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64126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51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二单元质量检测二 时间 时间 150 分钟分钟 满分 满分 150 分分 一 现代文阅读一 现代文阅读 36 分分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 小题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3 题 题 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 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 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有至为密切的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 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有至为密切的 联系 中国文化流入朝鲜占主要方面 我国原有联系 中国文化流入朝鲜占主要方面 我国原有 箕子去国箕子去国 的故事 的故事 说周武王灭殷商后 殷王族箕子不愿事周 率领五千族人避居朝鲜 说

2、周武王灭殷商后 殷王族箕子不愿事周 率领五千族人避居朝鲜 随同带去了诗书礼乐 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 一般认为这是中随同带去了诗书礼乐 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 一般认为这是中 国文化最初传入朝鲜 这段广为流传的旧事不免带有传说的色彩 但国文化最初传入朝鲜 这段广为流传的旧事不免带有传说的色彩 但 是 中朝两国人民早有交往却是事实 中国战国时代 天下纷乱 干是 中朝两国人民早有交往却是事实 中国战国时代 天下纷乱 干 戈四起 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有许多人为避战祸 经由辽东半岛戈四起 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有许多人为避战祸 经由辽东半岛 或山东半岛浮海到朝鲜 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秦汉之际

3、两国也或山东半岛浮海到朝鲜 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秦汉之际 两国也 有密切的往来 有密切的往来 中国的金属生产工具 包括先进的铁器很早就流入了朝鲜 稍后 中国的金属生产工具 包括先进的铁器很早就流入了朝鲜 稍后 中国铜镜 漆器和兵器等也传入朝鲜 两国在古代教育 宗教 文学中国铜镜 漆器和兵器等也传入朝鲜 两国在古代教育 宗教 文学 艺术等许多方面十分相似 朝鲜古来崇尚儒学 不少人能背诵艺术等许多方面十分相似 朝鲜古来崇尚儒学 不少人能背诵 诗经诗经 春秋春秋 熟知 熟知 周易周易 人名 地名取自 人名 地名取自 周易周易 卦名和十二地支的卦名和十二地支的 很多 风俗习惯也有许多地方与我国相同

4、衣袖宽大的朝鲜服装至今很多 风俗习惯也有许多地方与我国相同 衣袖宽大的朝鲜服装至今 犹保存着中国古代的遗风 在朝鲜三国时期 中国文化仍不断地传播 犹保存着中国古代的遗风 在朝鲜三国时期 中国文化仍不断地传播 特别是在发展经学 儒学 佛教三个方面 使朝鲜当时的高句丽 百特别是在发展经学 儒学 佛教三个方面 使朝鲜当时的高句丽 百 济和新罗深受影响 高句丽在大学里讲授中国经史 百济和新罗也先济和新罗深受影响 高句丽在大学里讲授中国经史 百济和新罗也先 后有了儒学教育 公元后有了儒学教育 公元 372 年 前秦苻坚遣使护送名僧顺道带佛像 年 前秦苻坚遣使护送名僧顺道带佛像 经书赴高句丽 这是佛教最早

5、从中国正式传入朝鲜 佛教传播后更促经书赴高句丽 这是佛教最早从中国正式传入朝鲜 佛教传播后更促 进了文化交流 中国南北朝的文明大量输出到邻邦 同时也汲取了朝进了文化交流 中国南北朝的文明大量输出到邻邦 同时也汲取了朝 鲜文化的精华 百济输送到南朝的手工艺品做工精致 朝鲜的歌舞音鲜文化的精华 百济输送到南朝的手工艺品做工精致 朝鲜的歌舞音 乐在南北朝时期已传到中国 高句丽乐在隋唐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乐在南北朝时期已传到中国 高句丽乐在隋唐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 位 唐初 长安城中居住着许多朝鲜音乐家和舞蹈家 对中国乐 舞位 唐初 长安城中居住着许多朝鲜音乐家和舞蹈家 对中国乐 舞 的发展颇有贡献

