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一卷化学高考真题及解析(word版可编辑)(全国I卷).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64502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1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全国一卷化学高考真题及解析(word版可编辑)(全国I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全国一卷化学高考真题及解析(word版可编辑)(全国I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全国一卷化学高考真题及解析(word版可编辑)(全国I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全国一卷化学高考真题及解析(word版可编辑)(全国I卷).pdf(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I 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 5 Ar 40 Fe 56 I 127 一 选择题 本题共13 个小题 每小题6 分 共 7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2、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其形成 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 所描述的瓷器青色 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 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 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 具有耐酸碱侵蚀 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 A 解析 分析 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 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 种制品 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详解 A 项 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 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 故A 错误 B 项

3、 秦兵马俑是陶制品 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 成形 煅烧而制成 的 故 B 正确 C 项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 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与水泥 2 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 故C 正确 D 项 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 抗氧化 的特点 故D 正确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 的 性质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把握 物质性质 反应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 2 关于化合物2 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

4、 B 解析 分析 2 苯基丙烯的分子式为C9H10 官能团为碳碳双键 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和加聚反 应 详解 A 项 2 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 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使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故A 错误 B 项 2 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 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2 苯基丙烯 故 B 正确 C 项 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 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2 苯基丙烯中含有甲基 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故C 错误 D 项 2 苯基丙烯为烃类 分子中不含羟基 羧基等亲水基团 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 剂 则 2 苯基丙烯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甲苯 故D 错误 故

5、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 构 掌握各类反应的特点 并会根据物质分子结构特点进行判断是解答关键 3 3 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 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 结晶 得到溴苯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 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 装置 b 中四氯化碳的作 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 装置 c 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

6、溴化氢气 体 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详解 A 项 若关闭K 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 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 苯和溴混合液 不能顺利流下 打开K 可以平衡气压 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 故A 正确 B 项 装置 b 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 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 为浅红色 故B 正确 C 项 装置c 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 故 C 正确 D 项 反应后得到粗溴苯 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除去其中溶解的溴 振荡 静置 分层后分液 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 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 可以得 到溴苯 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 故D 错误 故选 D

7、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 实验能力和评价能 力的考查 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 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 4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 催化 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 A 冰表面第一层中 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 H 浓度为 5 10 3 mol L 1 设冰的密度为 0 9 g 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 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 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 Cl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由示意图可知

8、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 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 分电离 第三层主要是冰 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 A 项 由图可知 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 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 故 A 正确 B 项 由题给数据可知 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 10 4 1 第二层中溶解的 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 与水的质量相比 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 的质量 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 mol 1mol 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 18g mol 1m 0 9 ol g mL 10 3L ml 2 0 10 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

9、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 为10 4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 4 2 10 2 l 0 10 L mo 5 10 3mol L 故 B 正确 C 项 由图可知 第三层主要是冰 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 变 故 C 正确 D项 由图可知 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H Cl 而第一层和第三层 均不存在 故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 侧重考查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 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 正确计算物质的 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5 5 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 邻苯二甲

10、酸氢钾H2A 的 Ka1 1 1 10 3 Ka2 3 9 10 6 溶液 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 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 与 A2 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 HA 的 C b 点的混合溶液pH 7 D c 点的混合溶液中 c Na c K c OH 答案 C 解析 分析 邻苯二甲酸氢钾为二元弱酸酸式盐 溶液呈酸性 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 液 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 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导电性增强 邻苯 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 邻苯二甲酸根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详解

11、 A 项 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 邻苯二甲酸钠 溶液中Na 和 A 2 的浓度增大 由图像可知 溶液导电性增强 说明导电能 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故A 正确 B 项 a点和 b 点 K 的物质的量相同 K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 HA 转化为 A2 b 点导电性强于a 点 说明Na 和 A 2 的导电能力强于 HA 故 B 正确 C项 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 酸钠 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 A 2 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溶液 pH 7 故 C 错 误 D 项 b 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

12、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 钾和邻苯二甲酸钠 溶液中c Na 和 c K 相等 c 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 得 到邻苯二甲酸钾 邻苯二甲酸钠 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则溶液中c Na c K 由 6 图可知 a 点到 b 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b 点到 c 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则 溶液中 c K c OH 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 c Na c K c OH 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试题侧重考查分析 理解问题的能力 注意正确分 析图象曲线变化 明确酸式盐与碱反应溶液浓度和成分的变化与导电性变化的关系是解答关 键 6 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

13、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 电池工作时MV 2 MV 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 电子 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 该方法条件温和 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 在 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 2MV 2 2H 2MV C 正极区 固氮酶 为 催化剂 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由生物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知 左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 MV 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 MV 2 电极反应式为 MV e MV2 放电生成的 MV 2 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 H2 反应生成 H 和 MV 反应的方程式为 H2 2MV

14、 2 2H 2MV 右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 MV 2 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MV 电极反应式为 MV 2 e MV 放电生成的 MV 与N2在 固 氮 酶 的 作 用 下 反 应 生 成NH 3 和MV 2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 N2 6H 6MV 6MV2 NH 3 电池工作时 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详解 A 项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 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 条件温和 同时利用MV 和 MV 2 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可提供电能 故 A 正确 B 项 左室为负极区 MV 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MV 2 电极反应式为MV e 7 MV 2 放电生成的

15、MV 2 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 H2反应生成H 和 MV 反应的方程式为 H2 2MV 2 2H 2MV 故 B 错误 C 项 右室为正极区 MV 2 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MV 电极反应式为 MV 2 e MV 放电生成的 MV 与 N 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 NH3和 MV 2 故 C 正确 D 项 电池工作时 氢离子 即质子 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故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原池原理的应用 注意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和离子流动的方向 明确酶的作 用是解题的关键 7 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 如图所示 其中 W X Y 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 Z 核 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

16、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Z 的水溶液呈碱性 B 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 Y Z C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 该新化合物中Y 不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 W X Y 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 Z 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 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可知 Z 为 Cl X 为 Si 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 可知 Y 元素化合价为 3 价 则 Y 为 P 元素 由 W 的电荷数可知 W 为 Na 元素 详解 A 项 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 水溶液呈中性 故A 错误 B 项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 Cl S P 故 B 错误 C 项 P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 磷酸是三元中强酸 故C 正确 D 项 新化合物中P 元素化合价为 3 价 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注意分析题给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 利用化合价代数 8 和为零和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三 非选择题 共174分 第 22 32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33 38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