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65009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通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 作文是教出来的吗?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似乎有点悖时,语文建设最近开展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讨论,许多专家都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用教材教的理念已达成共识,但具体如何用教材教,尤其是对人教版的作文教学讨论太少。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似乎有意回避写作训练和写作知识,写作辅导没有系统规范的“体系”可循,缺少适合初中生模仿的典型范文;置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写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被教师简单化和边缘化,写作教学从阅读教学的附庸进而沦为综合性学习的点缀,甚至于发展到“语文课堂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的地步,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用这样的教材教学生写作呢?一、细读教材,加强读写结合的密度。教

2、材是语文教学主要的课程资源,面对这一资源,我们既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机械的教教材,也不能单凭个人喜好随意剪裁教材。其实每一篇文本均有存在的价值,“存在即合理”,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作怎样的处理。多年来,语文教师习惯于阅读课里细致的讲解和反复的训练,习惯于用标准答案“丈量”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情感的深度,于是语文教师的角色成了教参与学生的传声筒,教参上怎么说就怎么讲。现行教参一改以往标准件的模式,但缺少明确的写作形成性目标和能力训练步骤;课后练习重口头表达轻书面表达,语言实践题的形式单一,设计陈旧,学生往往以空白或片言只语来应付搪塞,老师也是以默许和赞扬了事,没有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于是写作教学雷声大雨

3、点小,到最后临场发挥,一切都听天由命。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成功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成功的写作教学。阅读教学的失误造成学生作文中精神的缺席和语言的断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通的,尤其是读写能力在“文意物”三者的转化中是有密切联系的,基于单纯阅读目的的阅读活动往往是自然状态下的生活化的阅读,它可以陶冶道德情操,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而基于写作目的阅读活动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自觉行为,它不仅要思考文本的情感思维,更多的应关注文本的构思技巧和语言系统。前者也就是王荣生先生所说的把文本当作“例文”来处理,关注方法技巧和写作程式,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技巧和写作构思本身并没有对和错,而

4、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当成“教条”来信奉。重范文并不是一定要以轻视能力为代价,两者并不相生相克。一味地淡化写作技巧构思,其实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教师慎讲知识,怕讲技巧,无法组织有效的写作指导,学生对文体知识没有深切的体验,于是写出来的文章要么是非驴非马的“四不像”,要么是连篇累牍的“侃大山”。后者语言系统相当于“用件” 的处理方式,关注文本中的语言材料,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当文本中被学生感知理解的语言信息复制并储存在学生大脑中后,经过不断的反复思考,提炼整合,形成一种快速反应机制。在特定时机特定信息的刺激诱发之下,这些语言的“碎片”将被恰当地提炼出来,经反复使用后就形成了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

5、的语言系统。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志趣,在文本阅读中帮助学生找到语言系统的切入口,抓住文本中的知识点和矛盾点,细读细品,反复揣摩,熟读成诵。这些知识点一般可以是美文佳句、语段篇章。例如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散文诗:高尔基的海燕、巴金的日月、郭沫若的雷电颂,这些文章均应是学生熟读成诵的,其中像日中的名言“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种寓意丰厚的句子更应细细品味,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又如文本中的矛盾点也要靠教师细读文本才能得到,例如孔乙己中“大约”和“的确”两个词是否矛盾。因此,把文本作为“例文”、“用件”来使用教材,既提供写作模仿的范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

6、的直观教具,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又当作写作素材的来源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作为例文。例如八下第三单元科技说明文(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更多的指向“用件”,拓展科普知识,开展科学知趣的培养。而白杨礼赞的象征手法、邓稼先中人物个性的对比手法、口技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旅鼠之谜中的拟人手法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知识点。教师要唤醒学生的语言,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从群众语言中吸取精华。例如谚语、俗语、歇后语、成语、古诗词等极具表现力的语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这是读写结合的目标落实中基本问题,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二、拓展教材,开发写

7、作资源的广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学生、教师、教材和环境均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作为教材并不能囊括语文学习的一切,因此,立足教材,拓展教材,“根据文本涉及的思维特征对文本进行分类,相应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巢宗祺先生如是语),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教学必须根据课程的目标、文本的特点和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在完成对文本内容的选择和重构的基础上,依据主题编排的思路,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写作资源。长期以来,初中生写作现状令人担忧:叙事杂芜罗嗦,写人千篇一律,绘景单调空洞,抒情矫揉造作,议论肤浅陈旧,说明杂乱无章。学生一味模仿技巧,造成“东施效颦”式的“空心化”写作现象,形式

8、的浮华掩藏不住内容的空乏、思维的混乱、知识的狭窄和思想的浅薄。这些问题均出于写作素材的贫乏,而这种贫乏的根源是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的拓展和生活的体验思考。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现代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急剧萎缩,电脑和电视占据初中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而在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中,浏览中外经典名著的学生凤毛麟角。虽然课外名著每学期要求读,但因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考试引导,学生只读名著大概,背记文学常识,这离新课标的“初中每册3部名著,三年共18部名著,总阅读量260万字以上”这一目标实在相去甚远。其实,教师可以拓展教材的空间,可按人教版主题编排形式,采用同一题材多种写法和同一题目多种写法两种思路拓展写作资源,一切

