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跟踪测评4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6644236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跟踪测评4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跟踪测评4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跟踪测评4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跟踪测评4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跟踪测评4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跟踪测评4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跟踪测评4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单元跟踪测评(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之所履履:鞋子莫不中音中:合乎B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倚叠:积累缦立远视缦立:久立C项王军壁垓下壁:驻守直夜溃围南出直:当,趁着D汉军至,无以渡无以:没有(办法)来愿为诸君快战快战:痛快地作战A解析履: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过夕乃可饮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因其固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盖以此得名皆以杏仁澄之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解析A项,才;只有。B项,依照;通过,经由。C项,因为;用。D项,均用于主谓

2、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直夜溃围南出”的“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解析例句,名词作状语,向南。A项,名词作动词,东行。B项,动词作名词,养生之道。C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D项,名词作状语,向东。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D然今卒困于此A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B

3、州治,指州的官署所在地。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C妃嫔媵嫱,指王侯的宫妃。媵是陪嫁的人,嫔、嫱的等级要高于妃。D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C解析妃的等级高于嫔、嫱。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母忧,哀毁骨立。服阕, 以大父汝愚遗表,补承务郎。嘉定七年举进士,知崇安县,剖判如流,吏不能困。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革胥吏鬻盐之敝。擅发光化社仓活饥民,帅怒,逮吏欲惩之,必愿曰:“刍牧职也,吏何罪

4、。”束檐俟谴,帅无以诘而止。旧有均惠仓,无所储,必愿捐缗钱增籴,至二千石。力主义役之法,乡选善士,任以推排,入资买田助役,则勉有产之家,有感化者,出己田以倡,遂遍行一邑,上下便之。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秩满,民共立祠刻石。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诏主管官告院兼知台州,一循大父之政,察民疾苦,抚摩凋瘵,修养济院,建陈瓘祠,政教兼举。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至郡,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迁度支郎中。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皆切于边要。嘉熙元年,贻书政府,论边防事宜,授右司郎中。火灾,必愿应诏上封

5、事。权吏部右侍郎。时边事急,必愿区画皆中事机。淳祐五年,以华文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三辞,不许。闽人闻必愿至,欣然叹羡。必愿平易以近民,忠信以厚俗,行乡饮酒,旌退士,奖高年,裁僧寺实封之数。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赵必愿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B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

6、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C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D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B解析“得请”的意思是所请获准,“移”表示官职变动,应在“移”之前断开,排除A、D两项。“讽诸邑行义役”中,“行义役”的主语应是“诸邑”,而不是“赵必愿”,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择B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但体犹未壮,故称。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B大母,一种称谓,即

7、庶子对父亲嫡配的称呼,该词也可指祖母。文中指前一个意思。C义役,南宋应役户互助的一种方式,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充应役费用。D三京,我国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朝时指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北京大名。B解析“大母”在文中指祖母,“丁大母忧”指为祖母守丧。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必愿出身官宦,有政治才能。他任崇安知县,剖决流畅,县吏难不倒他;他在全县实行义役法,上下都觉得便利,后来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B赵必愿爱护百姓,做事有担当。他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却因此要给小吏治罪,赵必愿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表示愿意接受惩治。

8、C赵必愿注重教化,改变地方风气。他任台州知州时,修养济院,建陈瓘祠堂,教化上也取得成绩;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诫人们。D赵必愿留心军事,为国献计献策。边事紧急,他上奏防守计策,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他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被任命为右司郎中。A解析“后来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错,文中“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的意思是台府听说后,将这个方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5分)译文:_(2)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5分)译文:_答

9、案(1)赵必愿设立催科法,交足的表彰他们,没交够的放宽期限再催促他们,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2)赵必愿刚到福建,就用军礼会见军队统帅,申明左翼军调度之事,教导士兵要知道努力。参考译文赵必愿字立夫,是广西经略安抚赵崇宪的儿子。赵必愿不到二十岁时,遭遇祖母丧事,因过度悲伤极其消瘦。服丧期满后,因祖父赵汝愚的临终表奏,赵必愿被补官为承务郎。嘉定七年考中进士,任崇安县知县,分析决断流畅,县吏难不倒他。赵必愿设立催科法,交足的表彰他们,没交够的放宽期限再催促他们,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赵必愿革除了胥吏卖盐的弊政。他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大怒,逮捕小吏要加以惩罚,赵必愿说:“这

