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前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663439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前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前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前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前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前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前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前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水市二中2018届检测试卷历 史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1分)1、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2、张光直认为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多以动物纹样为主题的表象,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一个必要的政治手段,(因为)它在政治权力之获得与巩固上所起的作用,是可以与战车、戈戟、刑法等统治工具相比的”,而“青铜器不是宫廷

2、中的奢侈品、点缀品,而是政治权力斗争上的必要手段”。以下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权限以青铜器的记载为准 B青铜器成为王权的重要象征C青铜器的出现弱化了君主权力 D青铜器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3、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4、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

3、美祥”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惧”人事。此思想()A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 B说明“天”为君主服务C神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D强化了君臣的尊卑关系5、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年份建置作用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大业元年济渠。洛阳与淮河。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

4、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6、唐宣宗太中十四年(860年),中书舍人(官职名)裴垣知贡举,奏放进士三十人。考试官户部员外郎(官职名)崔刍言放宏词登科一人。时举子尤盛,进士过千人,然中第者皆衣冠士子。材料表明()A封建门阀制度长期存在 B科举制度受到现实冲击C中国政治制度日益封闭 D科举制阻碍阶层的流动7、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8

5、、宋代洪迈容斋续笔记载:“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清代顾炎武日知录也记载:“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这表明()A宋代始有火葬习俗 B宗法观念日趋淡薄C佛教影响日益深入 D唯物主义思想盛行9、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人欲与天理本为一体,如果禁欲,不仅妨碍天理的实现,而且违背人性,必然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反抗。”此观点()A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体现了反君主专制思想C彻底否定了理学思想 D肯定了人性解放的意义10、在反思满清何以取代朱明的时候,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

6、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A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 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 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11、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C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12、据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共著录历代书籍七千七百四十八种,约计不同版本两万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二百二十部,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一。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的社会环境

7、B雕版印刷术雕版精美,可文可图C当时人们不太注重科技的运用 D活字印刷术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术13、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14、1790年,为祝贺乾隆皇帝八旬寿辰,有地方官员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此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随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6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四大徽班进京()A标志着新剧种京剧艺术的正式形成 B

8、揭开了京剧艺术孕育发展的序幕C说明京剧深受当时社会各界的青睐 D形成了微剧在戏曲中的垄断局面15、(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A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B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D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16、林则徐在鸦片战争爆发初期提出过“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由此可知其()A是“诱敌深入”等游

9、击战术的开创者 B仍受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C提出了海防塞防并重的战略方针 D对西方军事力量认识深入17、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A旨在抵制列强的资本输出 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 D导致了工业体系的崩溃18、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此时张之洞()A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C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

10、进 D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19、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依托。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削弱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20、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据此可知,梁、谭二人()A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B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C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D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21、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

11、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A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 B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22、有学者指出,清末放足运动中,最被关注的是妇女放足和国家兴盛的联系,“妇女裹足”俨然成为了国势衰弱的原因,被裹足妇女的身心感受在所有公开文字中看不到,官民一致的反裹足倡议,其实更多的还是为统治服务,为强国服务。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A清末女性放足忽视了主体感受 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C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进步人士的倡议体现文明开

12、化23、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材料现象表明()A耕织结合模式完全解体 B自然经济加速了瓦解C西方国家棉纱倾销加剧 D民族工业出现了转型24、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A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B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C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 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25、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提到:“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不平等条约”概念呼之欲出。这反映了孙中山()A看清了列强侵略的本质 B已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C具备一定国家主权意识 D主张废除不平等的条约26、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校上海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办学宗旨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7、林毓生在五四:多元的反思中认为:“五四个性解放所向往的自由说到底是十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