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64069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2019山东济宁期末)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必须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B.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C.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

2、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2.(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某哺乳动物有角与无角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父本与无角母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中: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3。关于子代雌雄个体中性状分离比差异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A.无角为显性性状,且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B.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C.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D.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3.(2019福建厦门质检)鹦鹉控制绿色(A)、黄色(a)和条纹(

3、B)、无纹(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F1全为绿色条纹,F2的表现型比例为7131,研究得知F2表现型比例异常是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的表现型是绿色无纹和黄色条纹B.不育的雄配子和基因组成是Ab或aBC.F2中纯合子占1/4,杂合子占3/4D.对F1中的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4.(2019山东济宁期末)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B.该种植物中能开紫

4、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5.(2019山西太原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上不一定与性别相关联B.理论上,X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某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D.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生殖细胞和某些体细胞可不含Y染色体6.(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

5、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杂交组合1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杂交组合2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3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7.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圆眼

6、、长翅为显性性状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8.(2019福建漳州质检)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B.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选择多个患病家系进行调查C.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环境因素对其发病无影响9.(2019河南驻马店期末)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A.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高于20%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10.(2019广东佛山质检)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其中深色个体代表患者。已知-1不携带致病基因,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5和-6很可能携带致病基因B.-6与某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C.需要对-8进行基因诊断来确定其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由图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可判断此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1.(2019湖南常德期末)鸡的芦花(显性)和非芦花

8、(隐性)由性染色体上非同源区段一对等位基因(A、a),毛腿与光腿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正常个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却变成了公鸡的样子,且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从遗传的物质基础和性别控制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某养鸡场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达到根据后代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按雌雄分开饲养的目的,请选择亲本基因型:。(3)现用一只正常毛腿芦花公鸡与另一只正常毛腿芦花母鸡交配,后代中出现了3/16光腿芦花鸡,则说明毛腿性状为(填“显性”或“隐性”)。(4)如果上图所示母鸡性反转成

9、公鸡,这只公鸡与基因型为bbZaW正常母鸡交配,则子一代的性别及比例为,若子一代无性反转现象,则子一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二代中基因型有种,其中光腿芦花雌鸡的比例为。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C解析 要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也可以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取F1花粉加碘染色,A项错误;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1/2,B项错误;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死亡,则非

10、糯性水稻(Aa)产生的花粉为2/3A、1/3a,卵细胞为1/2A、1/2a,则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AAAaaa=231,C项正确;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可产生稻穗,但没有米粒,D项错误。2.D解析 若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无角为显性性状,则子一代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全为无角,或雌雄个体均为一半有角、一半无角,与题干不相符,则有角和无角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A项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则子一代产生的雌雄个体有角和无角的比例为21,与题干不相符,B项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

11、个体中有3/4死亡,计算出子一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与题干不相符,C项错误;若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计算出子一代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3,与题干相符,D项正确。3.A解析 由题意可知,F1全为绿色条纹,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F1基因型为AaBb,若无致死现象,则F2的表现型比例应为9(A_B_)3(A_bb)3(aaB_)1(aabb),又知后代出现7131的异常比例是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根据数量差异,可推知不育的雄配子基因型应为Ab或aB。不育的雄配子类型为Ab或aB,而亲代为纯合亲本,故不可能为绿色无

12、纹(AAbb)和黄色条纹(aaBB),A项错误,B项正确;因雄配子类型Ab或aB致死,以Ab致死为例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影响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1/16)四种类型的个体,F2中其他基因型占12/16,纯合子占3/12=1/4,杂合子占3/4,C项正确;F1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Bb,因其配子均正常,故进行测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比例为1111,D项正确。4.A解析 DdRr自交,后代中D_R_(蓝色)D_rr(紫色)ddR_(紫色)ddrr(白色)=9331,后代紫花占6/16,紫花

13、纯合子DDrr占1/16,ddRR占1/16,共2/16,可知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rr或ddR_,即DDrr、Ddrr、ddRR、ddRr四种,B项正确;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蓝色)ddRr(紫色)=11,C项正确;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蓝色)Ddrr(紫色)=11,D项正确。5.D解析 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A项错误;理论上,X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项错误;某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等

14、位基因的遗传仍然遵循分离定律,C项错误;正常情况下,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所以男性的生殖细胞可能不含Y染色体,男性成熟的红细胞(属于体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含Y染色体,D项正确。6.C解析 根据杂交组合1可知,刚毛为显性,截毛为隐性,其基因型分别用B、b表示;根据杂交组合2、3子代性状可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是隐性母本将隐性性状遗传给子代雄性个体,而杂交组合3中F1中雄性都是刚毛,说明控制刚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项正确;通过杂交组合

15、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B项正确;杂交组合2中,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则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两种情况下F1结果相同,因此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C项错误;杂交组合3中,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截毛(XbXb)刚毛(XbYB)=11,故通过杂交组合3,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D项正确。7.C解析 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棒眼为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A项正确;子代中圆眼与棒眼的表现型比例雌雄不同,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X染色体遗传,B项正确;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