10、是守臣的职责,小吏有什么罪过。”他就收拾行装等着受责备,统帅没法追问才作罢。原来有个均惠仓,仓中没什么储备,赵必愿拿钱增买粮食,使仓储达二千石。赵必愿极力主张实行义役法,在乡间选择善良的人,让他们负责推算财产编排户籍等任务,出资买田帮助服役的人,于是劝勉有资产的人家,有被感化的人,拿出自己的田产进行倡导,于是在全县推广,上下都觉得便利。台府听说后,将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赵必愿任职期满,当地百姓一起为他修建祠堂雕刻石碑。赵必愿任处州知州,他向朝廷陈述折帛纳银的弊病,他的建议都被采纳。赵必愿调到泉州任职,免除地基钱以及停止派官吏专卖铁器,劝各县实行义役。秋季天旱,赵必愿极力论说救灾政策,请

11、求调拨两处粮仓的米赈济灾民。皇上下诏让他主管官告院并兼任台州知州,他完全继承祖父的为政作风,访察百姓的疾苦,抚恤贫困的人,修造养济院,建造陈瓘祠堂,政事和教化同时兴办。端平元年,赵必愿以直秘阁的身份任婺州知州。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勉警戒民户。赵必愿升为度支郎中。三京战败,边防事务十分紧急,诏令分条上奏防守策略,赵必愿讲十件事,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赵必愿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他被任命为右司郎中。发生火灾,赵必愿接受诏命呈上密封的奏章。赵必愿代理吏部右侍郎。当时边防事务危急,赵必愿的规划都切中事情的关键。淳祐五年,赵必愿以华文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

12、,多次推辞,没被答应。闽地百姓听说赵必愿到了,欣喜赞慕。赵必愿以平和简政来接近百姓,讲求忠厚信实以使风俗淳朴,在举行乡饮酒礼时,他表彰隐士,勉励老人,裁减寺院实封田地的数量。赵必愿刚到福建,就用军礼会见军队统帅,申明左翼军调度之事,教导士兵要知道努力。赵必愿任官四年,多次请求辞官回乡,等朝廷召回他时,他又多次推辞,都没被允许。赵必愿去世,临终表文奏上,被追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王介甫欧阳修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尊酒盍留连。【注】 王介甫:王安石

13、。欧阳修当时是文坛领袖,大力提倡诗文革新,继承唐代古文运动,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翰林:借指李白,李白曾官居翰林学士。吏部:借指韩愈,韩愈曾做吏部侍郎。绿绮:古琴名。传说汉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赠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的“赠”字表明本诗为赠诗,诗中高度评价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并且对他寄予厚望。B首联使用了借代手法,诗人将王安石与诗文大家李白和韩愈相提并论,从中可见对其诗文才华的欣赏。C颔联中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老,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争高低。D尾联表现了诗人欲相邀结识王安石之意,这从“闻名”“不相识

14、”“相逢”“尊酒”等词可以看出。C解析“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争高低”错,颔联上句是说自己如今年老,对于诗文革新一事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下句是说后继者非王安石莫属,表现了对王安石的殷切期望。11本诗的颈联“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被后人称道,请从表达技巧角度进行赏析。(6分)答:_解析作答本题,应先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颈联中“朱门”代表奢靡豪门,“绿绮”是古琴,代表的是古雅,上句写豪门贵族流连歌舞,都爱争着欣赏新编的歌曲和舞蹈,下句写古雅的绿绮琴落满尘埃,对比强烈。注释表明,诗人当时提倡诗文革新,反对浮艳的文风,由此可知,颈联中浮华靡艳的朱门歌舞隐喻的是浮艳文风,绿绮则代表古文,它落满尘埃说明当时的人们厌弃古文。由注释可知,“绿绮尘埃试拂弦”借司马相如的文章被梁王赏识的典故,勉励王安石进行古文创作,表达了诗人的殷切期望。答案反衬。以朱门歌舞之浮艳反衬绿绮古琴乐声之古雅,突出了诗人对古乐之声的推崇。比喻。“朱门歌舞”隐喻当时浮艳的古风,“绿绮尘埃”比喻世俗喜好浮艳文风而厌弃古文,通过比喻把诗人的情感倾向表现得含而不露。用典。借汉代司马相如弹奏绿绮琴的典故,勉励王安石应以诗文革新为己任,流露出诗人殷切的期望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