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64387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通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0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1、朗读、 整体感知课文。2、疏通文句,掌握实、虚词,翻译课文3、分析晏子和楚王的形象,学习晏子应变的机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疏通文句,掌握实、虚词。难点:分析晏子和楚王的形象,晏子的语言艺术。本课题教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晏子使楚。二、教学目标1、朗读、整体感知课文。2、疏通文句,掌握实、虚词,翻译课文 。三、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2、活力课堂P24,课前自学(2-5)小题3、疏通文句,掌握实、虚词,翻译课文四、师生互动交流互动交流一:1、请同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注意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

2、例如:原文:将使楚 译文:将要出使楚国3、通假字。例如:曷 h 通 何 译: 什么熙 x 通 嬉 译: 开玩笑互动交流二:重要虚实词解释一词多义 晏子将使楚( )使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为其来也为 何为者也生于淮北则为枳互动交流三:古今异义词 见课件互动交流四:重点句子翻译:(1)晏子将使楚。答: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 (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答: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羞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3)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答: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4)吏二缚一人诣王。答: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5)缚者曷为者也?

3、答: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6)、齐人固善盗乎?答: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7)、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答: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8)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答: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9)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答:楚王苦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互动交流五:1、

4、不借助书上注解和上课笔记,解释课文中重点虚实词的含义或用法,看谁翻译得快、翻译得准。2、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3、熟读第二段,背诵第二段。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晏子使楚主要人物:楚王 晏子叙述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的机智善辩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捍卫祖国尊严的故事。六、当堂训练1、在本文里,“之”字有几种解法?例如:楚王闻之 齐之习辞者也吾欲辱之 婴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解释下列句子中红颜色的字词。王曰,何坐 吏二缚一人诣王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七、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布置作业1、解释字词。2、翻译句子。3、背诵课文第二段第二课时一、导入课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

5、晏子使楚。二、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层次和中心意思。2、分析晏子和楚王的形象。3、体会晏子出使楚国,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三、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一1、归纳文章两小节的内容。2、概括本文的中心。1、写楚国君臣事前的密谋策划。写晏子机智地挫败了楚国君臣的阴谋。2、本文叙述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的机智善辩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捍卫祖国尊严的故事。表现出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自学指导二1、文中晏子把“淮南”比作( ),把“淮北”比作( ),把“橘”比作( ),把“枳”比作(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 ( ),推出“民在齐国不盗,入楚则盗”的原因是( )3

6、、“圣人非所与熙也”中的“熙”是什么意思?楚王所说的“熙”,是指什么事?楚王称晏子为“圣人”。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由。1-2答案略3、开玩笑 诬齐人为盗认同。理由:“圣人”是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才”体现在他的机智善辩,他的“德”体现在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外交家、政治家的风度及他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四、师生互动交流互动交流一:1、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 晏子是“齐之习辞者也”。2、楚国君臣想出来了什么计谋? 诬齐人为盗。3、你认为楚王和臣下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齐国的?应该说,楚王的初衷是针对晏子的,这可以从“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可以看出。

7、但从另一方面看,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了晏子,也就是侮辱了齐国。而且,楚国的谋划,“齐人固善盗乎”一句,矛头直指整个“齐人”,这就是针对齐国了。(或者说既针对晏子,也针对了齐国。)互动交流二:1、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其目的是什么?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窃,一来到楚国就偷窃,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窃来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窃”的发难。2、楚王戏弄晏子,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恶意的,因为从文中的“吾欲辱之”和后文的他实施诬齐人为盗的阴谋中可以得知。互动交流三:1、晏子反击楚王为什么要“避席”?晏子在反击楚王时,“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郑重的态度,也表现出他以退

8、为进、以柔克刚的斗争策略。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晏子是如何挫败楚王的阴谋,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的?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挫败楚王的阴谋的。晏子既然无法澄清事实,就先退一步,假定缚者是齐国人,在此前提下进行批驳。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了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语气委婉,寓刚于柔,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

9、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的关系,显示其高超的语言艺术。互动交流四:课文展示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郑重的态度,这是其一;说话时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而有分寸,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这是其二;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这是其三。互动交流五:1、楚王是个什么样

10、的人? 自作聪明,仗势欺人。2、晏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善于外交辞令。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3、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另外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4、晏子面对楚王的无礼,奋起反击,维护了作为一个外交使节和祖国的尊严,请再说两个古人不辱使命或保持气节的例子。 唐雎不辱使命;赵弱而秦强, 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拓展延伸在建国初期,我们中国人在外国时常会倍受欺凌,学了本文后,你能谈谈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吗?要想在外不再常遭遇欺凌,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增强国力,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终身。当我们遭遇强权时,应该学习晏子的机智,维护祖国的尊严。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1、中心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2、人物分析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机智善辩,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六、当堂训练完成活力课堂P25,课堂探究七、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完成活力课堂P25页晏子谏因鸟杀人预习作业:阅读长城专题八、教学后记分析问题要注意逐层深入,表意要明确,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注意小组的合作交流,鼓励同学积极发言,这有利于产生思想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