加滤网,对接点处泵压8兆帕,至少循环一周以上(循环完后注意取出滤网)。8司钻要密切注意井口测井人员口令,配合好测井绞车的上提下放工作,测井过程中司钻不要私自上提下放钻具,如需活动应通知测井人员。9对于以上注意事项,井队白班和夜班相关人员都必须清楚。10对接前禁止往钻具里

7、灌重泥浆。11.水平井工具要用低速档上扣。六、测前施工条件安全检查1、钻台前测井施工区域是否符合测井要求:钻台前35m20m范围内无杂物堆放或停放与测井作业无关的车辆,井场平整、无油污;钻台和地面坡道通畅,无障碍物;2、钻井队是否已停止妨碍测井施工正常进行的其它作业;3、井场水、电、气的供应是否满足测井施工要求;夜间施工时,井场灯光照明良好,测井车与井口之间明亮,视线清楚;4、钻台台面是否清洁(冬季施工时钻台台面无结冰);5、提升设备和钻井系统工作是否正常;6、砂泥岩井段是否已使用牙轮钻头加原钻具通井(其他岩性井段,可用原钻头通井)。通井作业是否满足以下要求:通井过程中,先下至井底循环1周,短

8、起至套管鞋以上10m位置再下至井底循环,振动筛上无岩屑返出后起钻;7、测井前通井时起下钻情况是否正常,通井过程中遇阻、卡时,是否已进行重点处理,保证起下钻无阻、卡显示;8、测井前井筒内钻井液性能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9、采用悬挂方式固井的套管在扫塞或通井过程中,是否已对悬挂器上下10m井段进行重点处理(采用循环冲洗、上下活动或转动钻具等方式)。测井前井筒内钻井液全性能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裸眼井循环时,排量不小于正常钻进时的排量;同时循环时间达到实测循环周期2倍以上,振动筛上无岩屑返出后起钻。套管井循环时,排量不小于扫塞时的排量;7以上尺寸套管循环时间达到实测循环周期2倍以上、7及以下尺寸(包

9、括7)套管循环时间达到实测循环周期3倍以上,振动筛上无水泥块和固井附件碎屑返出后起钻;10、钻具传输测井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是否加滤网(滤网孔径4mm);11、钻具传输测井前是否清洁测井专用钻井液及指定泥浆罐;12、钻具传输进行固井质量测井时是否用稠浆打一个段塞进行专项井筒清理作业,并将井筒内水泥浸钻井液循环干净;13、钻具传输施工时,与仪器连接的油管,其内壁是否干净;冬季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地面是否使用高压蒸汽对油管进行清洗,油管内壁上无死油或防腐涂层;若现场无法进行清洁处理,更换为符合测井施工要求的油管;14、钻具传输施工时,钻井队是否使用标准通径规对钻具或油管水眼进行通径;15、井眼准备是否

10、符合井控要求:钻井队为测井作业提供满足测井条件的井眼,提供足够的井眼稳定时间,保证井内稳定时间满足测井施工时间1.5倍。当停待24小时以上时,需下钻通井,充分循环钻井液,保证连续安全作业;16、井内不稳定的井(井漏、井涌、溢流等),需要进行测井作业的,测井前需报主管部门批准现场施工方案(配合作业方联合编制)。七、测井作业可能遇到的事故及防范措施表序号事故原因导致事故的因素后果措施1溢流、井涌及井喷泥浆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1. 地层中有物质溢出,致使泥浆比重下降;2. 仪器运行产生抽吸作用;3. 测井仪器上提时,井中泥浆液面高度下降,没有及时补充泥浆;4. 测井时间超出了最大空井安全时间。1. 无

11、法正常完成测井数据采集工作;2. 因抢时压井而切断电缆,造成测井仪器落井;或仪器由井中喷出摔坏。3. 井喷失控,产生火灾;4. 可能造成人身伤害。1. 井口安排人员值班,及时观察井下情况;2. 测井时井队及时补充泥浆;3. 上提电缆时速度不得过快(服从现场监督要求);4. 测井时,尽量节省时间;5. 及时交收井口,及时压井;6. 人员、设备及时撤离。2火灾火种点燃可燃物质1. 井中有可燃物质溢出;2. 井场产生明火。1. 烧毁设备;2. 烧伤人员。1. 工作人员禁带火种;2. 严禁磕碰、摔砸金属工具。3H2S泄漏地层中含有H2S溢流、井涌或井喷1. 损害测井仪器2. 造成人身伤害1. 工程师了

12、解井下H2S情况;2. 携带H2S防护设备和探测仪;3. 正确使用防护设备撤离污染区域。4电缆打结仪器下行速度小于电缆下放速度1.泥浆比重大2.电缆下放速度过快1.深度产生较大偏差2.仪器遇阻或遇卡1.控制电缆下放速度2.记录设备在井中的悬重3.监视仪器下放时曲线变化5遇卡现场特殊情况致使仪器无法移动1. 测井车动力设备损坏,导致仪器在井下停止运动时间过长2. 井壁垮塌严重,仪器被掩埋3. 砂桥卡4. 仪器极板损坏,造成仪器卡井5. 由于操作流程的原因,致使仪器在井下有停留现象被迫采取打捞作业1. 作业前机修认真保养动力设备2. 作业前认真了解钻具起下情况和井下地质情况3. 确认仪器上扶正器的

13、外径小于钻头尺寸4. 仪修在作业前仔细保养下井设备5. 井下仪器始终保持运动状态;安排技术熟练的工程师进行作业,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仪器在井下的停留6仪器损坏1“O”圈密封失效,或仪器连接处连接不紧密2打捞失败1. 仪器串“灌肠”2. 全部或部分仪器无法捞获1. 作业前更换所有“O”圈,确保仪器承压性能,专人负责下井仪器打紧2. 认真准备打捞设备,严格遵守打捞规程,事先确认下井设备保险购买情况7损失作业时间1. 仪器工作不稳定2. 处理可能出现的事故1. 无法向用户及时提供所需资料2. 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1. 小队作业前认真连接检查仪器,在下放时采用下测,仪器到底后改用上测,确保井下资料的获取2. 按照预案执行,避免事故的发生【注】:其他测井进程安全预案见:“裸眼电缆JSA风险分析库(2012).xl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