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版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第3章 第3节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640757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版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第3章 第3节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0版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第3章 第3节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0版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第3章 第3节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0版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第3章 第3节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0版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第3章 第3节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0版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第3章 第3节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0版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第3章 第3节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课后篇巩固提升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0%答案B解析淀粉遇碘水显蓝色,纤维素遇碘水不显蓝色,木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错误;食用花生油的成分是油脂,鸡蛋清的成分是蛋白质,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B正确;聚氯乙烯还含有氯元素,不属于烃,C错误;乙醇浓度过大,会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层膜阻止进一步渗入,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酸均只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B.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D.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答案B解析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A错误;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不饱和键,故B正确;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发生复杂的反应获得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煤的气化是在高温条件下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是化学变化;煤的液化是把固体炭通过化学加工

3、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等的先进洁净煤技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硝基乙烷(CH3CH2NO2)与甘氨酸(氨基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C.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D.合成高聚物的单体是答案B解析蛋白质是由C、H、O、N、S、P等元素组成的物质,A错误;硝基乙烷(CH3CH2NO2)与甘氨酸(NH2CH2COOH)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石油裂解是采取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石油分馏产物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过程,另外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4、,C错误;高聚物属于加聚产物,其单体是乙烯和丙烯,D错误。4.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淀粉B.纤维素C.维生素D.蛋白质答案C解析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维生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小分子有机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所以C选项正确。5.下列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A.淀粉B.氨基酸C.葡萄糖D.纤维素答案B解析淀粉不能与碱反应,故A错误;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能和酸反应,羧基能和碱反应,故B正确;葡萄糖中含有羟基和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和碱反应,故C错误;纤维素不能和碱反应,故D错误。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干馏,可以将煤中含有的苯等物

5、质从煤中分离出来B.鸡蛋清的盐析是可逆的,变性是不可逆的C.油脂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D.棉花、麻、蚕丝、羊毛都是天然纤维答案A解析煤干馏为化学变化,煤中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物质,则应利用分馏将苯、甲苯、二甲苯等从煤的干馏产品中分离出来,选项A不正确;硫酸氨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盐析,是可逆的;硫酸铜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析出,是不可逆的,选项B正确;糖类、油脂及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选项C正确;棉花、麻、蚕丝、羊毛都是天然纤维,选项D正确。7.要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提供了以下实验操作过程: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加热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加入银氨溶液加入几滴稀硫酸再加热(水浴)

6、加入几滴碘水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做了以下三个实验,指出他们的实验目的或现象:(1)甲:,现象:无银镜产生。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2)乙:,现象:有银镜产生;,现象:溶液变蓝。乙同学的实验目的是。(3),现象:。丙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答案(1)证明淀粉还没开始水解(2)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但还有剩余(3)溶液不变蓝解析(1)不存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可证明淀粉还没开始水解。(2)有银镜产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溶液变蓝,证明淀粉还有剩余。(3)若淀粉已完全水解,再加入碘水时溶液不变蓝。提升能力跨越等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 mol CH3CH2

7、OH和2 mol CO2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而产生沉淀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1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1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D.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答案C解析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因盐析产生沉淀,加入CuSO4溶液会发生变性,B错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1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1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C正确;蔗糖的水解需要硫酸做催化剂,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

8、Cu(OH)2,Cu(OH)2与硫酸反应,无法检验,D错误。2.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因此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B.乙烯分子中的六个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不相同D.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B解析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但n值不同,因此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乙烯分子属于平面结构,分子中的六个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也是取

9、代反应,反应类型相同,故C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糖类和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且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故D错误。3.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答案D解析因为混合液呈碱性,所以加碘水不变蓝不能说明不含淀粉;而加入新制Cu(OH)2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葡萄糖。故结论应为淀粉已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4.(双选)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可恢复B.蛋白质中的蛋白质分子能透过滤纸

10、,也能透过半透膜C.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引起中毒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呈黄色,是由于蛋白质和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答案BC解析蛋白质的盐析是可逆过程,加水后能溶解,A正确;蛋白质的溶液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钡餐”用的是BaSO4,难溶于水,不会使人中毒,C错误;某些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呈黄色,这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D正确。5.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甲烷和乙烯B.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苯和CCl4C.用新制Cu(OH)2区分蔗糖和葡萄糖D.用KI溶液区分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答案D解析甲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而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

11、且有黑烟产生;酸性KMnO4溶液加入苯中,液体分层,上层为苯,而CCl4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液体也分层,下层为CCl4;新制的Cu(OH)2与葡萄糖溶液共同加热,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无此现象,故可区分开来;KI溶液遇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均无明显的现象,故不能用来区分两种物质。6.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中只含C、H、O三种元素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C.牛油、大豆油的主要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D.糖类、油脂、蛋白质一定都能发生水解答案C解析蛋白质中含有C、H、O、N等元素,A错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12、,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B错误;牛油和大豆油都是油脂,因此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C正确;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再水解,D错误。7.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B、C,它们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质量之比都是618;A、B、C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已知A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1 mol B完全燃烧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44.8 L;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B的3倍。(1)写出A、B、C的分子式:A、B、C。(2)C结构中碳链无支链,且1 mol C能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2.5 mol H2,已知2个O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稳定,则C的结构简式为。答案(1)CH2OC2H4O2C

13、6H12O6(2)解析由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质量之比,可得N(C)N(H)N(O)=61211816=121,最简式为CH2O。再由A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确定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r(A)=152=30,则A的分子式为CH2O,B的分子式为C2H4O2,C的分子式为C6H12O6。8.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固体有机物A的分子组成,测定装置如图所示(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取17.1 g A放入装置中,通入过量O2燃烧,生成CO2和H2O,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通入过量O2的目的是。(2)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3)通过该实验,能否确定A中是否含有氧原子?。(4)若A的

14、摩尔质量为342 gmol-1,C装置增重9.99 g,D装置增重26.4 g,则A的分子式为。(5)写出A燃烧的化学方程式:。(6)A可发生水解反应,1 mol A可水解生成2 mol同分异构体,则A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使有机物A充分燃烧(2)吸收A燃烧后生成的H2O吸收A燃烧后生成的CO2(3)能(4)C12H22O11(5)C12H22O11+12O212CO2+11H2O(6)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解析(1)氧气过量可使有机物充分燃烧。(2)浓硫酸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碱石灰可吸收反应生成的CO2。(3)由生成的H2O及CO2分别计算出A中H和C的质量,若H和C的质量之和等于17.1 g,说明A中不含氧;若H和C的质量之和小于17.1 g,则A中必含氧。(4)17.1 g A中含C、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C)=26.4 g44 gmol-1=0.6 mol,n(H)=9.99 g18 gmol-12=1.11 mol。17.1 g A中含O的质量为17.1 g-(12 gmol-10.6 mol+1 gmol-11.11 mol)8.8 g,n(O)=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