6、的发展颇有贡献 当新罗统一朝鲜后 将王号 年号都改用了汉文 它倾慕唐代文当新罗统一朝鲜后 将王号 年号都改用了汉文 它倾慕唐代文 明昌盛 竭力仿效 于是向中国派出了遣唐使和留学生 政制和服饰明昌盛 竭力仿效 于是向中国派出了遣唐使和留学生 政制和服饰 都参照唐朝 这样 朝鲜的衣冠文物制度完全同于中国了 当时到中都参照唐朝 这样 朝鲜的衣冠文物制度完全同于中国了 当时到中 国来的新罗商人和移民人数很多 他们多聚居在沿海地区 从而形成国来的新罗商人和移民人数很多 他们多聚居在沿海地区 从而形成 了朝鲜人居住区了朝鲜人居住区 新罗坊 中国的发明也陆续传到了邻邦 造纸方新罗坊 中国的发明也陆续传到了邻

7、邦 造纸方 法估计在四世纪前期就传去了 朝鲜是最早获知我国造纸术的国家 法估计在四世纪前期就传去了 朝鲜是最早获知我国造纸术的国家 三国时期已能造出很优良的纸张了 中国十一世纪发明活字印刷术后 三国时期已能造出很优良的纸张了 中国十一世纪发明活字印刷术后 不久传到了高丽 中国发明的火药约在元代引入朝鲜后 朝鲜自己制不久传到了高丽 中国发明的火药约在元代引入朝鲜后 朝鲜自己制 成了火器 并在抗倭斗争中成功使用 成了火器 并在抗倭斗争中成功使用 摺扇是朝鲜首创的取凉与装饰用品 这一风雅之物流传到中国后摺扇是朝鲜首创的取凉与装饰用品 这一风雅之物流传到中国后 博得了我国人民 特别是文人墨客的极大喜爱

8、 十三四世纪时 高丽博得了我国人民 特别是文人墨客的极大喜爱 十三四世纪时 高丽 的造船技术已很发达 建造的兵船载量大 航速快 战斗力强 元世的造船技术已很发达 建造的兵船载量大 航速快 战斗力强 元世 祖忽必烈渡海入侵日本之役 就是按照高丽船样式打造了大量兵船 祖忽必烈渡海入侵日本之役 就是按照高丽船样式打造了大量兵船 元朝时 重要的作物棉花从中国移植到高丽 经栽种成功 高丽的棉元朝时 重要的作物棉花从中国移植到高丽 经栽种成功 高丽的棉 花与棉布生产迅速发展 不仅在国内市场流通 还对外出口 在十四花与棉布生产迅速发展 不仅在国内市场流通 还对外出口 在十四 世纪末供应中国的女真人 十五世纪

9、初起 开始向日本输出棉布 由世纪末供应中国的女真人 十五世纪初起 开始向日本输出棉布 由 于长期使用汉字 朝鲜朝野人士都很注重书法艺术 高丽太上王忠宣于长期使用汉字 朝鲜朝野人士都很注重书法艺术 高丽太上王忠宣 王于十四世纪初在元都燕京开设万卷堂 探究书法 儒学和文学等 王于十四世纪初在元都燕京开设万卷堂 探究书法 儒学和文学等 其中的高丽儒学家李齐贤 在书画 诗文方面造诣很高 他与赵孟其中的高丽儒学家李齐贤 在书画 诗文方面造诣很高 他与赵孟 等中国大书法家交往 把赵孟等中国大书法家交往 把赵孟 的字体介绍到国内 以的字体介绍到国内 以 松雪体松雪体 流流 行于高丽 行于高丽 有清一代的朝鲜

10、有识之士和中国学者之间也有频繁的接触 十八有清一代的朝鲜有识之士和中国学者之间也有频繁的接触 十八 世纪的朝鲜实学家洪大容 朴趾源等许多人来到北京 搜集了大量中世纪的朝鲜实学家洪大容 朴趾源等许多人来到北京 搜集了大量中 国书籍载回国内 回国后主张学习中国的文明和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西国书籍载回国内 回国后主张学习中国的文明和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西 学和先进科技 借以达到朝鲜的繁荣富强 当今 朝鲜文化仍融入中学和先进科技 借以达到朝鲜的繁荣富强 当今 朝鲜文化仍融入中 国文化的因子 国文化的因子 2010 年朝鲜国宝级艺术团体年朝鲜国宝级艺术团体 血海歌剧团潜心血海歌剧团潜心 50 年创作的大型歌舞剧