9、相关的诗词古文、名言哲句、语段篇章、典故史传等均可列为关注对象。形式上可采用美文摘抄本、每课课前五分钟美文朗诵、青春哲思板书轮流、座右铭、自题序言、利用影视剧的观后感和讨论、利用班级及学校社会中热点事件或偶发事件进行评说、模拟“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星光大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等。除了依托教材写作也要讲究质量,要体现作文的实用性,即作文的价值最终必须适度体现。教师的批改并不意味着习作的生命终结,而应是学生习作走出学校走向家庭和社区的一个开始。例如母亲节中写给妇联的倡议书,写给母亲的书信,学生的调查报告寄给环保部门或社区村镇相关部门。这样既是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大环境,同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写

10、作对学生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检验和促动。学生不敢马马虎虎应付,继而会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这样,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写作才不会“两层皮”,写作就不会有被架空的危机。从课内到课外,学生容易进入角色,就地取材,拓展延伸,这不仅解决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困难,而且对于开阔学生写作视野,打开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写作热情,都是大有裨益的。三、完善教材,增加课后练习的效度。黄厚江先生在语文建设上这样说:“正确的教材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图解文本的内容,更不能图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文本能够在多层面上发挥作用。”我以为人教版教材有较大的

11、开放性和弹性,教材对文本的作用多层面的挖掘发挥是远远不够,作为一线教师有很大的空间来完善教材。最突出的地方表现在课后练习的形式单一,训练设计低效。例如月亮上的足迹课后练习让学生写奔月时体会和感受,虽然编者有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但是这篇文章应作为“用件”来处理,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大量的相关科普知识的积累,光凭这篇课文就能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毫无训练的效果可言,教材中有许多生活化的开放性练习,其中有些练习缺少训练的目标,缺少写作细节和步骤的提示。这种笼统含糊的练习容易使学生忽视细小的写作实践。如果缺少写作细节、步骤和技巧的辅导,学生可能“学而不思则罔”。其实

1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写作规律,创设写作情景,提供写作素材,提示写作要点。练习要求要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按一课多练的指导思想来设计补充练习,按“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由易到难地设计。练习指向要明确。口头表达以“说说、谈谈、朗诵、讨论”的形式提出要求;书面表达则列出具体方案,如指向训练思维的,可出分析训练题、概括训练题、评价训练题、比较训练题、推理训练题、求异训练题、想象训练题等,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第3题“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这就是一道很好的想象训练题;如指向培养情感价值观的,可出讨论题、查寻资料题、户外

13、体验题、交流访谈题等。教师切不可说过了事,更应该让学生说前先写或说后再写,这样读写结合才更紧密有效;如指向写作技巧的,可采用续写、扩写、缩写、改写、仿写、提要、摘录、随笔等形式,例如把孔乙己续写孔乙己之死、把我的叔叔于勒改写我有一个百万富翁的叔叔、缩写伟大的悲剧、扩写石壕吏、把土地的誓言仿写为我是土地的儿子等。课后练习中还需要讲究多种文体的规范化训练。从写作基本要求入手,抓好每一个写作训练细节,这才有可能普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在学生无论是课后练习还是综合性学习,说得头头是道,但提笔忘言,词不达意,错别字成堆,学生的练习设计低效低能,只停留在文本的识记和理解,抄一抄,找一找,答一答,思考的成

14、分不高,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多,以我的母亲为例,至少可增加一些相关练习。例如“写一副与母爱有关的对联”,“找几篇课后阅读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史铁生的合欢树等,“母亲节中请设计一张贺卡,配上恰当精美的音乐和图片,要,然后写上你最想说出的一段话,100字以上”。“开展关于留守儿童、男女比例或扔弃女婴的社会调查,针对这些社会现象给妇联写一封信”,“三八学校举办女生节,你以学生会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列出活动名称及其理由”,“阅读名著高尔基的母亲,写点评,并安排颂母亲读书会,拟一幅会议会场横幅标语”。四、活用教材,提高作文课堂的高度。初中生不仅缺乏生活,更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体悟。

15、学生习作中词藻堆砌、无病呻吟、假大空、宿构作文等现象十分严重。生活与写作之间缺少感悟的纽带和情感的桥梁,它们之间往往互不相干,各归各。难怪学生的日记和随笔总比应试作文要好,原因很简单,日记和随笔有学生情感的流动,有学生生活的感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是技能的传授,更是生命的对话、情感的流露和才智的绽放。教材中有许多动情点可供教师挖掘,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清风傲骨,愚公“毕力平险”的坚韧不拔。要想学生有写作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想学生有写作体验,教师首先要有写作体验;要想学生写作中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因此,活

16、用教材,提高作文课堂的高度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语文素养。现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不会写作文已是普遍现象,有的甚至多年来一直没有写过作文,但对学生却言之凿凿。这就学像学游泳,就会站在岸上说一大套游泳技巧,而自己不会游,又怎么指导得法呢?由于语文老师对作文的不擅长,导致评点学生习作时往往空洞说教,或隔靴搔痒,甚至对学生精彩之笔熟视无睹。由于长期对语言文字缺少应有的敏锐感悟力和评论鉴赏力,教师上课更多地依赖教参人云亦云或对教材只作肤浅表层的理解,没有灵动智慧的教学语言和深刻丰富的思想交流。学生失去写作模仿崇拜的直接对象,课堂教学只有冰冷乏味。难怪学生不喜欢语文,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素养和功力的不足。有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并运用教材,不能甄别选文的优劣,不能适时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美文,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世界里获取更多的精神养分和语言养分。这不但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