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二首资料链接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64750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二首资料链接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二首资料链接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二首资料链接 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二首资料链接 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二首资料链接 新人教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诗二首 一、金色花的两重解读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

2、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唯有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而善意的“说谎”。细味之,“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作品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

3、”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境地,进入“入神”的境界。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探究,我们会有更惊奇的发现。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原来又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仍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小精灵一动意念,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

4、。(另外,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保持着一种沉静、安详的性格,也给诗作带来了些许宗教氛围)。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最后一动意念,又变成人了。小精灵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绝非人间肉身凡胎可以比拟。当然小精灵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与爱。这种善与爱既然出自小精灵是来自高风绝尘的天国世界的小精灵,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这后一幅画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视。一

5、般人只能实实在在地写儿童对母亲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轻灵、巧妙、自然。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在这点上,他的诗也与西方诗大不一样。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因为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佛教为国教的国度中,他是东方文化培养出来的诗人。遍观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处处感觉到浓厚的、神秘的宗教气氛。诗中经常出现神灵的“一鳞半爪”,虽然不点明神灵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

6、词通常明示或暗示着被敬颂的神灵。因此可以说,颂神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本母题,也是金色花的深层主题。我们当然可以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但那样毕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们借助对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体认来解读(尽管我们不是借此宣传宗教),作品的意义将变得深宏,能捕捉诗人的情感与理念。二、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反思金色花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读。先让学生自读,标记生字词,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自选片段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后齐读。第二板块:品。学生能发现“笑嘻嘻”“新叶”“暗暗地”“悄悄地”“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落到地上”“坏孩子”“我不告诉

7、你,妈妈”等词语或句子的妙处。并且用换读法理解“沐浴”“披”“穿过”“嗅”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摇摆”“跳舞”“突然”“求”等词语。最后小结,表扬同学们能够用删读法、换读法,从动作、神态、语言,从形容词、动词,从口语、书面语等角度品味语言。整节课,学生真正做到了自读深入、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教师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讨论之后没有齐读,学生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课堂效果稍弱。荷叶母亲比金色花要难些。但是学生还是能够发现“繁杂”“菡萏”“勇敢慈怜”“淡黄”“欹斜”等美词。教师引导大家欣赏第4自然段的色彩美,明确“繁杂”“繁密”“不住地打着”“愈下愈大”等词从正面写雨,“欹斜”“倾侧”等词侧面写雨;“勇敢”写出荷叶面对大雨的勇敢坚毅,“慈怜”写出荷叶面对红莲的温柔呵护。同学更提出第4自然段将“白莲”与“红莲”对比,有个同学认为这是反衬。教师顺势发问:“如果写作文我和我的朋友,我向来性格内向,他却喜欢热闹。这是对比还是反衬?同样的写法,作文换成我的朋友,这是对比还是反衬?”这一个知识点老师没有预设,注重了课堂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