11、年创作的大型歌舞剧 红楼梦红楼梦 在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巡演 观众在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巡演 观众 十分喜爱朝版的林黛玉 薛宝钗 曾在中国引起轰动 十分喜爱朝版的林黛玉 薛宝钗 曾在中国引起轰动 节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节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中国文化史三百题中国文化史三百题 有删改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分 A 中国战国时代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 许多人为避战祸浮 中国战国时代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 许多人为避战祸浮 海到朝鲜 表明早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部分人是在被逼迫情况下海到朝鲜 表明早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12、的大部分人是在被逼迫情况下 进行的 进行的 B 两国在古代教育 宗教 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十分相似 风 两国在古代教育 宗教 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十分相似 风 俗习惯也有许多地方相同 说明两国在文化交流上的互相影响十分广俗习惯也有许多地方相同 说明两国在文化交流上的互相影响十分广 泛而深刻 泛而深刻 C 新罗统一朝鲜 王号 年号改用汉文 向中国派出遣唐使 新罗统一朝鲜 王号 年号改用汉文 向中国派出遣唐使 留学生 政制 服饰参照唐朝 作者的目的是解释朝鲜如何像唐朝一留学生 政制 服饰参照唐朝 作者的目的是解释朝鲜如何像唐朝一 样走向强盛 样走向强盛 D 由于长期使用汉字 朝鲜人也注重书法艺术 有的

13、人在书画 由于长期使用汉字 朝鲜人也注重书法艺术 有的人在书画 诗文上造诣很高 这是中华诗书画文化的魅力和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诗文上造诣很高 这是中华诗书画文化的魅力和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 所在 所在 解析 解析 A 项 项 表明早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部分人是在被逼表明早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部分人是在被逼 迫情况下进行的迫情况下进行的 错 原文并无此意 错 原文并无此意 C 项 项 作者的目的是解释朝作者的目的是解释朝 鲜如何像唐朝一样走向强盛鲜如何像唐朝一样走向强盛 错 原文为错 原文为 这样 朝鲜的衣冠文物制这样 朝鲜的衣冠文物制 度完全同于中国了度完全同于中国了 这句话说明作者的目的是解

14、释朝鲜向往中国的 这句话说明作者的目的是解释朝鲜向往中国的 先进文化 许多文化都类似甚至完全同于中国文化 先进文化 许多文化都类似甚至完全同于中国文化 D 项 项 这是中这是中 华诗书画文化的魅力和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所在华诗书画文化的魅力和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所在 分析不正确 根据分析不正确 根据 选项前面的内容不能推导出后面这一结论 选项前面的内容不能推导出后面这一结论 答案 答案 B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分 A 开头一段论述两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有至为密切的联系 开头一段论述两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有至为密切的联系 如周 战国

15、秦汉 结尾一段说清朝 当今两国文化仍有交流 可看如周 战国 秦汉 结尾一段说清朝 当今两国文化仍有交流 可看 出大体是以时间为顺序论述的 出大体是以时间为顺序论述的 B 第二段论述了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影响朝鲜 两国在文化的 第二段论述了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影响朝鲜 两国在文化的 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甚至相同 朝鲜在有些方面对中国也产生过影响 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甚至相同 朝鲜在有些方面对中国也产生过影响 C 第三段重点论述新罗统一朝鲜后在文化的许多方面模仿 追 第三段重点论述新罗统一朝鲜后在文化的许多方面模仿 追 随中国 次要论述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朝鲜及在朝鲜的发展运用 随中国 次要论述中国的发明创

16、造传入朝鲜及在朝鲜的发展运用 D 第四段先具体阐述朝鲜的摺扇 造船术对中国的影响 再进 第四段先具体阐述朝鲜的摺扇 造船术对中国的影响 再进 一步叙述中国棉花传入朝鲜的经过 并指出中国诗书画对朝鲜的广泛一步叙述中国棉花传入朝鲜的经过 并指出中国诗书画对朝鲜的广泛 而深刻的影响 而深刻的影响 解析 解析 结构分析错误 结构分析错误 重点重点 次要次要 分析不正确 第分析不正确 第 三段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是并列的 论述时只存在三段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是并列的 论述时只存在 先先 后后 关系 关系 答案 答案 C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分 A 箕子去国箕子去国 的故事只是传说周灭殷商之际中国的诗书礼乐 的故事只是传说周灭殷商之际中国的诗书礼乐 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等传入朝鲜 实际两国文化交流有可能更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等传入朝鲜 实际两国文化交流有可能更 早 也有可能稍晚 早 也有可能稍晚 B 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主要在音乐上 朝鲜的歌舞音 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主要在音乐上 朝鲜的歌舞音 乐传到中国 高句丽乐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